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学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显著的过渡作用,教师的角色发生重大变化,中学教师担负类似于小学教师的教导作用和类似于大学教师的引导作用。中学生心理特点和中学教育的特点具有较大的“过渡性”。通过具体分析中学教育现状,本文通过运用20世纪60年代定型的现代教育管理学理论对本阶段中学生行为进行分析,从管理科学的角度重新应用于教育学,提出中学生激励教育的若干原则和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教育 现代教育管理学 霍桑实验 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36-01
1.中学生心理特点
对于中学阶段教育,国外传统研究用“transition”这个词来表示,即反映了中学生在人生和教育阶段的过渡性质,中学生由依赖性的教育模式转变为自主性的教育模式,而此阶段中学教师应当了解其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变化主要有以下方面:
1.1认知发展
中学生不仅能够把握事物眼前的状况,还能把握他们能够设想的可能情况。这种认知能力的发展,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其个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开始与父母发生冲突;开始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尽管有些是偏激和不成熟的。
1.2不成熟的“成人感”
随着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与人格独立性也随之明显增强。他们不希望别人时时管教约束,否则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情和对抗情绪。尽管中学生的“成人感”日益增强,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问题及个人问题认识较肤浅,这使得他们对自我评价、对他人评价常常又是不成熟的,顺利时沾沾自喜、狂妄自大;挫折时,妄自菲薄、自卑自弃。自我体验也是动荡而不稳定的。
1.3学习成绩分化
学习成绩分化激烈,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加大。中学生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分化明显。初二年级是明显的分化期,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应付自如,学有余力;而学习较差的学生,穷于应付,越学越吃力。学业不良将会导致学生厌学、逃学、自卑自弃等一系列不良心理。
1.4同一性问题
同一性是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价值、信仰及一生趋势的一种相当一致和比较完满的意识。青少年在同一性形成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适应问题,表现在有的人对自我和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困惑,常伴有激动的情绪和解脱困境的尝试;有的人可能出现暂时的或长久的同一性混乱,即未能形成一种强烈的、清晰的同一感,他们无法发现自己。经受过同一性混乱的青年,自我评价较低,道德推理不够成熟,难以承担责任,冲动而思维缺乏条理。可见,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人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困扰都与同一性问题有关。
2.中学学习活动特点
2.1中学教育的基础性
中学教育的基础性是指施以全面的素质教育,为他们未来做人和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2中学教育的全面性
基础教育应当是全面性的,不是为某一方面打基础。
普通中学教育对象是青少年,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道德品质形成时期,因此打基础,不仅包括在知识技能的发展方面,也包括在身体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心理素质发展等方面打基础。所以中学教育是泛类教育,主要要求广度而不是深度。
3.现代管理学理论
古典管理学在20世纪30年代显露出其对于现代管理的不堪重负,尤其以“经济人”为核心的假设与事实相差甚远,故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以霍桑实验为起始,现代管理学的若干理论开始显现。
3.1 霍桑实验
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找出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开展实验研究。
3.2照明实验
实验假设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可是经过两年多实验发现,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具体结果是:当实验组照明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0.06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
3.3福利实验
实验目的总的来说是查明福利待遇的变换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但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发现,不管福利待遇如何改变(包括工资支付办法的改变、优惠措施的增减、休息时间的增减等),都不影响产量的持续上升,甚至工人自己对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也说不清楚。
3.4访谈实验
研究者在工厂中开始了访谈计划。在访谈中把每次访谈的平均时间从三十分钟延长到1-1.5个小时,多听少说,详细记录工人的不满和意见。访谈计划持续了两年多。工人的产量大幅提高。
工人们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存在许多不满,无处发泄,访谈计划的实行恰恰为他们提供了发泄机会。发泄过后心情舒畅,士气提高,使产量得到提高。
4.若干激励原则及可行性方法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对于中学教育的若干原则:
(1)班级氛围和学习热情在中学学习中有异乎寻常的重要作用,中学教师应当对于调动班级氛围,激发学习热情担当组织性作用;
(2)中学教师的指令性行为不适过多,以免产生反作用,反而使得学生心理逆反,从而干扰学习活动,应当是以劝导性行为为主;
(3)目前运用过多的“赏和罚”对于调动学习活动在事实上成效不大,但仍应当在适应情况下予以运用;
(4)学生内部的人际关系和非正式组织应当得到足够的注意,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充当人际关系型领导,即与众多学生的私人关系良好,并适时加以激励,而不能与学生格格不入;
(5)足够尊重学生,满足其得到认可和渴望尊重的愿望;
(6)因材施教,并根据学生的成长而变化教育方式,防止用简单的“经济人”或“赏罚”来解决问题。
对于这些,我们对目前所在各个学校存在的某些具体性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习小组、学习互动、互帮互助对子、英语角等目前在中学存在的组织形式,其实都是现代实践的表示方法。中学教师更应当探索多样化的方法,从而促进教育工作的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施良方等,中学教育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0.
[3]卢胜忠等,现代管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4]张公社;周喜华,教育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
[5]卿涛主编:《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