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软件工程》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较多,综合性、实践性要求高的课程。是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必修课程。对目前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这些问题,提高教学方法的几个解决方法,包括提升教师感染力,结合多课程内容教学,采用项目驱动模式教学,以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软件工程;教学方法;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R318-4
我校开设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该专业是一门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主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新兴综合性学科。为医疗卫生行业培养既掌握计算机技术,又掌握医学专业技术,还熟悉医院管理流程和临床科研数据处理的复合型人才[1]。
《软件工程》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2]。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是要求他们掌握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从而经济、高效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该类课程理论较多,同时其综合性、实践性要求较高。如何教授好这门课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软件工程课程内容主要是许多概念和原理,教材上涉及的方法与技术并没有多难理解,但教学过程中仍发现有如下问题:
1.1 学生对软件工程类课程感觉概念、原理太多,难以记忆
软件工程课程主要讲解软件开发中的原理、方法、技术,很少涉及软件算法和程序设计。学生在学习时有个误区,觉得这门课既然是介绍各种概念和原理的,死记硬背就好了。而大量的概念和原理光靠死记硬背反而容易混淆,学习效果并不好。
1.2 教学模式单一,缺少有专业特色的固定的教学案例
目前软件工程课程仍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学生听课为辅,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实验学时较少,学生的实践多在课后完成,较难落到实处。课堂使用案例也多为教材上给出的小案例,实用性不强,缺少专业特色,学生很难接触真正的医学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实例。
1.3 学生缺少对相关课程间关系的理解
目前的教学模式是各门课独立讲授,对于软件工程课程而言其综合性很强,其理论与应用与许多课程相关,但学生在学习时是单独学习的,在头脑中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不能把已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的使用。
1.4 学生实践能力较差,难以满足专业需要
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性要求高,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抽象的学习软件开发的过程,很少有机会参与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从而实践能力较差。
2 解决办法
2.1 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课堂感染力,结合学生实际教学
当课程内容不够吸引学生时,授课的效果就更依赖于教学方法和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师要教授好一门课程,仅仅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是不够的,有时要向一位演员一样的表演。声音抑扬顿挫的变化可以使本想打瞌睡的学生清醒。在教学中适度的加入一些“包袱”,博得满堂一笑,同样可以使涣散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学习软件工程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开发一个高质量软件的过程、方法及使用的工具。那么对于“高质量软件”要给学生一个定义,如果仅从理论上来解释将枯燥无趣。笔者在上课时以学生所熟悉的MS office、QQ等软件作例子,让学生从用户的角度讨论“高质量软件”的特性,将软件工程设计和实现阶段的一些基本原理、概念和启发规则引入进去,引起学生的共鸣,加深学生对这些原理、概念、启发规则的理解,在不用死记硬背的情况下轻松记住教学内容。
2.2 结合其他课程内容,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
软件工程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比较高。在教学中结合其他课程内容,并与其他课程教师交流共同教学,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效果会非常好。例如在讲述软件工程需求分析阶段建立数据模式时引入数据库原理中的知识,解释数据对象、属性及数据对象间相互联系,以及它们对应到应用中的实现形式;在讲述设计与实现阶段内容时,可引入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中的知识对设计思想、代码的构造进行说明;讲述实现效率时,引入算法设计与分析中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概念来讨论效率问题,讨论存储效率时还可引入操作系统中存储调度的原理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我校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计划中,软件工程是在大三上学期开设,大三下学期还有《J2EE架构设计与开发》和《综合课程设计》两门课,结合这两门课,让学生分组以软件工程方法开发一个软件,并交付相应文档,从而再次巩固学生在软件工程课程中学习的知识并加以应用。
2.3 采用项目驱动模式,结合项目实例,使学生学以致用
采用项目驱动模式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尽量使用实际案例,虚拟的案例因为没有需求方,学生在需求分析和需求定义时很容易流于形式,体会不到获取需求有多么的困难,反而会觉得获得需求很容易,难在编程。在我校的教学中,软件工程前期有《医学信息系统》课程,为学生介绍医院的一些管理流程,并指导学生开发相应的软件;同时学院经常组织学生去医院实地参观;学院教师也经常与医院或企业有一些软件开发的项目。这些都为软件工程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实际案例。
(2)指导学生分组,学生分组时最好不要任由学生自由分组。学生自由分组时,往往编程能力好的同学抱成一组,其他的同学以关系疏密来确定分组。导致一个项目组中只有个别学生起到作用。使整个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报名担当项目负责人,然后以公开竞聘的方式确定项目负责人,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对学生有一定了解,对竞聘方式和过程加以引导,确定有组织能力和负责任的同学担任。然后再由个人向项目负责人申请职位(如软件设计人员、软件架构人员、程序员、软件测试人员等),一般一个项目组5-6人,由项目负责人决定小组人员,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整体管理和协调工作。因为职位都是自己申请的,所以最后在项目实施时,各人职责明确,不会出现人浮于事的状况。
(3)定期检查工作进度。如果没有定期的工作进度检查,学生可能会直到课程快结束时才赶紧写各类文档交付了事,达不到教学目的,学生无法体会到软件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所以要求各个项目组跟随课程的进度按时间段完成包括可行性分析报告、需求规格说明书、总体设计规格说明书、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书、测试计划、源代码等各类文档。学时允许的话,安排几节课作为工作汇报会。适度的工作汇报会可加强小组间的交流,让学生从别人的工作中发现自己工作的优势和不足。每次汇报会的发言人由每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笔者认为通过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提高学生汇报工作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对学生的文档和汇报予以总结和点评,在对学生的工作予以肯定的基础上提出对学生所给方案的改进意见或建议。毕竟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没有唯一标答,学生的思路与老师的不同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要一味否定从而打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开放的思想与学生讨论,更能促进学生更深入的思考。这样既能加深他们对软件工程理论的理解,同时也提高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3 结束语
《软件工程》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较多,综合性、实践性要求高的课程。笔者从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思考并实践多种教学方法,提出了几点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将更多的研究、探索其它优秀的教学方法,积累经验,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毅,刘燕.医学信息学的研究领域及人才培养[J].医学信息学,2005,18(8):856-858.
[2]张海潘.软件工程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
[3]李洪进.案例驱动式方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3(6).
[4]李亚红.《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3(1).
作者简介:吴劲芸,女,武汉人,教师,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软件工程。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武汉 43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