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加深学生对专业方向理论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他们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运用专业技能的需要。为了达到这方面的要求,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一)教学内容-模块化实验项目构建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改革以已经结束的2006-2010级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内容为基础进行,其变化内容如表1所示。
针对应用化学专业实验课程的培养要求,在原有实验项目的基础上,依据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所需能力对实验项目进行优选,并构建了实验模块化的教学方式,从而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对精细有机合成技术、精细材料制备技术及分析测试技术,从而为学生后续毕业论文以及将来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改革
针对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实验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在后续应用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中,我们采取取消书写实验预习报告的环节,改成学生自主预习讲义及查阅相关文献的方式进行,取而代之的是,在实验开始前10分钟内,由实验指导教师随机提出2-3与该实验相关的问题来考核学生的预习效果,并当场给做实验的学生打出成绩,该成绩直接计入最终总分。以此将原本死板的预习报告变成灵活多变的对答式预习,促进学生自主预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指导教师直接掌握每个学生对实验的理解程度,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实验指导。
通过问答的形式了解了学生对该实验的掌握程度后,指导教师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掌握程度对实验进行针对性的讲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及过程操作要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应化专业实验课程改革前后教学方法的变化示意图如图1。
(三)考核方式改革
针对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实验传统考核方式过于重视报告内容,导致无法调动学生实验积极性的不足,在后续应用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中,我们采用多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考核方式。
(1)实验前的考勤和小测验(10分):由于是当场提问并当场打分,且采用多题随机设问的方式,可有效地避免了作弊的可能,可以真实体现出学生在课下对该实验及相关内容的预习及掌握程度。
(2)实验过程环节(50分):包括实验操作、内容讨论及实验记录三部分,指导教师根据实验过程中各个學生对实验的操作规范性及其在小组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实验记录等方面进行评分,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实验课程的认真程度及态度等。
(3)总结报告(40分):根据学生对所做实验的书写总结材料来评分,主要包括实验报告中的结果与讨论、思考题、小结及参考文献等,反映出学生书写实验总结材料的规范性及各个小组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结束语
随着部分高校向应用型方向转型,应用型实践课程的开设和改革将会是学校应用型转型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点,针对应用化学专业实验课程,若能够探索新型适宜的教学模式,则将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冬雁,李文旭,强亮生.工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1):39-40.
[2]张群正.应用化学专业建设与实践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4(3):30-33.
[3]李杰,王俊,李翠勤,等.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261-262.
[4]魏子栋,魏锡文,黎学明,等.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3,9(6):169-170.
[5]封顺,徐世美,岳凡,等.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发展模式浅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3(5):116-118.
[6]周智华,易平贵,刘小平,等.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2):133-135.
[7]霍冀川,雷洪,梁晓峰,等.整合优势资源构建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学生创新力培养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