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区块农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思考

区块农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思考

时间:2022-10-28 09:30:11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台州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椒江流域是台州境内最大的农业生产区块。近年来,该区块农业得到了快速稳健的发展,与此同时,区块内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在粗放的农业资源利用方式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同时土地资源紧缺和自然灾害又制约着农业发展。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农业生产方式、政策目标、经济行为、环保意识是造成矛盾的关键,为此提出了完善政府协调机制、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建立资源保护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建议,促进区块内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椒江流域;农业开发;环境保护;思考

农业在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下,仍然具有战略地位[1]。台州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属长三角经济圈,经济相对较发达。椒江水系是台州最大河流,整个流域也是台州最大的农业生产区块。在农业生产活动加剧影响下,椒江流域自然生态环境受到负面冲击,区域农业生产与自然资源保护的矛盾有所加深。通过对椒江流域农业发展进行相关的定性研究,找出冲突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促进椒江流域农业发展,构建美丽大台州具有重要意义。

1.椒江沿岸农业发展现状

椒江水系是浙江第三大水系。干流源自仙居县天堂尖(安岭乡双溪村)至椒江区牛头颈(海门街道东山北)入海,主流全长209km,沿途有永安溪、灵江、永宁江、始丰溪等80多条江溪汇入。流域面积6603km2,沿岸土壤肥沃。台州境内辖仙居县、天台县、临海市、黄岩区、椒江区等5个县(市、区),土地面积6130.3km2,占流域总面积的92.8%[2],现有农村常住人口270.54万人,农业从业人员45.28万人,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比较优越。

1.1农业快速稳健发展

近年来,椒江沿岸各县(市、区)社会经济发展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得益于此,农业发展也进入快车道,农民收入稳步增加。目前,全流域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46600hm2,桑园面积324hm2,茶园面积8333hm2,果园面积47867hm2,肉类总产量7.5万t。农牧业生产总值92.5亿元,比2000年增加47.3亿元,年均增长6.7%。5个县(市、区)中椒江农民人均纯收入16010元最高,仙居最低为10460元,以仙居为例,比2000年增加7689元,年均增幅达11.7%。

1.2区域化布局突出主导产业

近年来,台州市农业发展遵循“抓主导、调结构、优布局”的思路,农业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不断优化。粮油、蔬菜、水果、畜牧、中药材、茶叶成为椒江沿岸的主导产业,蜜桔、杨梅、茶叶、笋竹、铁皮石斛等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向优势区域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农业块状经济区逐渐成型,并沿椒江呈现出鲜明梯度布局。上游仙居山地发展以杨梅、笋竹为主的经济林作物,上游天台、仙居台地、盆地区域优势种植中药材、粮油、养殖畜禽,中游临海丘陵区域以种植杨梅、茶叶、柑橘为特色,下游椒黄平原规模种植蔬菜。目前,椒江流域果园面积在千亩以上的乡镇有77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果显著,在建综合区有6家,主导产业示范区20家,农业精品园36家,建成粮食功能区15.3万亩。

1.3农业产业化经营渐趋完善

农业龙头企业有了较大发展,大流通大市场格局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2012年末,带动型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17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21家,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5家。现代职业农民发展进入快车道。以周振华、杨崇森、冯贻法等为代表的,一批农民骨干完成了从传统农民向现代职业农民的转变。一批大学生,工商业主回乡发展农业产业,成为新一代现代职业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规模以上专业合作组织410家,量和质均居全省首位。天台县被认定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县.仙居新合农场是全省首家以土地入股,运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股份合作农场。全流域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加收入3.7亿元。

1.4农业科技水平有了新突破

到2012年底县级农业科技人员470人。现代种业发展得到重视,拥有1家持证种子企业-仙居县种子公司,种子种苗基地9个,面积123hm2,粮食作物优良品种种植面积74400hm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从无到有,应用面积已达121733hm2,病蟲害综合工程实施面积39000hm2。农业的社会化服务长足发展,几年来积极培育和发展粮食生产合作社、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各类服务组织开展以乡镇、村落为基础的统一服务,在机耕、栽植、植保、烘干、加工等作业环节推行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服务,扩大了服务范围,提升了服务质量,取得了明显效益。

1.5高效生态农业得到重视

综合水清、土肥、空气优的特点,从物质保障能力建设入手,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迅速。各类大棚13万只,设施栽培面积9666hm2,基本保护农田101600hm2,喷滴灌面积3267hm2。总计228个农牧业产品获得三品认证,123个生产基地获得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全流域已形成杨梅、葡萄、柑桔等11类高效生态农田16000hm2。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代表的农业多功能开发迅猛发展,仙居跻身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2.椒江沿岸农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椒江源短流急,河道比降大,流域山区面积大,河口段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少,随着农业生产活动的加剧,自然生态环境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我们能看到椒江沿岸有随意丢弃的农药瓶,听到滥用化学肥料导致部分水体富营养化的案例,也了解到为开发农业用地破坏生态的现象,这些情况都不利于椒江流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找准椒江水系沿岸农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要而紧迫。

2.1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影响生态

当前,椒江流域农业资源的粗放型开发仍占主导地位,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对土地、水资源的需求强调数量为主,掠夺式开发与资源闲置并存。例如在上游区域我们看到一边是农户破坏溪滩地自然生态,发展种养殖业,一边却有土地撂荒不愿种植。农业废弃物深加工技术应用落后,还是直接还田和家庭燃用为主,没有形成资源化利用产业化格局,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另外,农业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后备劳动力不足,影响新技术的传播。农业投入不足,资金缺乏,现代农业设施建设不足影响农业生产效率。

2.2农业生产污染现象加剧

农药、化肥、农用塑料薄膜使用,均保持较高的水平,按实物量计算,近年来流域内的化肥施用量年均在20万t以上,农药和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在3000t以上。以氮肥折纯为例,2012年每公顷农田施用量为178.5kg,而加拿大立法规定每年农田允许施用的氮肥不得超过100-150kg/hm2[3],明显超出。由于农业生产同时受到水、土、气、光等自然因素的作用,过量使用这些工业成品影响土壤质量,常年累积下,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对土壤和水体形成了直接的污染[4]。

2.3沿岸土地资源瓶颈制约农业开发

台州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农业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除资金、技术需求增加外,对规模化生产所必需的土地资源,需求也进一步增加,但规模化生产主体普遍反映土地是制约农业深度开发的重要因素。一类是生产型土地流转难。比如仙居“台创园”土地流转工作,牵涉范围广,人力、物力、时间耗费巨大,个体和企业无法协调,只有政府层面才能解决。一类是农业设施用地审批难。比如一些合作社要求建设仓储用地,受政策限制国土城建部门难以批准。

2.4生态环境脆弱影响农业生产

椒江流域地貌形态复杂,由西向东依次形成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类型,同时由于山多、坡陡、河流切割深、落差大、支流多、洪水暴涨暴落,水土极易流失。自然灾害频发,主要灾害性天气是低温、暴雨洪涝、台风,频率高、危害重,农业基础设施虽不断完善,抗大灾的能力仍显不足,对农业生产是不小的威胁,灾害救助体系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难以发挥大的作用。2012年,“海葵”台风来袭,天台九穗儿葡萄种植园损失就超过500万元。

3.问题剖析

上述这些问题可以归之于一系列因素的综合结果,有些是农业生产方式变化引起的,有些是政策性导致的,有些则是经济性的。

3.1生产方式改变导致部分生产废料产生

农业与环境的关系首先是基于农业生产的生物学特性。动植物遵循诞生,成长、成熟、死亡的生命周期,这个过程必然有废弃物产生,例如秸秆、动物排泄物等,这些废弃物就构成了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来源之一。在传统农业生产中,这种污染物甚至不能称为污染,一是产量低能够被生态环境所消融,二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可以作为土壤肥力的来源,为农业生产环境所消融。现今农业生产中,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化肥农药的使用基本代替了这些传统农用肥料,因此无法循环利用的废弃物增多,逐渐成为问题引人关注[5]。

3.2政策目标的多重性容易产生冲突

当前,政府在社会事务管理中是主导角色,不同層级,不同部门为不同目标制定的政策目标,在没有经过充分协调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政策冲突,引起社会对政策理解偏差,导致不合意行为的发生[6]。就增长目标而言农业开发鼓励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对自然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而资源保护又要求对现有的开发行为进行限制,很显然这存在一定的冲突。台州椒江流域的五个县(市、区)包括了我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县乡政府在发展经济目标指引下,倾向于扩大生产,提高产量,势必影响生态,从整个社会来说又需要当地执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又比如现有的耕地保护政策与城市发展政策,一个要求保护一定区域内现有耕地数量与质量,一个要求发展GOP扩大城市规模,一旦两者发展的区域发生重叠,冲突就此产生。从现行的冲突结果来看,保护性政策总是优先让位于发展性政策,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在资源环境建设保护方面阻力重重。

3.3经济行为产生的环境负效益

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经济效益是每个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农产品市场是高度竞争的市场,市场主体是价格接受者,只要是政策许可的,只要能多产出,能降低成本,能提高效益,他们都愿意做,而产生的负效益如果没有内化于市场主体,则会导致该项行为的过度发生。所以农业污染无法在生产行为中得到经济体现时,农业污染就有扩大的趋向。以化肥和农药为例,两者的使用是农业进步的一大标志,可以明显提高农产品产出,特别是大宗农产品产出,而且成本相对于技术装备投入要低,所以使用化肥和农药就是当前大部分生产者,农业生产投入的首要选择。过量使用这些产品产生的不良影响只要不由生产者负责,污染问题就不能得到根本有效控制。

3.4环保意识弱也是部分原因

个体的行为总是受到社会意识的影响,近年来环保意识逐步深入人心,但影响的群体主要集中在城市人群,农村人群相对来说,环保意识不强,特别是生产生活垃圾不注意及时清理。椒江流域上游区域经济条件较差,县乡政府财政不足,村级集体经济弱,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人口众多分布广,生产生活范围毗邻水源,管理难度大,一旦污染的行为不加控制,对整个流域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

4.建议与措施

如何在今后更好的协调椒江流域农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弱化不良影响,提出以下建议。

4.1完善政府协调机制

台州市委市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正确处理农业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强调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有序开发。市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联系,对椒江流域内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环境监测、水资源保护、土地管护等方面,履行职责,严格执法。县级部门之间,可以建立联会议和工作会办制度,协调处理跨境的流域开发项目中遇到的问题。

4.2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层次

一是加快推进“两区”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提升园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水平,创新园区管理、经营机制,建立起完善的农业支撑体系。二是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做强做优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继续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推进同产品、同产业经营主体的强强联合。探索以土地、设施、技术、劳动等要素入股,建立股份合作制家庭农场,培养现代职业农民,加大对现有农民的培训力度,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业生产领域创业就业,引导有资本和技术专长的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等从事农业生产,三是加强科技创新,鼓励农业资源集约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加大对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为现代农业发展储备人才。四是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依托“两区”建设,重点发展粮油、柑橘、杨梅、蔬菜、笋竹、畜牧、茶叶等7大特色主导产业,引导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建成一批效益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高效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充分发挥环境优美的独特地理优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品牌农业,提升农业生产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4.3建立资源保护长效机制

要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尤其是针对上游区域的农村居民,重点宣讲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要建立严格的资源保护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工农业危险投入品管理制度,建立资源破坏处罚机制,约束环境破坏行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社会舆论监督。要继续探索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切实投入财政资金,维护农民权益。特别要创新土地使用机制,一是流转机制,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大力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统一服务型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审批机制,需要市委市政府在指标分配上给予倾斜。要深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继续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场治理切实提高污水处理达标率,加快“三沼”综合利用工程努力提高“三沼”综合利用水平,切实做好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及散养区块关停工作,全面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工程与测土配方技术。

4.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抓住当前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多渠道全方位争取资金,以加强村庄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加强村庄卫生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实施小流域整治工程,提高低洼易涝区农田排涝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建立起农田水利设施的养护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单位。对椒江流域内的山塘水库要注意日常检查,保障安全。 [科]

【参考文献】

[1]孙月平.新时期“农业为基础”的战略地位与重点.群众,2011,9:30-31.

[2]陈芬.椒江流域台州市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浙江水利科技,2012,3:18-19,22.

[3]许志军,刘志武.长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探讨.人民长江,2011,42(9):23-27.

推荐访问: 区块 环境保护 思考 农业 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