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食品添加剂惹了谁

食品添加剂惹了谁

时间:2022-10-26 12:00:13 来源:网友投稿

“如果你拒绝食品添加剂,恐怕你能吃的东西就没几样了。”吉鹤立说了旬实话,但这样的实话,恐怕没有几个中国消费者愿意接受。吉鹤立是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教授、上海食品添加剂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接触食品添加剂多年的他发现,尽管食品工业在不断进步,但与食品工业相伴而生的食品添加剂,却一天天被“妖魔化”。

甩不掉的食品添加剂

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现在食品包装上标注的产品成分中,有一大部分是食品添加剂。一包乳饮料,除含牛奶之外,还含有羧甲基纤维素钠、柠檬酸、乳酸、海藻酸丙二醇酯、阿斯巴甜、食用香精等。一袋薯片含有谷氨酸钠、食用香料、二氧化硅、柠檬酸等近20种添加剂。

面对这名目繁多的食品添加剂,有消费者惊呼“我们吃的是食物还是添加剂”,但在食品行业从业者看来,这样的感叹实在是大惊小怪。据了解,在人们的日常食物中,很少有食品不含添加剂。面包中有乳化剂单甘酯,酱油中有着色剂焦糖色素,做豆腐要用凝固剂,发面要用小苏打……以消费者在夏季经常购买的饮料为例,如果离开了食品添加剂,饮料基本上不可能生产出来。无论是果汁饮料、茶饮料、咖啡饮料,还是部分瓶装水,都含有食品添加剂。“一个人一天吃进去五六十种食品添加剂,是很正常的事情。”上海市食品添加剂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彭瑞衍说。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给出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吉鹤立表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制造和加工中必不可少,“国家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数量等都有明确规定,而只要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另外,遵纪守法的食品生产企业,也不会毫无节制地使用食品添加剂。事实上,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只会破坏食品本身的品质和口感。”

另外,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也有关系。吉鹤立举例说,过去的酱油,盐度在20%左右,因为盐度高,细菌不容易滋生,所以不需要添加防腐剂。现在,人们认识到摄人的盐过多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都不愿意吃太咸的酱油,因此现在酱油的盐度只有11%左右,但这样的盐度必须添加防腐剂,才能保证酱油在保质期内不会变质。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加工业。”这个观点如今已成为食品业界的共识。吉鹤立认为,消费者追求更好、更多样化的口感,使得食品企业不可避免地用到添加剂。例如,许多奶制品加了增稠剂,乳酸菌饮料都加了卡拉胶。他说:“我们的口味已经适应了工业食品。”

今年6月,《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实施,新规要求食品企业在食品包装上明示添加剂成分及用量,这既是市场监管的需要,也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维护。但是,并不能因为包装上标注了食品添加剂,就把监督食品安全的责任全部交给消费者。吉鹤立说:“绝大多数消费者是没办法弄懂这2000多种添加剂的,所以,监管的责任还是应该由相关政府部门来承担。”

谁制造了添加剂恐惧

有消费者质疑中国食品添加剂标准低于发达国家,但这种说法没有得到相关专家的认可。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宋焕禄说,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是通过一系列实验制定的。通过实验,得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ADI值,ADI值表示摄入某种物质的健康风险,也就是说,一个人每天摄人多少这种物质,对健康无害。宋焕禄说,中国的食品添加剂标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标准是相近的。只要按照标准生产的食品,都是安全的。

上海食品研究所技术总监马志英介绍说,中国的食品添加剂标准,有一些种类比发达国家定得更高。食品添加剂是伴随食品的工业化生产诞生的,中国的食品工业化比西方国家起步晚,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也要比国外少很多。

尽管食品添加剂在工业化食品中的应用有法可依,但消费者心中的阴影却难以消除。事实上,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都是生产商在食品中非法添加了化工原料,但消费者难以弄清非法添加化工原料与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区别。据了解,我国每年发生的食物中毒例数在200万人次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是因为吃了不洁食物,其他的则多由违法使用非食用化工原料引起,如2005年苏丹红事件、2006年瘦肉精事件、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等。这些事件造成了消费者的严重恐慌。

当然,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在食品行业中也屡见不鲜。吉鹤立分析说,企业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主要有几个目的,第一,掩盖食品加工工艺的缺陷。比如牛奶加水后,奶与水会分离,为降低成本,厂家会大量使用增稠剂以保证食品的稳定。良好的食品加工工艺可保证食品的卫生质量和良好的感官品质,但这种加工设备投资巨大,生产成本偏高;第二,掩盖食品原料的缺陷。用劣质原材料生产的食品必然存在某些缺陷,如異味、颜色不正等,容易被消费者识破。为掩盖此类缺陷,生产商往往会过量使用色素、着色剂、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第三,掩盖食品变质的真相。

不过,吉鹤立认为,相对于食源安全,食品添加剂安全更加容易控制,所以,中国的食品添加剂安全问题,并没有消费者想象中那么严重。宋焕禄带领学生进行的市场调查,也证明了吉鹤立的这个看法。宋焕禄说,他每年都要带领学生到超市购买火腿肠等肉类加工食品进行检测,被检测的国内知名品牌的肉制品,都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感到恐惧,有一部分也是食品企业自己的营销策略造成的。有些食品企业高调宣称自己的产品不含防腐荆,但事实上,这样的宣传不过是偷换概念。吉鹤立解释说,这些号称自己不含防腐剂的食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来就不需要加防腐剂的食品,如午餐肉、烤鱼片和饼干等。罐装午餐肉在加工的时候经过了高温灭菌,包装是真空的,所以不需要添加防腐剂。而鱼片、饼干等食品。因为本身含水分非常少,不容易变质,所以也不需要添加防腐剂。另外一种情况是,一些食品的特殊包装能够阻止细菌的繁殖,伺样不需要添加防腐剂。

吉鹤立认为,这样不负责任的广告,误导了消费者。吉鹤立补充道:“该放防腐剂的食品如果没有放,我是不敢吃的。因为防腐剂的合理使用不仅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反而能够防止因食品变质给人体带来更大伤害。”

但是,强调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并不等于说食品添加剂用得越多越好。彭瑞衍尽管是食品添加剂协会名誉会长,但他仍然主张客观地看待食品添加剂,“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虽然不会影响健康,但它们中的大部分不是人体所必需的物质,所以,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

靠良心还是靠监管

食品行业从业人员认为,中国的食品添加剂监管还是比较正规的。针对工业化生产的食品,法规要求生产企业必须到质监部门备案,将其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和数量登记在册。质监部门在进行市场抽查时,首先要核查食品包装上的标注与备案是否相符,然后再检测食品成分是否与备案和标注相符。从1973年卫生部牵头成立全国食品添加剂协作组,到2008年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正式实施,我国食品添加剂法规在不断完善。目前,《GB2760-2007》涵盖的食品添加剂有22类,共2200余种,其中可直接使用的添加剂290种,香料1800多种,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100多种。

当然,由于食品添加剂的特殊性,对它的监管在技术上存在困难。马志英说,虽然每年不断有新的食品添加剂增添到目录中,但其增加的速度还是赶不上食品工业发展的速度。这就造成了一些添加剂已经根据企业自己制定的标准在使用,却没有被纳人国家标准,对这些添加剂的监管,就难以寻找到依据。

从技术上看,监管部门只能检验事先登记的食品添加剂项目,不可能检测食品中所有的化学成分。往往是在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后,非法的添加物质才会被发现,这也是像三聚氰胺在奶粉中存在多年才被曝光的原因。

另外,复合添加剂成为食品添加剂未来发展的趋势,与过去单一成分的添加剂相比,对复合添加剂的监管更加困难。复合添加剂由多种单一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制成。针对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国家标准尚未出台,但卫生部巳发函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征求意见稿)向各有关单位公开征求意见。

中国市场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大量中小食品企业的存在,增加了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难度。全国近50万家食品生产企业中,10人以下的企业占78.8%。

完全依靠高压监管,显然无法把住食品添加剂的安全大关,食品行业内部流传着一句话:食品行业是良心行业。彭瑞衍认为,目前的食品添加剂安全问题,主要出在应用环节,食品企业的行业自律非常重要。

推荐访问: 食品添加剂 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