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他所收的《佚目》书画有赵孟坚《水仙图》、赵孟烦等《赵氏一门合札》、赵原《晴川送客图》、倪瓒《虞山林壑图》、柯九思《上宫词》以及不少的宋元信牍等。还有一件赵孟頫《双松平远图》并非《石渠》著录,但是赵画精品,此卷原为成亲王永瑆物,其后代不能保,清末入端方手。1902年,安徽籍古玩商蒯光典用一件假唐代尉迟乙僧<天王像》从端方处赚走,后来辗转几手也到了谭敬手中。只是此卷画心上原有的乾隆题诗被刮掉了,现在已修复平整。法书大观册中的王献之《东山松帖》也出现了御题、御玺被刮的情况。1949年之后,谭敬移住香港,后将大部分收藏转手给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谭敬也利用收藏造假,他那个造假小团伙的高手临摹了元代朱德润《秀野轩图》,这摹本现藏弗利尔,除了留下两处破绽,即画心少了“石渠宝笈”朱长方印,题跋中原迹中写错的字边的一点在仿品中没有了,其余和原件几乎一模一样。谭敬手下这些作伪高手像金仲鱼、郑竹友等后来分散到了上博、故宫,成为上世纪博物馆临摹、复制的中坚力量。
上海著名书画家、鉴藏家吴湖帆,所收古代书画甚富,然其所收《石渠》著录作品不多。见于《佚目》的有元吴镇((渔父图》卷,现归上海博物馆;另有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真迹的起首部分,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王季迁是吴湖帆弟子,后定居美国,他的收藏,除了非《石渠》著录的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图》之外,还有《石渠》著录书画李唐(传)《晋文公复国图》卷、元方从义《雪山图》卷、钱选《羲之观鹅图》卷等。
著名画家也是作伪高手的张大干,所收《佚目》书画有五代董源《潇湘图》卷、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现藏故宫)、宋高克明(或为燕文贵)《溪风图》卷、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传》卷等,除了前两件在新中国成立初由政府出资购买回归故宫之外,其余的现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传》2012年底到上博展出过,纵横跌宕,神采飞扬,与《诸上座帖》一样是黄庭坚草书的代表作。
流转于市的精品及伪作
除了流散到国外博物馆,以及回归到故宫或内地其他博物馆的《石渠》著录书画,也有一些在私人手中,并在近二十年来的艺术品市场露面、换手。
这中间,除了个别的作品被博物馆购藏,如故宫买的张先题《十咏图卷》和隋人书《出师颂》、上博买的宋高宗《养生论卷》、首都博物馆买的宋人《孔门弟子像卷》等,大部分明清时期作品分藏在各地的私人藏家手中。
早期作品中,传为萧照的《中兴瑞应图卷》,则是宋人很好的摹本,这件作品可说是明代画家们以《中兴瑞应》为题进行人物故事画研习、创作的优秀范本。传为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我并不认为是徽宗本人的作品,因为其用笔与上博《柳鸦图》、台北林氏藏《四禽图》的用笔还有一定的距离,而且宋徽宗的双龙印也从未见到在长卷中当成骑缝印反复使用的。此外上面的一些明代收藏章,也是值得推敲和研究的。
明代的如文徵明《行书西苑诗册》是文氏行书的代表作,精力弥满,笔墨俱佳;沈士充《仿宋元十四家山水卷》是沈士充临习古人又兼具自己面目的优秀作品,是这位“松江派”领袖的代表作,只惜品相有损;周之冕《百花图卷》是周同类题材“勾花点叶法”不可多得的佳构,勾写精微,敷色雅洁,开启了清代小写意以及近现代百花图式的先河;吴彬《十八应真图卷》显示了吴彬作为晚明变形主义画风骨干画家的最典型面目,想象丰富,形神精妙;董其昌《疏林茆亭图卷》则是《石渠》三编著录的董山水精品之一,体现了董其昌临习黄子久、倪云林诸家风貌,融会贯通、笔墨萧散的特色;杨慎《行书禹碑歌并禹碑考))残卷,并不因其残破而被藏家忽略和摒弃,其书法传世少且多片缣尺幅,此卷被小白楼伪兵抢夺撕扯,仅余不足三分之二,然书法遒劲潇洒,明显受到文徵明行书影响,此卷的另一部分残片现存故宫……以上所举各例,都是市场上不可多得的书画精品。
市场上出现的《石渠》著录的清代书画作品数量更多些,由三部分组成,即各朝皇帝御笔、皇帝身边的臣工书画、其他文人的书画。皇帝御笔中最多见的是乾隆,这也难怪,因为他长寿,画的写的都比其他皇帝多,而且《石渠》的前两编都是他来主持编的。其实几乎每一编中除了历代书画,占比最大的就是乾隆自己的作品,有的几乎占了书中著录总数的近二分之一。另外因为他在世时分区存放,去世后被大量地进行集中几处收储,这也就造成了诸如乾清官大火或遭遇外敌入侵时大量的流失。
在市场上比较经典的乾隆御笔作品,书法有《石渠》续编著录的《行书洪咨夔春秋说论隐公作伪卷》、《以写我忧诗卷》、《塔山五面记卷》(共五卷一套,拍卖四卷,另一卷现存香港大学)、《哀明陵三十韵卷》等,《石渠》三编著录的《临米芾尺牍册》、《临董其昌仿颜帖轴》等。
书法作品以行书居多,各时期的都可见于拍卖,其中比较好的有《行书洪咨夔春秋说论隐公作伪卷》、《哀明陵三十韵卷》和《临米芾尺牍册》。这些都是他精心之作,体现了他对于前贤和书法传统的尊崇和不懈研习,体现了他的治国理念。像《哀明陵三十韵卷》,他总结、感叹明王朝覆灭的同时,也警醒自己和臣工不要重蹈覆辙。但是历史车轮是无情的,尾纸上康有为的长题,亦复哀叹大清覆灭之速。可以说,这件作品承载了两个王朝衰亡覆灭的惨痛,这给了后人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观察帝王、政治家们对于国家兴亡的认识。
绘画作品则有《石渠》续编著录的写实风格的《盘龙松图轴》、《嵩阳汉柏图轴》、《双塔峰图轴》,这些都和乾隆的巡游经历密不可分,而且也是在他以临古为主的绘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写生创作。有的作品则散佚或缺失了,如他的《水仙图册》,本为八开,现仅存四开。乾隆时期还有不少命题画,是与词臣们共同完成的,一般是他作诗,词臣画,有时是他自己题写诗文,有时是臣工抄录。如中贸圣佳曾拍过乾隆帝、董邦达《盘山十六景诗并图册》等。
臣工的作品《石渠》初编著录的有赫奕《烟树山亭图卷》、蒋廷锡《牡丹谱册》(上下册);《石渠》续编有金廷标《溪杓扶筇图轴》、钱陈群《御制开惑论册》、董邦达《雪后悦心殿诗意图轴));三编的有董诰的《御制渔具十咏诗书画册》及<春景山水花卉二册》、黄钺《长城岭春睛揽胜图卷》、钱维城《行庐清供图册》,以及宗室弘旿的《静寄山庄图轴>和《川岳腾辉图轴》等。
而市场中流传的文人作品相对数量较少,如《石渠》续编中的王翠《辋川雪意图卷》、恽寿平《载鹤图卷》等。民国时期谭敬等人伪造书画的手段现在并非没有后继者,市场上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所谓的清官旧藏、《石渠》著录的假货,也是北京、天津地区的一些人照着他们这批人的路子在做。因为现在资讯发达,可资比照的图像、资料比谭敬他们那时丰富多了,加上高科技手段,所以非常具有欺骗性,已经蒙骗了一些老行家或“学者”。
提问环节
提问:乾隆以及他祖辈皇帝的书域是否全部收录在《石渠宗笈》三编里?
杨丹霞:不是,各编都有,但是三编的数量较多。
提问:乾隆的大量题诗文录入《石渠宗笈》,依靠什么标准选择?
杨丹霞:首先就是他自己觉得好的。因为他大量地写,光是御制诗就四万多首。除了诗稿,宫廷里的摆设装饰也需要大量的书画,他写的也多。所以在他编初编、续编时,肯定要在自己的海量作品中先选那些内容重要的、有趣的、写得也满意的编入书中。毕竟他自己挑还是有理智的,他知道能够写成什么样,哪个好些,哪个败笔多些,他自己心里有数。
当然,也有既好又没选人《石渠》的,包括那些在编书前就已赏赐出去的。比如,中贸圣佳曾拍卖了一卷乾隆御笔,引首题着“周次兼成”的行书诗文卷,前面是仿仇远十二生辰题平定金川诗,后面是题四库全书的,作于乾隆四十年,尾纸有徐邦达、刘九庵二位先生的题跋。这件乾隆的行书写得很好,但早在乾隆五十八年编《石渠》续编前两年就赏赐给了他的儿子永瑆。永瑆是乾嘉时期“四大书家”之一,乾隆一共写了四件同样内容的作品,他赏赐这个书法家儿子,一定选自己最得意的,“垂范子孙”,所以,这卷就是那种虽是佳作而未入《石渠》的。
到编《石渠宝笈》三编时,乾隆已经去世很久了,作为他儿子的嘉庆,但凡他父亲像点样的作品尽量都放进去。另外,也有初编、续编未及编入的历代书画,在嘉庆时期被补录到三编中。
提闻:乾隆一生花了很多时间在书画鉴赏和创作上面,如何与其日常的政务治理时间进行平衡,两者是什么关系?
杨丹霞:我想他肯定有很好的平衡能力。以前清史专家们都说,乾隆能写这么首诗吗?四万多条,然后就猜谁代笔的吧,沈德潜啊或是纪晓岚啊。现在我们看宫里头留着两个大龙箱里面就是这些诗的草稿,他就爱写。其实,清代的皇帝总体上都比明代皇帝勤奋、忠于职守,即便最后鸦片战争后,国运衰微,他们也非常努力,只因大势已去难以力挽狂澜。这么多皇子,为什么雍正就挑弘历继位?“四爷”是多精细的人!乾隆的智慧、能力,各方面能力都足以让他在君主、诗人、书画家、鉴赏家等各种身份之间转换自如,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