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将论辩推向高潮。郭认为晋人书《三国志》为隶书体,以此类推晋写本都必然是隶书风格。因此他再次断定晋代所使用书体都为隶书体,王羲之所在的时代绝不可能出现带有楷或行风格的字体。此时的高二适先生据理力争,再次撰文《(兰亭序)真伪之再驳议》,遗憾的是,为政治形势所迫,各杂志出版社都不愿发表此文,直至1982年,此文才重见天日,此文论点如下:其一,文章开篇对郭沫若所言“晋人只有隶书”予以反驳,他首先引用书论中对于王羲之善真、行的相关记载以及参照晋人传世书迹和二王家族法帖来印证王氏父子与晋人所书写的字体有真书和行书。其后他又举例出土实物前凉《李柏文书》(图10)来证实晋代之时,已经有行草之书面世。批驳郭沫若、李文田、包世臣等不尊重历史事实真相,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的片面看法。同时再次反驳于郭沫若所言《兰亭序》为智永伪造。其二,对怀疑文章真实性的再辩驳。二适先生查阅《晋史——王羲之本传》,此书所引用的是《兰亭序》全文。以《晋史》的权威性来反驳其小道文章的不可靠,况且《兰亭序》为世之珍宝,深藏皇宫大院,外人很难见到,再次印证古人写注评多有删加之嫌,以此反驳刘孝标所注增删变易不可信。
“兰亭论辩”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该论辩的意义和影响前所未有,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如此高质量、有深度的书法学术讨论,它使得传统书法艺术一时间成为学术的焦点。其二,是对帖学回归的一种响应。此次“兰亭论辩”把帖学的代表之作《兰亭序》推上了书坛争论的高峰,人们在关注《兰亭序》的同时,也推动了对帖学的研究,有助于帖学的回归。其三,高二适以自己坚毅的品格与深厚的学识将此次论辩推向高潮,他不仅为“兰亭论辩”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也为当代书法的发展和学术风气的纠正作出巨大贡献。
(二)《急就章》考证的成就
历经数十寒暑,高二适终于倾心血著成《新定急就章及考证》,此书可谓是近现代章草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代表了高二适对章草书研究的全部精华,其中对章草书的见解值得我们这些后辈钻研学习。
高二适在《新定急就章及考证》序中写到:“然今草已渐成恶札,考其原因,实章法之久不广传也。”高二适认为学习草书一定要从章草中去寻找真谛,只有学习章草才能做到不失用笔精髓。高二适的观点是学今草要从章草人手,他提出师法钟繇、皇象,因为钟、皇所书含隶意,较之大王妍美清俊的风格有很大距离,所以学习钟繇与皇象所书,才能下笔古拙沉厚,不落尘俗。先生在其《论书诗》(图11)中也体现了相同的观点,如诗中提到:“我本主草出于章,张芝皇象皆典常。”此句也支持了他学草先通章的书学观。他批评宋人对章草关注不多,因而宋人书法缺乏高古之气,二适先生所指高古之气,即是章草那种古拙沉厚。由此可见,他所崇尚草书的学习应该先学习章草,由章草方能得古人之奥妙。这与其书法实践历程有着相辅相成的联系,高二适对皇象《急就章》颇为痴迷,终生临摹不倦,他对于钟繇楷书更是爱不释手,只要是钟繇的法帖,无不精研细摹。
对于草书的研究,高二适也有其独到、敏锐的感知,尤其是对章草的钻研和探索,在今天看来是非常有远见的:“章草坠失已有一千六百余年,若不及今整理,恐遂湮灭。”章草脱胎于隶,作为古老的书体,早已退出实用的舞台,唐以前章草尚有传承,唐以后章草书少有人问津,元代虽有复兴,有赵孟頫、宋克等章草书大家为章草的研究做出贡献,但也掩盖不了章草书没落的趋势。章草书的研究陷入困境,很多人对章草书的临习停留在宽泛的字迹临摹,对章草书的释读成了一道难题。再加上年代久远,失于考证,多有舛误,章草的研究和创作更加陷入困境。高二适敏锐地发现这一点,因而埋头钻研章草书学,《新定急就章及考证》这一鸿篇巨制才得以诞生。这是一种对文化传承的担当,其敏锐的眼光,务实苦干的治学态度应是我辈学习的榜样。
高二适在《新定急就章及考证》一书的序言中指出:“书既藏事,辄用真行草书四体书之,并亲用竹木简之笔法,藉证我国文字书史,自汉魏以迄于近日,已揭破抱残守缺之旧观,而豁然成就一日新月异之局势。”此语在其书法实践中表现尤其突出,他以章草为筑基,杂以诸体,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学古而不泥于古,敢于打破古人规矩,成自家一体,这正是高二适一生的抱负所在。
《新定急就章及考证》一书对章草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该书旁征博引,考证详细,释正精确,字字珠玑,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对于此书,高二适可谓呕心沥血,收集关于《急就章》的各种版本以及相关出土文物、各种书籍资料不计其数,查缺补漏,修正舛误,逐一考察取证,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对《急就章》的考证,是一项极其深奥的工程,首先要有深厚古文字功底,擅长训诂学,通六书要旨,同时又能对上古书体传承转变有着清晰的判断。这对于任何一位学者来说,都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高二适不畏艰辛,以深厚的学识和钢铁般的意志完成这项艰巨的挑战。为后世习章者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意义非凡。
其二,《新定急就章及考证》不仅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其所体现出的艺术价值同样值得人们去珍惜。观此手稿,真、行、篆、隶、草诸体杂陈,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得益于高二适深厚的学养以及对传统书法的深刻领悟,此手稿用笔精到,一点一画之典范,由心而发,书写随性情流露自然展开。结字一任自然,各体相杂,灵活多变,观其全篇,气息典雅,有浓郁的书卷气,是继《书谱》后,又一艺术与学术的完美结合。
四、结语
高二适先生的书法成就注定他将名留书史。在草书上,二适先生有着远大的抱负,他欲打破书体的界线,将章、今、真、狂合为一体。面对书史上最大的挑战,他不谓艰辛,广泛取法,遍临二王一系和章草的法帖,以期找到各体结合的融合点。客观看来,二适先生的探索是成功的。其“四体书”气象万千,有章草之奇崛,行书之流动,狂草之恣肆,楷书之平正,而且和谐自然无造作之气。在学术上,先生不谓强权,仗义执言,以其坚毅的性格和深厚的学养将“兰亭论辩”推向高潮。在当时,迫于政治原因,无人敢言,而先生一介布衣,据理力争,侃侃而言,以《<兰亭序>的真伪驳议》和《<兰亭序>真伪的再驳议》两篇文章来辩驳郭沫若的文章。限于时代因素,二适先生的部分观点认识存在误区,但是他的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是对当是学术风气的纠正,同时又为今后的学术探索树立了一个值得永远敬仰的标杆。在理论上,先生呕心沥血数十载,完成《新定急救章及考证》。此书凝结了先生一生的心血,完成此书不仅需要科学的方法,清晰的思路还需要深厚的学养,钢铁的意志。二适先生做到了,并且出色地完成了这部巨著。同时,先生在此书中提出的学书观念也是值得后人关注的。
综上所言,高二适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深厚的文化修养、与古为徒的学习道路以及其铮铮铁骨的人格精神,是当下书法发展应该深刻学习与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