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层医院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危害调查及预防措施

基层医院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危害调查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2-10-25 18:24:03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8-0067-02

注射是日常生活中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操作。目前注射的不安全性主要体现在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方面,约有20%的疾病能经此途径传播。而污染针头的刺伤是医院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的重要途径。我国是肝炎的高发区,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肝病毒携带者已有1.3亿,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为了解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及相关资料,本文对二级以下基层医院的临床一线护士进行了针刺伤发生情况及相关资料的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调查二级以下基层医院的临床一线护士366人。分3个年龄组:30岁以下的196人,30-40岁116人,40岁以上的54人;职称:护士。114人,护师,159人,主管护师93人;文化程度:中专136人。大专167人,本科63人;临床工作年限:2-5年的149人;5~10年的89人,10~20年的82人,超过20年的46人。

1.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回顾性调查二级以下基层医院临床一线护士最近18个月内(07年8月~09年2月)发生针刺伤的次数、科室、发生环节、伤后处理,在有潜在血液接触的过程中带手套情况。对HBV、HIV、HCV危险性的认识、对标准预防或普遍预防的知晓程度等。共发放问卷377份,收回366份。丢失问卷11份,有效回收率97%。

2 结果

2.1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伤后处理及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366名基层医院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最近18个月内发生针刺伤1455例次,平均每人3.97例次。发生针刺伤者占76.7%,累计发生2-5次者占45%。发生针刺伤后有336人(91.8%),将血液挤出后消毒包扎,采取防护性传染病预防者仅有21人(5.7%),在有潜在性血液接触的操作中不戴手套的占48.6%。发生针刺伤的地点以内科、外科为主。对标准预防或普遍预防的知晓程度:熟悉或很熟悉的36人,占9.8%;不熟悉的191人(52.1%);从未听说的139人(35.7%);未回答的8人(2.1%)。主要知晓时机为在卫校学习时的126人(34.4%):医院感染知识在职教育时的85人(23.2%)。

2.2基层医院护士最近18个月内发生针刺伤的科室分布情况见表1。

2.3基层医院护士最近18个月内累计发生针刺伤的次数见表2。

2.4基层医院护士最近18个月内发生针刺伤的环节见表3。

2.5基层医院护士最近18个月内有潜在血液接触的操作中戴手套情况见表4。

2.6设想服务的患者为HBV或HIV感染者时的态度不管患者是否是HBV或HIV感染者,都会更加注意的245人(66.9%);当临床证实为HBV或HIV感染才会更加注意的87人(23.7%);当患者有相应症状时会更加注意的23人(6.2%);未回答的11人(3%)。

3 讨论

3.1原因

3.1.1不良的工作环境有些基层医院工作环境较差,在做各种操作时光线不理想是导致针刺伤的客观原因。因此恶劣的工作环境会增加针刺伤的频率和危险性。

3.1.2护理人员缺乏本调查发现针刺伤地点主要发生在内、外科。基层医院内、外科患者多,工作紧张繁忙,护理人员缺乏也是导致针刺伤的重要原因。

3.1.3操作中被针刺伤在加药、配药、注射、采血及操作后处理注射器及针头的过程中,回收废弃针、毁型、及持取针、重套针头帽等操作环节容易刺伤。这些与在工作中养成不良习惯有关。

3.1.4外界因素针刺伤与工作紧张程度、工作量、从事职业性质、性别、工龄、身体状况,防护措施、防护教育、防护设施、性格特征、领导重视、防护意识等因素有关。如工作繁忙紧张。身体疲乏。缺乏工作经验,性格急躁者等容易受到针刺伤的危害。

3.1.5防范意识淡薄对标准预防或普遍预防了解甚微,违犯操作规程,发现针刺伤不及时报告

3.2防范措施为预防和减少针刺伤,将针刺伤对护士和医务人员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应尽快改善基层医院的防护条件和工作环境。保持光线充足,空间宽敞,操作区整洁,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的锐器废物容器等设施。(2)护理管理者应经常督查护士的操作规程,保证基层医院护士编制合理,特别是内、外科患者多的科室。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如合适的手套、伤害发生后免费的检查治疗等。呼吁全社会都应关心和支持基层护理人员,使他们有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3)对基层医院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加强标准预防或普遍预防知识的培训、教育和宣传,本次调查基层医院护士获得标准预防或普遍预防知识的途径多为护理学校教育和在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因此,应加强护理教育和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普及标准预防或普遍预防知识,督导护士遵守规章制度。改变不正确的操作习惯,严格执行标准预防。(4)改变护士的不安全行为,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的操作时要戴手套;尽可能使用有安全性能的静脉输液装置;给不配合患者使用锐器时,应有助手:操作中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与他人交谈;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手分离污染过的针头和注射器:禁止直接传递锐器和手持裸露的锐器指向他人:装锐器的盒子不能过满,不应超过盒子的3/4。(5)针刺伤后的紧急有效处理: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用肥皂清洗伤口并在流水下冲洗5min;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记录和报告受伤情况、所涉及患者的资料等,将受伤情况、处理方式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在案;及时上报上级领导或直接领导,联系职业保健机构,寻求及时治疗;取得患者的血标;起动应急预案并做跟踪随防。

推荐访问: 预防措施 针刺 基层 护士 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