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资本论》:经济学术语中的哲学革命

《资本论》:经济学术语中的哲学革命

时间:2022-10-28 11:18: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摘要]《资本论》作为马克思最引人注目的成熟著作,在学术史上存有广泛争论。马克思以经济学术语展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揭露,实则蕴含着《资本论》完成了一场术语的革命,实现了对思辨哲学术语和古典政治经济学术语的双重批判和超越。在严格意义上,《资本论》中的经济范畴之于马克思具有独特的理论内涵及解释力,每一个经济概念所言说的都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现实存在,其用意都是要为人类通向自由之路奠基。

[关键词]《资本论》;术语革命;现实的历史;存在论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8487(2014)04-0045-05

国内外学术界对《资本论》的理论性质问题存有旷日持久的争论,这首先应归因于《资本论》的体系建构沿用了经济学的概念、术语和范畴①。局限于关注词句的运用而产生的一种后果是把《资本论》仅仅看作马克思研究剩余价值学说的经济学著作,并认为马克思对思辨唯心主义的批判主要在其早期著作中,哲学批判的声音在《资本论》中保持了沉默。可见,支配着人们如何认识《资本论》及其与马克思先前思想的关系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术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使用经济范畴的理论意图及其真实内涵对于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来说决不是自明的,而恰恰是需要反思和阐明的关键问题,也是《资本论》研究的必要环节和理论任务。

恩格斯在《资本论》的英文版序言中有过著名论述:“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1](P32)由此足见恩格斯将包含着马克思全部新见解的《资本论》视为一门既区别于德国古典哲学,又区别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全新的科学,并指明《资本论》的思想、内容和观点中包含着马克思实现的“术语的革命”。接续恩格斯对《资本论》的准确把握,我们必须更加深入地推进对《资本论》的术语革命的研究和探讨,以便消除对《资本论》理论本性的误解。

一、《资本论》:超越思辨哲学术语的局限

不可否认,应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进行《资本论》的写作是马克思有意为之,是为他自己的思想进程和理论体系服务的。马克思成长于德国,当时德意志民族的现实境况与理论传统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马克思哲学的开端,乃至他终生的思想道路。德国古典哲学伟大的世袭财产——卓越的理论思维能力——被青年马克思掌握并吸收以后,以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思辨哲学为对象的反思和批判成为了其思想的逻辑起点,可以说,一直到马克思最后完成《资本论》他也始终没有脱离这个起点。柄谷行人称马克思哲学是一种“跨越性批判”,即“批判”之于马克思不是只在一个安定不动的位置上,而是马克思哲学批判视域的转换随着马克思在不同时期批判阵地的转移而发生。柄谷行人对马克思的判断有其合理之处,但我们在理解马克思理论视域转换的问题时要注意,作为批判家、革命家的马克思只有一个,因此,任何一部马克思的著作都应该被当作他本人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来看待,处于每个思想阶段的马克思都和其他各阶段一样,在确定每一个独特当下的同时都承接着先前的思想,预示着未来的发展。那种把马克思的阶段性批判内容和理论术语理解为是相互孤立的或对立的,从而仅仅进行简单的比较研究的方法是应该予以严肃批判和抛弃的。或者说,如果不把握住作为整体的马克思,就无法确保对每个过程或者环节中的马克思著作的充分和正确的理解,因此,阐明《资本论》“术语的革命”也必须在这一原则基础之上才能成立并富有意义。

马克思从1844年正式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并完成了其最具代表性的文本之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那里,马克思摘抄了大量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的著述,由此,对政治经济学专门概念、范畴的思考和运用也正式开始纳入马克思的视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所有或者几乎所有政治经济学的术语,如私有制、资本、货币、分工、劳动者的异化、劳动者的解放等许多熟悉的概念,都可以在《资本论》里面找到;因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问世可称之为《资本论》的先声或草稿。[2](P149)马克思使用经济范畴的初衷和目的,以及马克思关于经济学术语的新思想从始至终并没有本质上的更改。

在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时,马克思明确表示:“我的研究②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十八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我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3](P32)这段经典论述证明,马克思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直接地与他对黑格尔哲学的态度有关,马克思的全部经济话语——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也都与他对黑格尔哲学思辨术语的严厉批判有着不可割裂的内在关联。具体来说,促使马克思的目光转向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动因是与黑格尔的分道扬镳,是对黑格尔抽象精神的彻底反叛。马克思认为,“逻辑学是精神的货币,是人和自然界的思辨的、思想的价值——人和自然界的同一切现实的规定性毫不相干地生成的因而是非现实的本质,——是外化的因而是从自然界和现实的人抽象出来的思维,即抽象思维。”[4](P98)马克思坚决反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在《资本论》第二版跋中他还在强调:“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甚至被他在观念这一名称下转化为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1](P22)

推荐访问: 资本论 术语 经济学 革命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