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储层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对地质储层做出符合地质实况的分类与评价。目前研究主要倾向于优选储层评价参数,利用各种地质学方法、数学方法对储层进行综合划分,研究不同类型的储层与油藏分布的关系。其中,常用的参数有: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有效厚度钻井率、喉道中值半径、泥质含量、变异系数及储能丰度、含水饱和度等。
关键词: 储层评价;油田开发;油藏工程
【中图分类号】 TE3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0-0024-01
1 引言
储层分类评价是油田开发、油藏工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提高开发效果与开发水平以及实现油田的科学管理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对储层评价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基于经石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PSC)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执行标准》,这一标准为我国石油储层,特别是中高渗透储层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现有油气开发实践表明,注水保持油气藏能量,压裂改造油气层及注气等技术是目前开发低渗透油气藏的主要技术手段。但是根据近年来的开发经验得出,用常规的评价方法评价低渗透油气藏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是由于低渗透储层在储层特征和渗流规律等方面均不同于中高渗透储层,所以常规评价参数对低渗透储层的这些特殊性考虑的少,使得储层分类评价效果变差,这就要求我们在原有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低渗透储层的特征,从而做出更好的评价。
目前,各研究区受资料状况、地质特征以及研究目标等的影响,关于储层评价方法的研究还没有建立公认的、规范的评价标准,且不同地区的评价标准差异较大,这对于已有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引用十分不利。国内多数研究者真正将地质成因定性分析和数学统计定量运算紧密结合起来的研究实例也不多,且在储层评价方法的研究中,关于评价参数的选择问题,至今仍缺乏公认有效的评价标准。故基于国家石油战略方面的考虑,对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储层评价方法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认识活动,我们进行评价时要依据一定的指标,但由于影响事物的因素多而复杂,且每一指标仅在某一方面反映研究问题的性质,若是仅根据单一指标去判断一个事物的好与坏,其评价效果很可能会偏离实际。因此,需要综合能够反映事物特征的多個信息去进行评价,即所谓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模糊数学法在储层综合评价中已得到了较为成功的应用,并产生了适用于对定性指标进行综合评判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随后,由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又产生了多种应用广泛的储层评价方法,如:数据包络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二十世纪80 年代中期,人们又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与灰色系统理论应用到了综合评价中,此外,其他活跃的方法还有: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不确定分析法等。
目前,综合评价方法已越来越多,但是因为每种方法的出发点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以及使用的对象也不同,因此,会导致其结果也有差别,因此,在综合评价之前,必须先分析它们的特点,考证它们的适用性,从众多方法中选择出最适合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
聚类分析法也被称为点群分析法,属于数学方法中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为目前储层分类评价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该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将地质成因定性分析和聚类算法定量分类紧密结合。但不足之处是需要在分类过程中不断调整参数的选择、不同参数的权重,工作量较大。
层次分析法是应用简单的数学工具结合运筹学思想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并按隶属关系分组形成层次结构,通过综合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在系统中的作用来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分形几何法是用分数维度的视角和数学方法来描述和研究一个客观事物。利用分形几何学的基本原理计算了博格达山前带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分形下限,讨论了分形几何学在博格达山前带侏罗系储层评价中的应用。该方法要求研究对象有自相似性和自反演性,并且研究者要有一定的计算机与数学基础。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根据因素间时间序列曲线的相似程度,来研究、分析事物之间关联性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对参数的等级标准划分极其严格,故精度值要深入研究。
权重分析法是将研究对象的全部原始变量的有关信息进行集中分析,确定不同因子的权重及相应的评价标准。权重分析法适用于基础资料丰富的研究区,且要求研究者经验丰富。
模糊数学法可以克服常规油气性和其优劣程度评价过程中的很多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便,从而更加客观的评价储层。运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对河流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该方法也是适用于研究资料较丰富的地区。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属于智能优化算法,它利用大量已知的学习样本集,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进行训练并且建成网络,实现对储层的描述及评价。利用计算机手段来构建地质模型,研究不同开发环境中储层参数的变化和规律,对预测储层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测井储层评价进行了研究。这种方法客观性较强、人为因素影响较小、省时、更准确。地质经验法与各种测井方法均适用于研究较成熟的老区,但这两种方法受成本和地质条件的限制,均较难推广。
目前的研究方法大多运用于中、高渗透储层的评价,对于低渗透储层而言,其评价研究相对不足,同时由于实测资料和方法存在的误差,其结果的准确性(即算法稳定性)也没有考虑,客观因素影响较大。
3 结束语
本次研究根据研究区的储层特征,目的是分析模糊数学法与聚类分析法在该区的应用效果,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所建立的评价体系是否在其他低渗透区域也具有普遍适用性。由于模糊数学法在进行储层评价工作时,关于所选特征参数的权重分配是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但其评价标准对研究者的工作经验要求较苛刻,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聚类分析法属于数学方法中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虽应用已较广泛,但仍没有普遍应用于低渗透储层评价中,本次研究将基于数据挖掘中的聚类思想,对比分析不同聚类算法的应用效果,选出最适合的方法进行该区的储层综合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昌,周肖,寿建峰.FMI 测井技术在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岩溶孔溶洞型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海相油气地质,2010,15(3):59-64.
[2] 谢俊,孟宁宁,于江涛.长春岭地区泉四段储层敏感性伤害评价[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4):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