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优质春小麦新品种长麦9号的推广与应用

优质春小麦新品种长麦9号的推广与应用

时间:2022-10-25 18:42: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长麦9号是长春市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弱筋春小麦。2012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号吉审麦2012002号。具有优质、高产、适应性广、抗性好等特点,适宜在我国北方春麦区种植与推广,是适合制作饼干、糕点的优质弱筋专用型小麦新品种。

关键词:春小麦;新品种;长麦9号;推广 应用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22-1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小麦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受人口持续增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小麦产量的年增长率已经低于消费的增长。在促进粮食增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诸多因素中,挖掘和利用农作物本身遗传潜力,选用和推广高产、优质和资源高效利用型新品种成为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长麦9号是长春市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经多年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弱筋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能够适应吉林省中熟及中晚熟区种植,长麦9号产量构成因素合理,抗旱能力强,生长期短,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主要品质指标完全达到国家级“优质弱筋小麦”标准,是在本生态区内生产上推广的少有的春小麦新品种,具有广阔的的市场开发潜力。

1 产量表现

2011年在吉林省春小麦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4755.87公斤,比对照品种“丰强7号”增产13.68%。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出苗至成熟80~85天。

2.2 种子性状

籽粒黄白粒,粉质,卵圆形,千粒重40.87cm,容重804g/l。

2.3 植株性状

幼苗直立健壮,叶片鲜绿色,分蘖力中等,株高91.13cm,秆强抗倒伏、成穗整齐,茎秆落黄好。

2.4 果穗性状

长方型穗,穗长9.39cm,成熟后呈白黄色,白壳、长芒,主穗粒数44.3cm。

2.5 品质分析

容重804g/l,粗蛋白11.51%,降落数值322S,湿面筋23%,沉降值39.5ml,吸水量56.8ml/100g,面团形成时间1.5min,稳定时间1.6min,弱化度96F.U,粉质质量指数24mm,评价值42,最大拉伸阻力605E.U,延伸性162mm,能量133.8cm2,R/E比值3.73。

2.6 抗逆性

高抗秆锈病、叶锈病,中抗赤霉病、白粉病,中抗散黑穗病。

3 主要配套栽培技术

3.1 整地播种

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水源充足、灌溉设施齐全,没有施用过玉米、大豆除草剂的地块。实行秋翻耙、春耢平的平播耕作栽培方式,也可采用大垄宽苗带的垄作方式栽培;3月末至4月初根据土壤化冻情况,尽早播种。一般每公顷保苗500万株左右。

3.2 科学施肥、除草

每公顷施二铵150公斤(或成分含量等同的复合肥)+尿素50公斤做种肥,可根据苗期长相情况进行追肥。出苗后要及时浇透三叶水,依据植株发育和土壤水分状况,灵活掌握五叶水的浇灌,三叶期至分蘖盛期及时用2,4-D丁脂消灭麦田杂草,一般用药量为1公斤/公顷。

3.3 病虫综防

播种前用青菌唑、粉锈宁及其他防治散黑穗病药剂拌种,以防治散黑穗病。在病虫综合防治上,要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抓好前述的小麦生长期间各项栽培配套技术实施,创造利于小麦生长,不利病虫害发生的田间生态小环境,提高植株自身素质。抽穗后,注意防治粘虫,保护好小麦的旗叶,增加光合作用,提高产量。要认真搞好田间病虫测报,合理掌握防治指标与安全用药时期。成熟时要及时收获,避免因连降雨水致使穗部发芽降低品质。

4 主要推广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经济多元化的建立,广大居民自主消费小麦面粉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但食用弱筋专用粉制成的食品如饼干、蛋糕、精美糕点等比例逐年上升,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专用面粉的各项指标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我国弱筋小麦生产量并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量,供需仍有较大差距。春小麦新品种长麦9号是优质弱筋小麦所含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低,筋力弱,是我国各大面粉加工厂急需的用量较大的生产原料,在东北地区表现尤为明显,食品加工企业每年需要从国内外大量调入满足自身不断的发展。长麦9号品质特征符合当前市场需求,可取代或部分取代进口弱筋小麦。而国内弱筋小麦的种植,一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较受区域性限制。在北方春麦区更是少有优质弱筋小麦,该品种填补了吉林省优质弱筋春小麦的空白。目前在我国东北春麦区生产中,主要采取旱作清种,要求春小麦生产过程中小麦品种具备前期抗旱、后期耐湿,耐高温,综合抗病能力强,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而长麦9号完全具备这些特点,是适宜在我国东北春麦区种植推广的优质弱筋专用型小麦新品种,具有相当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有极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参考文献

[1] 王丽萍,徐晓艺,林波,等.小麦新品种长麦7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麦类作物学报.2002年第04期.

[2] 张玮,王静,纪军,等.冬小麦新品种“科农199”选育和推广.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年第05期.

作者简历:陈丽红(1976-),女,吉林双阳人,长春市农业科学院农艺师,从事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作

推荐访问: 春小麦 新品种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