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即墨老酒,不只是一件商品

即墨老酒,不只是一件商品

时间:2022-10-26 11:36:01 来源:网友投稿

即墨老酒,因即墨而得名

即墨老酒,原始社会已是一坛好酒。据《史记·律诗》中说:“酉,八月也”。《说文》中解释“酉,酒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仲秋八月,黍米成熟之时,正是用黍米酿酒的最好时机。纵观古今中外,用黍米为原料酿酒者,唯有即墨老酒。

自古以来,即墨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其土地肥沃,特别适宜黍子和小麦生长,黍米高产,小麦丰收;处崂山矿泉水系,水质优良,甘甜爽口。天赐的酿酒先决条件,为先祖们开创了酿造老酒的先河。

1975年,在即墨出土的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左右的陶器“小酒杯”、商代提酒用的陶器“堤梁卤”和喝酒用的“爵”,周代温酒用的“舟”,汉代行酒令用的“投壶”和喝酒用的“角”,都证明从原始社会开始,即墨就酿有酒。

随着社会的变革,即墨老酒在不同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春秋战国时期,即墨一带酿造老酒已极为兴盛,成为当地民间最常用的助兴饮料和祭品,俗称“醪酒”。春秋时,齐国君齐景公朝拜崂山仙境,谓之“仙酒”;战国时齐将田单巧摆“火牛阵”大破燕军,谓之“牛酒”;秦始皇东赴崂山索取长生不老药,谓之“寿酒”。历代君王开怀畅饮此酒,谓之“珍浆”。即墨当地官员也因之将醪酒作为了进贡皇室的不二之选。

据《战国策·齐策》记载,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攻齐,唯即墨久攻不下,即墨大夫战死,众推田单为将,率众守城拒敌,百姓以醪酒犒赏将士,鼓舞斗志,田单巧布火牛阵,大破燕军,百姓倾城中之酒庆贺,大宴数日,可见当时酿酒及喝酒之盛。盛唐时期,人们发现喝醪酒有舒筋骨,壮骨髓之功效,便名其曰“骷髅醪酒”。宋代以后,酿酒压榨技术已完备成熟,即墨的老酒酿造已成为了当地的一大行业,俗称“老干榨”。人们为了把酒史长、酿造好,价值高的“醪酒”同其它地区黄酒区别开来,以便于开展贸易往来,故又把“醪酒”改名为“即墨老酒”。

清朝光绪年间,即墨城内有“隆盛栈”等有名老酒馆十几家。到了民国8年(1931年),“源兴泰”,“泉盛祥”,“元聚栈”,“振源馆”等有名的老酒作坊就增加到五百余家,沿墨水河两岸的“老酒馆”生意特别兴隆,并一直延续至解放前夕。到了清代道光年间,即墨老酒产销达到极盛,不仅畅销全国各大商埠,而且出口远销日本及南洋诸国。

除了史料有据可查外,众多民间传说典故及文人骚客,留下了与即墨老酒不解的情缘,也为即墨老酒增添了许多人文色彩,如狐仙报恩传醪酒、酒香引来石人醉,田单巧设火牛阵大破燕军、田横五百义士饮酒亮高节的历史传说及典故将即墨老酒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诗仙太白游崂山饮即墨老酒曾留下了“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的千古名句,明朝曾任河南道监察御史的蓝田煮老酒留下了。柴门月上客初到,瓦瓮酒熟兼松香”的意境……

现代以来,即墨老酒发展以新中国成立为分水岭,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酒类实行了专酿专卖,即墨县政府以接收的国民政府副县长姜介甫的“源聚兴”老酒馆为基础,建起了即墨黄酒厂,并将其产品正式定名为“即墨老酒”,并由被毛泽东誉为“马背上的书法家”,舒体创始人,山东省第一任省委书记舒同亲笔题写了即墨老酒品名以及山东即墨黄酒厂厂名。从此,“即墨老酒”成为山东即墨黄酒厂的专有产品,传承了几千年的“古遗六法”酿造工艺精髓,使得无论是规模、品质还是品牌等都得以发扬光大。

1963年,即墨老酒获得全国评酒会银奖,1984年获轻工部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1988年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2006年获布鲁塞尔国际评酒会唯一特别金奖,国家商务部首批中华老字号,位列青岛17家老字号的首位,2010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其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兴建的中国北方唯一一座黄酒专业博物馆——即墨老酒博物馆,被认定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景区。

即墨老酒年产各类老酒2万余吨,中央储酒库原酒储酒量年均增长30%,工业总产值3.8亿元,成为了中国酒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黄酒分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黄酒学会副会长单位,即墨市黄酒行业协会会长单位。历年来积极参与了GB/T23542-2009《黄酒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B/T13662-2008《黄酒》、《酒类行业流通服务规范》等黄酒行业标准的制定,作为《红薯酒》联盟标准协会会长单位,牵头制定了联盟标准,作为北方黄酒行业唯一应邀企业参与了黄酒高级酿酒师统一培训教材的编写,为黄酒行业各类标准的制定,规范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自2009年以来,各项经营指标连续四年实现了40%以上的增长,纳税额占即墨市所有黄酒企业总额的96%以上,连续四年被即墨市委,市政府授予经济强企称号。即墨老酒至此已由建厂时九人组成的小酒坊发展壮大成为了中国北方黄酒行业领军企业,从一隅名品发展成为了中国驰名品牌,续写了一个又一个不朽的传奇。

即墨,因即墨老酒而扬名

即墨老酒以其悠久历史、独特工艺和优秀品质,自成一派,成为北派黄酒的典型代表,被誉为“黄酒北宗”,在中国黄酒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历来深受各级领导和专家等社会各界的赞誉。

早在1933年,日本出版的《最新化学工业大系》中,就评价说:“中国北方黄酒,即墨老酒最为著名”。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顾委原常委杨得志将军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时,曾于1973年11月6日到山东即墨黄酒厂视察,1985年2月,他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总参谋长时,获悉即墨老酒在轻工部组织的质量大赛上获金杯奖,欣然题词:“即墨老酒传天下,改革创新夺金杯”。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央军委原秘书长杨成武将军题词:“继承传统工艺,发展科技水平”。1985年6月,原山东省委书记,著名书法家舒同亲笔题写了“山东即墨黄酒厂”厂名和“即墨老酒”品牌名。原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题词:“一代名饮”。原山东省委书记苏毅然同志题诗:“老酒历史久,活血延年寿,品质再上乘,郁香飘五洲”。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徐惟诚题词:“天下流香”。第二炮兵原副司令员陈锐霆题诗两首:“黍米酝佳酿,温醇糊米香。老酒创新色,不负即墨黄”,“黍米醇醪香味浓,即墨黄酒早知名,胶东开发人争祥,并蒂文明花正红”。

中国营养协会会长顾景范题词:“营养健身,黄酒之最”。中国食品协会顾问,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题词:“即墨老酒饮誉天下,老树新枝再放光华”、“源远流长,民族之光”。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吴作人题词:“不醉无归”。著名国画大师徐悲鸿夫人廖静文题词:“即墨老酒香飘万里名扬九州”。著名作家、诗人老舍夫人胡桀青题词:“松龄借问谁家好,板桥还言此处香”。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词:“佐餐护胃,增力强身”。全国黄酒专家、高级工程师徐洪顺赞誉说:“即墨老酒是我国黄酒中一个古老优良的品种,经营养检测,含氨基酸之多堪称营养酒王。”全国黄酒专家、高级工程师陈云萍评价说:“即墨老酒是我国传统酒类中最具特色的一种饮料酒,当之无愧”。

1986年,中国第三次赴南极科学考察队将即墨老酒作为御寒的营养补品饮用,受到队员普遍欢迎,特赠“琼浆化南天冰雪,佳酿祛极地风寒”锦旗及南极石一块。原国务院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1985年到即墨视察时,在观摩了即墨柳腔剧团演出,品尝即墨老酒后,以一首《访即墨》:“杯接田单饮老酒,醉人乡音听柳腔。此来一路睹锦绣,更望琼楼非梦乡”对即墨老酒给予了崇高的评价。

提到即墨,人们对于这座小城的印象也许并不太清晰,但是提起即墨老酒却无人不晓。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平民百姓,都对即墨老酒寄予了浓厚的感情,即墨这座滨海小城,也因即墨老酒而不再寂寞,伴随着城市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即墨老酒销售区域及知名度的扩大,以即墨老酒为代表的即墨优秀地域文化也成功地叫响了全国。不仅如此,即墨老酒所代表的“仁义礼智信孝”儒家文化思想和“正直做人,用心做事”的核心价值观,与即墨这座城市所倡导的的包容,进取精神不谋而合,即墨老酒,已不单单是一件普通的商品,又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城市名片,更是一个城市精神的优秀代表和形象代言人,更是即墨人民的一种感情寄托和引以自豪的中华瑰宝,也正是基于此,即墨老酒浓缩和传承了即墨千年商都的历史文化精髓,最能代表即墨的自然是即墨老酒。

即墨老酒,与即墨同在

即墨老酒,传承了四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承载了世代即墨人的希冀与梦想,她就像我们即墨人的血液-一样,早已融进了人们的骨子里,融进了即墨人民朝夕与共的生活习俗和情感寄托之中。

只要即墨在,即墨老酒就在。正是因为即墨老酒有着自身生存法则,限于地域、气候,水源、古法工艺传承等独特的苛刻酿造条件,目前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不可复制性,也因此赋予了全体即墨人神圣的历史使命,那就是要像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去传承,爱护,发扬即墨老酒,让这一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世代薪火相传,让即墨老酒与即墨城市发展的脉搏一起跳动!

推荐访问: 即墨 老酒 商品 是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