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年代,“家庭成分”就像无形的紧箍咒牢牢地套在每个人的头上,影响着每个人的升学、就业和婚姻。
我接受基础教育的时候,正赶上“家庭成分和社会关系”决定升学命运的年代。小学阶段,无所谓政治审查,只记得报名时招生老师问我是什么家庭成分,我按照父亲的交代回答是贫农就顺利过关了。五年小学倒是过得挺快,五年里,我一直对语文比较感兴趣,学得也很投入,所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我对算术就没那么感兴趣了,上算术课时,经常偷偷地临摹各种各样的画,因此,算术成绩总是不太理想。
进入初一的第一堂语文课,事先对我有所了解的语文老师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我“语文成绩顶呱呱”,同学们的目光霎时间一齐投向我,弄得我很不好意思。紧接着,老师又有意试试我的语文“功底”,要我解释毛主席语录“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含义。我当即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
为将春季招生改为秋季招生,初一年级我们读了整整三个学期。三个学期虽长,但我却过得既充实又愉快。由于我有业余绘画的爱好,学习之余,全身心投入到学校布置的刊头绘画之中,比如雷锋像、鲁迅像以及一些“重拳出击”“大浪淘沙”“口诛笔伐”等各种漫画不知画过多少。绘画的爱好使我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画画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空间想象力。到了初二学几何时,教材上那些令不少同学(尤其是女同学)头痛的几何图形,在我看来却具有完美的质感和立体感。因此,正是学了几何后,我才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何是我重新认识数学、正确对待数学进而喜欢数学的桥梁。此后,我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成绩都有明显提高。在临近毕业的几次模拟考试中,我的总成绩一直排在班上前十名,我对升高中信心百倍。
1974年7月初,一个闷热的下午,教室里异乎寻常地寂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待,等待老师的到来,等待升学名单的宣布,平时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显得有点焦虑,成绩好的同学则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正当我陶醉在上高中的种种遐想之中时,班主任老师拿着一个教学夹走进了教室。只见他从教学夹中取出了一张写满名单的纸,然后表情严肃地说道:“由于高中的招生名额有限,只有部分同学可以升学念高中,经学校领导研究决定,下列同学被里田中学高中部录取……”我全神贯注地听老师念着一个个熟悉的姓名,却始终没听到老师报出自己的名字,我以为是漏听了,正欲起身相问,忽又听得老师说:“就成绩而论,尹承德同学要升高中没有任何问题,无奈他外祖父家的成分是地主,属于不宜录取之列……”这突如其来的意外一击,犹如晴天霹雳,我既感到委屈又感到羞辱,眼泪夺眶而出。
父亲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有不甘,他四处求人,希望能有奇迹出现。后来不知他通过什么关系找到了当时公社的宣传委员,这位知识分子出身的宣传委员得知我的情况后,亲自跑到招生学校为我求情。最终,我虽然得到了一个迟来的升学名额,但“不宜录取”留下的隐痛却难以消除。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只上了一年高中便辍学了。值得庆幸的是,恢复高考后,我考取了一所师范学校,最终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作者单位:江西省永新县龙门镇五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