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京、沪、鄂、浙、川专家呼吁国人应当养成10大“药学素养”

京、沪、鄂、浙、川专家呼吁国人应当养成10大“药学素养”

时间:2022-10-27 17:42:02 来源:网友投稿

药品是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有力武器。但是,药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具有两重性,既能治病救人,又会对病人造成伤害,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一定的“药学素养”,如此,才能使药品尽量发挥治病作用,减少不良反应。

近日,本刊编辑部在京、沪、鄂、浙、川等地,近30多家三甲医院,70多位临床医学、药学等领域专家中进行“国人应该养成的药学素养”问卷调查,获得了“10大药学素养”排名。本刊邀请相关专家解析,希望大家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维护身体健康。

感谢下列单位给予本次调查大力支持(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民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山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长征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医院,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药学院等。

本刊调查:国人应当养成的 10大“药学素养”

1.不滥用“偏方”和“秘方”

2.不擅自改变医嘱服药

3.不用保健品代替药品

4.不轻信药品广告宣传

5.不轻易使用抗菌药物

6.不迷信补药和抗衰老药

7.能“口服”不“注射”

8.能正确处理过期、变质药品

9.能正确选购非处方药

10.看“标签”不够,还须看“说明书”

滥用偏方、秘方,可能会使病人错失治疗时机,甚至导致疾病加重!

药学素养第一名 不滥用“偏方”和“秘方”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教授 徐德生

在我国民间有“单方一味气煞名医”的戏说,这表明,民间一些偏方、秘方是有一定治疗作用的,有些确实是医家经验和人们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但是,由于民间偏方、秘方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因此,病人不能盲目相信偏方、秘方,更不能盲目滥用,以免伤害身体健康。

轻信偏方、秘方,造成伤害

有些病人因为身患顽疾或慢性病,轻信偏方、秘方,结果造成不良反应,甚至严重伤害。一名50余岁的病人,因白发服用何首乌、黑芝麻偏方2月,后出现乏力、纳差、腹胀、恶心,身体黄染,小便色黄,呈浓茶色。肝功能检查异常,终止服用何首乌,给予保肝、退黄等支持治疗,病人肝功能恢复正常。使用何首乌、黑芝麻乌发,有传统文献依据,行之确实有效。首乌补肝肾,益精血,用于须发早白,但必须用制何首乌,而该病人用的是生何首乌,有悖传统理论和用法,产生了不良反应。

事实上,不仅盲目内服偏方、秘方有害,即使外用偏方、秘方也会产生不良后果。一名女性病人,因痔疮发作,在家用含有三氧化二砷的偏方(具体剂量不详)外敷患处,每日1次。第3日,她出现发热、颜面及四肢浮肿,伴肛周疼痛。入院检检查见血汞明显升高,肌电图显示轻中度神经性损害,诊断为急性汞中毒。在我国,每年因服用偏方、秘方致中毒发生的病例屡见不鲜。

降低风险,合理使用偏方、秘方

可以肯定的是,民间偏方、秘方有许多精华。因此,如果病人真的希望使用偏方、秘方,也不是不可以的。但在使用偏方、秘方前,病人需关注两件事情:

第一,了解偏方、秘方的来源以及药物性质 病人不仅需要了解清楚偏方、秘方的来源,还需要了解清楚偏方、秘方内含每味药物的名称和剂量。如果每味药物均为药食同源的中药,如八角、茴香、刀豆、山药、山楂、乌梅等,则安全性较高,只要剂量合适,病人可以使用该偏方、秘方自我药疗。

特别提醒:若偏方、秘方内含“有毒”中药,需谨慎使用

如果偏方、秘方中含有传统文献记载的有毒中药,如香加皮、鸦胆子、牵牛子等(中国药典现行版均有注明的),应咨询医生、药师,在医务人员指导下使用。注意,如果偏方、秘方中含有硃砂、轻粉、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等医疗用毒性药品,病人绝对不能自行使用。

第二,对照偏方、秘方,看看是否适合自己 病人需要了解清楚偏方、秘方的用药指征,看看是否适应自身的情况。若需要使用较“峻烈”的药物,还要明白可能发生哪些严重不良反应,初步评估治疗价值和治疗风险。如果自身不能分析评估,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

总之,中医药伴随中华民族的繁衍,从防病到治病,从“治未病”到“治已病”确有许多精华。因此,人们要正确合理使用偏方、秘方,减少风险,维护身体健康。

专家指导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就医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因此,病人应该先去正规合法的医疗机构就诊,不要盲目滥用偏方、秘方。如果病人能由可靠渠道获得偏方、秘方,也应分析其使用后果,对症下药,合理使用。

遵守“医嘱”用药,是确保良好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保证!

药学素养第二名 不擅自改变医嘱服药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教授 缪晓辉

医嘱,顾名思义,乃医生嘱咐病人必须严格执行的指令。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遵守医嘱或擅自改变医嘱服药的不乏其人,因此而造成的伤害事件每天都在发生。、

通常,医嘱包含药物名称、每次服用剂量(片数)、每次服药间隔时间,或每天服用次数、餐前或餐后服用,以及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包含的内容很广,最重要的要注意服药反应,包括治疗反应和不良反应。许多慢性病病人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医嘱则还包括如何监测疗效、如何观察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如何根据治疗反应调整药物用量、何时复查等。可见,医嘱远远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让病人吃什么药,以及如何把药送入口中。

擅改医嘱:乱服药风险大

疾病很复杂,服药很“简单”。但是,若病人不重视简单的服药过程,擅自改变医嘱,违背医生的指令,很可能会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最终不仅延误原有疾病的治疗,还会滋生无法预料和更为复杂的问题,花冤枉钱不算,更严重的是伤害身体健康。例如,慢性乙肝病人的抗病毒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常常有病人擅自改变医嘱,或减少服药剂量,或延长服药间隔时间,甚至擅自停药,结果导致肝炎复发,甚至发生肝衰竭。

推荐访问: 药学 素养 呼吁 国人 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