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组,分别于发病后1周、1个月、3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评分筛查,以观察两组并发精神障碍的发病率,进行对比观察,同时针对相关发病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2013年年底笔者所在科收住院患者,其中脑血管病186例,男111例,女75例,年龄51~78岁,平均63.8岁;脑出血68例,脑梗死10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其中文盲58例(31.2%),小学文化106例(60.0%),初中文化及以上22例(8.8%)。其他脑部疾病103例,男69例,女34例,年龄23~81岁,平均56.7岁;多发性硬化16例,颅内肿瘤21例,脑膜脑炎、颅内脓肿66例,其中文盲31例(30.1%),小学文化60例(58.3%),初中文化及以上12例(11.6),两类患者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脑血管病 (1)有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表现。(2)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均经脑CT或/和脑MRI证实。(3)合并有其他系统异常表现,且有可能引起精神障碍者不列入研究。(4)有精神疾病病史者、有意识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继发癫痫者除外。(5)良好完成三次量表问卷调查者。
1.2.2 其他脑部疾病 (1)有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表现。(2)诊断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且脑CT或/和脑MRI有相关影像学改变。(3)合并有其他系统异常表现,且有可能引起精神障碍者不列入研究。(4)有精神疾病病史者、有意识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继发癫痫者除外。(5)良好完成三次量表问卷调查者。
1.3 方法
分别于发病后1周、1个月、3个月对每个入选患者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评分筛查。
1.4 观察指标
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大于41分入选发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评分:文盲≥17分,小学≥20分,初中及以上≥24分作为入选发病标准,根据评分情况及对照CCMD-3器质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进行诊断[2]。
1.5 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脑血管病致精神障碍的发病率为43.0%,其中遗忘综合征8.0%,抑郁综合征29.0%,焦虑综合征5.9%,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发病率为19.4%,其中遗忘综合征7.7%,抑郁综合征9.7%,焦虑综合征1.9%,脑血管病精神障碍发病率与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脑卒中并发精神障碍,尤其是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相关研究较多,1982年全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继发精神障碍的总发病率为50%[3],本研究脑血管病后精神障碍发病率43.0%,发病率相近;而其他脑部疾病组精神障碍发病率为19.4%,对比得出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发病率高于其他脑部疾病(P<0.05),其中脑血管病后抑郁综合征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脑部疾病(P<0.05),这一结果与大多数文献报道一致,而遗忘综合征及焦虑综合征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就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目前,关于脑血管病后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包括脑血管病的发病部位、外部应急反应、脑血管病后神经递质的改变等[4];而其他脑部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颅内肿瘤、脑膜脑炎、颅内脓肿等疾病,并发精神障碍方面研究的文献较少,国外文献[5]报道,多发性硬化伴发抑郁的发生率可能高于其他慢性疾病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的发生率,其他脑部疾病并发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发病率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提示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发病率高于其他脑部疾病并发精神障碍,其具体原因有待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5.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35.
[3] 12地区精神病流行学调查协作组.各类精神病药物依赖、酒精依赖及人格障碍的调查资料分析[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6,19(2):70.
[4] House A,Dennis M,Moridge L,et al.Mood disorder in the year after first stroke[J].Br J Psyehiatry,1991,158(1):83-92.
[5] Dalton E J,Heiichs R W.Depression in multiple sclerosis a quantitative review of the evidence[J].Neuropsychology,2005,19(2):152-158.
(收稿日期:2015-08-26)
(编辑:何玉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