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工程教育改革在我国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使我国高等院校工科专业本科教育走向国际化,从而促进提升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最终实现提高中国制造业总体实力以及我国国际竞争力的目标,以构建与国际工程教育实质等效的认证体系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问題;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693/j.cnki.1671-9646(X).2019.11.032
Abstract:Nowadays,engineering education reform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in all walks of life in China. In order to make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majors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so as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alents,and finally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China"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to construct a substantial equivalent to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certification system has become the reform direction of China"s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Key words: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problem;countermeasure
在国际教育及科技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需要将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系列人才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目标。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一工科专业肩负着为食品企业和社会培养食品工程师的重要责任,为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的重点专业之一[1]。为满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的社会要求,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导向下,为培养具有现代高素质应用型的食品专业人才,从培养目标到最终毕业要求,以及中间的各个教育方面,均对于食品工程类专业教学体系进行了深度的改革。与此同时,对于相应的课程理论体系也进行了持续改进,相匹配的师资队伍建设及相关的硬件软件支持条件优化,进而调整其专业课程结构、整合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及实践教学体系2个方面,从而使食品类专业的工程教育迈向国际化,实现对于未来毕业生“工程师专业资质”的国际认可。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发展概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指由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系统通过专业的认证机构对其进行的专门性认证。
目前,对于涉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面,在国际上相关协议主要有3个,它们分别为《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及《华盛顿协议》。在相关国际领域,《华盛顿协议》与其他2个协议相比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在《华盛顿协议》中,对4年学制本科学士提出了明确的毕业要求。其要求的具体内容为4年制本科学士需要通过对高等数学、相关自然科学领域、相关工程系列基础,以及专业系统知识方面的学习。最终,均可将这些知识用于解决现实中出现的一系列工程问题。它更加注重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因此它具有重要和广泛的影响。如今,该体系已经成为全世界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机制。
认证标准作为专业认证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 2个方面: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通用标准即对于各个工程教育中的专业需满足的一系列基本要求;专业补充标准并非对于通用标准的简单补充,它以通用标准为基准,并且根据相关领域专业的各自特点为参考,从而提出的一系列在通用标准以上的更加具体详细的认证要求;其与通用标准相比而言更加详细、专业。通用标准其要求相关专业领域需要围绕以学生这一核心理念为中心展开认证。这就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的全部活动下都需要在学生工程能力培养这一核心下进行展开,最终能够使学生在适应社会、就业竞争、深入发展、终身学习等方面得到发展。
1.2 我国食品类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进展
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相关工程教育专业的认证制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被工作者充分关注并且由国外进行引进学习。在2016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成员,这一历史性事件标志着我国在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方面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充分认可。我国的工程教育也由此迈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专业认证只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得以开展。到2013年为止,我国已经有10所高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了专业认证,其中江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已经完成第二轮认证[2]。尽管只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所有专业都应被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体现的理念全面覆盖。
2 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如今食品领域的大工业化时代来临,我国人民对食品营养与卫生的问题更加关注,食品工程类专业在食品行业内能够发挥出更加重要的职责与作用。比如,食品行业的工程设计、营养健康、安全检测和监督管理等相关领域。同时,一些问题出现在国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需要教师更加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2.1 现行培养模式与市场人才需求之间的脱节以及滞后
食品工程类专业以培养食品加工与制造业等轻工业行业各类相关人才为核心目标。但对于目前行业情况分析而言,我国的食品类专业的现行培养存在着一系列模式单调及与社会脱节的严重问题,并且在工程教育的创新程度以及相关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均与社会需求存在嚴重的脱节现象,其现行的培养模式与我国经济建设对食品工程技术与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无法相适应[3]。
2.2 教学理念与国际存在一定的差距
如今,在我国教育体系下,食品行业的相关专业普遍对于本科生教育侧重其科学理论的学习,而对于实践和工程理论的培养有所欠缺[4]。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宽泛而模糊,以及未将培养合格的工程师作为其专业教育的最终目标等一系列问题也存在于我国的食品工程教育体系之中。
2.3 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在课程设置方面,现在的教学体系有重专业、轻实践的缺点,更加难以充分体现通识教育的核心精神。虽然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但其教学方式方面同样存在严重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最终其毕业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各个学科的交叉渗透和高度综合的实际要求;其体系下培养的学生知识背景浅薄,人文素养缺乏,在一些社会所需求的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不足。在实践训练方面,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不足。在教学计划及相应的教学过程中,对与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区别与联系方面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更缺乏钻研,我国对于高级食品工程领域的技术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更加无法得到满足。
(1)工科偏理化问题突出。大多院校的工程类课程开设相对较少,并且在少数工程类课程中,存在以介绍原理类为主的问题,存在着明显偏理化的趋势。在具体的学时、学分设置各个方面,虽然实验课程在全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为10%~20%,但真正的实践环节设置所占比其实很少,食物中蛋白质、糖、脂肪等的测定为大部分食品专业实验的开设内容,与工艺生产相关的内容严重缺乏,对于学生直接进工厂进行实习的机会更少。实践课程设置的比例偏小以及无法与工业生产紧密联系等现象的存在,更加加剧了其偏理化的问题[5]。
(2)专业教师自身能力有所不足。现如今,在我国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教师普遍拥有高学历但是工程实践能力弱,缺少在工程背景和学术水平2个方面优秀的教师。很多学校新进教师的学历多为博士,这些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但实践经验不足,尤其是在工程及工厂设计和食品企业生产技术方面严重缺乏实际经验,其中少数教师没有相关的工程专业教育背景[6]。由于在顶层设计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近几年高校将发表SCI论文作为考核教师工作、晋级职称等方面的重要指标,正是由于这种以科学研究为中心而轻视教学思想的存在,青年教师纷纷倾向于从事科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而不愿意到企业的一线从事指导工作。甚至有些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采取敷衍的态度,缺乏责任感。这些现象和思想对于食品工程的教学质量都产生了严重影响[5]。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不断发展,现已面临较多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的问题。食品工业中乳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等问题和挑战也有待解决,这就迫切需要我国的食品工业人才除了需要有食品工程专业技术能力以外,在其他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等方面也需要全面发展。
在发达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经实行很多年,并且其作为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效益的重要手段的重要性已经被证实。怎样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体系要求为核心,深入剖析、实践关于食品工程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对于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进行对应的优化和调整,食品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让其工程教育逐步回归作为“工程”的核心本质,对于指导和导向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3 对于高等工程教育存在问题的相应解决方案
3.1 专业课程体系中教学内容的优化
以工程教育的认证标准、补充标准、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学生的培养目标为根据,对于知识、能力、工程、素质各个方面,制定全方位的学生培养方案。能够以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所提出的对知识、能力、工程、素质的要求为根据,最终对其相应的课程体系进行结构调整。
课程改革需要从教师演示、验证实验的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独立开发、创新的方式。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然后找出并发现物质的特性,并针对物质本身的特性开发相应的实际产品,同时可以帮助解决研发过程中出现的工程技术问题,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能力方面,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具有研究、开发、设计食品领域中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初步能力;在工程方面,该课程需要学生能够对国内外关于食品设计、研究与开发、生产、安全监管等系列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有普遍了解;在学生的素质培养方面,该课程对学生的要求是,必须对人类健康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理念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自觉地将自然生态的原则在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得以良好应用。
3.2 提高教师队伍的工程教学能力
通过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及教师“三种经历”培养计划进行关联,将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定期选送到国内外的知名大学或者研究所进行研究学习,其国际视野得以很好的开拓,与此同时,安排中青年教师进入大中型知名食品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这样做有助于提高教师对于食品工程的实践能力,最终使教师团队可以服务于食品工程教育与教学[7]。
3.3 对于课程考核评价的多元化方法进行初步探索
学生考核要逐渐从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向培养学生的操作、创新能力发展。对于学生的毕业设计与论文,要求学生必须深入企业,并且以企业遇到的难题为根据去选择其论文主题,这一要求对于学生采用工程基础知识对企业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解决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单独分离考核、单独设立考试、独立评价学分等举措,可以将学生工程创新能力、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真正在考评中得以体现和反映。
3.4 搭建工程实训平台
通过与大中型知名食品企业的合作,可以对学生适应操作岗位的能力提前培养,同时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为学生提供长期且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达到学校与企业协同培养学生的目的。对于相关顶岗的实习方案、实习指导书和考核标准均由学校和企业一起协商制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双方分别指派相关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且共同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但要以企业为主导方,最终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协调并延长学生的实习期。
通过建立学校创新机制,将学生引领并加入到科技创新的活动当中,最终对于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得以较好的培养。在课内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外,校方还可以结合一系列的纵向、横向项目,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当中,最终其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提升。
3.5 创建对于高等工程教育的保障条件
(1)资金保障。该项目面向社会多渠道筹措项目经费,除学校配套的相关经费之外,还着手建立与学校联合提出的“卓越食品工程师培养计划基金”,其主要作用有资助教学改革、课程、教材、师资相关建设,对于校企联合培养、国际化培养加以强化,并且可以保证在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实训期间的实习补贴、学生保险的购买,以及对于优秀学员创新、创业的各种奖励等方面的投入。
(2)师资力量的配备保障。实习期间,配备在学术方面具有深厚造诣及实践生产方面具有较多经验的若干名教授作为实习主要负责人。其主要负责指导方面有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及研究生作为助手参与的课题项目。与此同时,可以聘请领域内相关的食品专家、食品行业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知名教授、学者为学生授课,并且讲解一线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该专业建立对于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体系,以充分发挥其对于食品行业紧缺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面向各行各业聘请相关领域具有高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工程师,尤其是在学术方面具有博士学位或技术方面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相关领域专家、兼职教师职位的高管,但其主要任务是从事本科生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和论文的完成,并且能够指导企业学习、工程训练和工程实践。
(3)工程实训、实习平台与条件保障。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学校同时设有校内的实习平台和校外的实习培训基地,同时在国际合作和交流方面得以加强。学校与润盈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共建了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而且与龙丹乳业集团、飞鹤乳业集团、哈尔滨米旗食品公司、黑龙江省长乐山大果沙棘开发公司等50余家企业在成果转化、产品研发、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4 结语
我国农业高等院校应以食品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积极引进与培养食品学科相关人才,并逐步改善食品学科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条件。同时,针对食品学科的专业特点,建立和完善食品学科人才的评价机制,健全标准体系,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对于应用性的研究,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参照国内外优秀院校的食品学科课程建设体系,完善与我国农业高等院校实际相符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对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在培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传授,更要注重对实践环节的培养[9]。总之,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加入《华盛顿协议》这个大好时机,通过加强我国的食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力度,使得食品工程专业的培养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促进食品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大幅度提升,最终提高中国食品制造业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屠康,马龙. 美国和德國食品科学与工程高等工程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 中国农业教育,2013(3):49-52,65.
任海伟,陈晓前,张轶,等.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J]. 粮油加工,2014(8):71-77.
刘梦媛.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 究[J]. 改革与开放,2018(15):145-147.
胡兰英. 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 516-11 517, 11 528.
李红艳,邓泽元. 工程教育认证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科偏理化的问题与对策[J]. 科教导刊,2017(7):46-48.
张华,赵电波. 食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6):172-175.
方婷,梁鹏.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6(37):77-78.
滕慧,黄群,陈雷,等. 浅谈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教学的改革与构建[J]. 教育教学论坛,2018(17):233-235.
彭帮柱,徐晓云,潘思轶.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