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对于美国杂志业来说是成绩斐然的一年,根据PIB(Publishers Information Bureau)2011年公布的调查结果,这一年美国杂志广告总收入实现了自2007年以来的首次年度正增长,高达200.84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3.1%。
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传媒帝国,美国发达的杂志业向来为世人所惊羡,其丰厚的杂志广告收入也吸引着如中国等杂志业尚未达到成熟阶段的国家去探寻其广告运营模式,以求寻得其迅速成长的秘诀并加以成功借鉴。
同时,当今的美国杂志业面临着诸多新的环境挑战,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冲击挤压着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的余波仍对广告业造成不小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美国杂志广告市场2010年的复苏着实难得。本文将对新环境下美国杂志业的宏观环境及经营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得出美国杂志经营策略对中国杂志经营的启示与可借鉴之处。
一、美国杂志广告市场PEST分析
作为一种外生型经济收入,杂志的广告经营是一种严重依附于外部经济的赢利方式,它经常以放大的形式反映整个经济的起伏升降。因此,研究美国杂志的广告经营现状,就不得不首先探究其所在的整个宏观环境的情况。下面就借助于PEST分析模型,对目前美国杂志广告经营所处的政治与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技术环境进行阐述。
1.政治与法律环境:政府与行业协会双轨制
美国报刊业长久以来的繁荣发展首先得益于其对言论自由保护的传统。著名的《权利法案》的第一条就规定了国会不得剥夺人民的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且在之后的行政立法活动中也一直坚决贯彻着这一法则,这就为报纸杂志的内容发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美国在实践中对行业性政策法规的制定往往是采取政府与行业协会双轨制的办法,从而尽力在国家利益与行业利益间求得平衡,如近期美国杂志媒介协会(MPA)同纽约财政税务司正就杂志销售免税政策进行合作,继续致力于免税与应税报刊间的区分工作。由此,从整体上说,美国杂志发展的政治环境还是比较安稳且有利的。
同时,杂志的经营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邮资政策及税收政策等的影响。日前,美国邮政总局针对国家CPI指数的增长,提交将邮资上调的提案。这可能会造成杂志成本的上升,但从总体上对杂志业的经营并无大碍。
2.经济环境:全球性经济危机余波未平,广告经营缓慢复苏
正如前文所叙,杂志的广告收入受宏观经济影响显著。2008年全球范围爆发的经济危机不仅对金融业、制造业造成重创,给杂志的广告经营也带来了巨额的损失。以汽车业杂志广告的投放为例(见图1),上世纪90年代汽车制造商曾一度是最大的杂志广告投放商,之后虽落后于化妆品、食品等类别的广告投放额,但也一直是杂志重要的广告合作伙伴,在2007年,汽车制造业共投入杂志广告20.16亿美元,单第四季度投入就高达5.61亿美元。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首先对金融业造成打击,2008年汽车业的广告投入较2007年有所下滑,但态势仍不明显。2009年初,经济危机进一步蔓延至制造业,第一季度汽车业的广告投入急剧下滑至1.99亿美元,之后一度反弹,但2009年末受经济危机余波影响再度下跌。2010年全球经济缓慢恢复,汽车业广告投放额也呈缓慢上升趋势,且开始趋于平稳。
3.社会环境:杂志阅读传统悠久,受众基础广泛
作为世界上的头号杂志帝国,美国杂志业的发展历史可上溯至18世纪,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培养起了广泛的受众群体。一方面有着世界第一强国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美国民众的受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2009年美国18岁以上的成人中,获得大学及以上学位的人口比例达到35.5%,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比例更是高达85%。在经济和教育的双重支持下,在长久杂志阅读传统的基础上,美国杂志培养出了极为广泛的受众市场。2010年的相关调查显示,美国93%的成年人阅读杂志,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有96%的人群阅读杂志,美国成人平均每月阅读或浏览5.3份杂志。
同时,美国读者对于杂志广告较其他媒介广告表现出较高的信任度。在18到54岁的调查对象中有48%表示信任杂志广告,而这项比率在电视和互联网媒介中只有40%。这种社会倾向更为杂志的广告经营提供了极佳的环境与发展空间。
4.技术环境:网络技术强势冲击
自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兴起,传统出版业就面临严峻挑战。互联网及时且丰富的信息含量大大挤压着报刊业的市场份额,同时广告商也纷纷看好互联网广告的发展空间,这给杂志的广告经营进一步带来威胁。
然而,导致杂志在技术转型期步入困境的原因又绝不限于新技术的冲击,技术变革的背后,是受众需求以及受众和杂志关系的变化,技术转型期杂志的出路在于积极应对这种社会层面的变化,而绝非以单纯的发行量或是广告费用来与新技术对抗。
同时值得肯定的是,许多大型杂志业已跟上数字网络技术发展的步伐,纷纷推出杂志的电子版,并致力于探究电子杂志的经营模式。网络时代的到来,既是威胁,也是机遇,事实上电子杂志的广告销售已成为许多杂志未来的重要发展策略之一。
二、美国杂志广告经营现状分析
在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2010年,美国杂志广告经营总体呈上升趋势,下面具体从广告收入、广告页数及广告类别等方面来分析其现状。
1.整体态势趋好:广告收入增长迅猛,广告页数显著上升
2010年美国杂志广告总收入达200.84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3.1%。同时2010年PIB注册杂志中有147家赢利,而在2009年仅有26家赢利。2010年美国广告收入前十名杂志如表1所示。其中《Vogue》在2009年排名13后重返前十,而2009年排名第十的《家庭妇女期刊》跌出榜外,《人物》《居家设计》和《体育画报》仍占据着前三甲的位置。
另一方面,2010年PIB注册杂志共刊登广告页面169633.57页,比2009年同期仅下降0.1%。2010年注册杂志中有128份的广告页面数都有所增长,比起2009年的22份涨势迅猛。在2010年美国杂志广告投放页数前十名中,只有《FLEX》和《福布斯》较2009年页数有所下降,其余都有增长。《纽约消费导刊》从2009年的第11名晋升前十,2009年排名第七的《健美先生》则跌至第13名(见表2)。
2.广告页价格持续上升
2010年杂志广告收入较2009年增幅高达3.1%,广告页数则基本持平,略有下降,由此便可看出美国杂志广告页价格整体上是持续上升趋势的。事实上,2010年广告收入前十名的杂志的收入增幅大部分都高于其广告页数增幅,即广告页价格整体上升。由此也可以看出,美国杂志广告经营仍处于发展成熟时期,且尚有进一步增长的余地。
3.行业广告排名变化莫测:大众消费品业主宰广告市场,汽车业退居二线
由于经济危机的打击,汽车业的杂志广告投放在最近几年大大减少,由原来的杂志广告投放霸主地位退居二线,2010年汽车业有所回升,列于第七位。而经济危机下,化妆品、食品、药品等大众消费品类行业受到冲击相对较小,分列杂志广告投放额的前三名(见表3)。
三、美国杂志广告经营于中国的启示
1.我国杂志市场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2009年我国期刊业的广告经营总额为30.37亿元,较2008年的31.02亿元下降2.1%(数据源自2010年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其市场规模同美国相比的差距是不言而喻的。
影响我国杂志市场规模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目前我国期刊结构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在我国9800多种期刊中,科技期刊有4900多种,大学学报2000多种,行业期刊有1000多种,这与发达国家的期刊结构差距较大。这种结构上的不适应也导致杂志媒介得不到广告商应有的重视,杂志本身也缺乏吸引广告投入的数据及理论支持。
由此,若想发掘我国杂志广告市场的巨大潜力,首先必须对我国的期刊结构进行调整,增加面向大众消费的杂志,同时行业协会也应切实负起责任,开展有关杂志广告市场的相关研究,为广告商的选择提供理论上的鼓励。
2.发挥广告协同效应,实现杂志、广告双赢
表面上看来,杂志的广告与内容似乎是矛盾的,广告过多,杂志的内容就显得空洞,同时也会影响到社论、内容的公正性(杂志编辑们将不得不担心触怒广告主),这也是一些杂志宣称不刊登广告的原因。然而,作为杂志重要组成的广告,如能有效加以利用,将与杂志发挥巨大的协同效应,最终实现两者双赢,这一点在大众消费类杂志中体现最为明显。
广告可以作为提升杂志公信力的重要手段。美国知名杂志《好管家》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持家者心目中一直是最值得信赖的杂志。杂志不仅建有检测中心,而且推出了《好管家》质量检测认可标志,并在杂志上刊登广告产品的质量证明,承诺对有质量问题的广告商品进行赔偿。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好管家》在受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公信力,这种声望和公信力使读者和广告主都受益。一方面,消费者在购买杂志广告商品时尽可放心;另一方面,也为杂志的广告主提高了品牌的公信力和美誉度。这种双赢的模式对于一些片面追求广告销售额的杂志来说颇具启发意义。
广告也是杂志地位的一种体现。杂志中刊登的广告品牌级别在无形中也显示了杂志的定位级别。对于很多时尚杂志来说,拥有国际品牌的广告主往往会是杂志高端定位的最好诠释。在这一点上本土杂志相对于国际传媒公司所属杂志有着天然的劣势,国际广告客户往往完全不了解本土品牌的内容、定位,于是这些广告客户只会寻求欧美杂志合作。国内杂志品牌若想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获得国际广告客户的信任与青睐是其首先要解决的课题。
(作者单位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