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工整的形式,它概括了人们的认识过程与结果,活跃了词汇组成,充实了文化宝库。在语言表述中如果使用得当,可使言简意赅,增强修辞效果。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不少成语沉淀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本文试谈成语中的一些物理知识。
我国古代对光学的研究很早,这也反映在涉及光学内容的成语较多,体现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规律。如“影形不离”、“立竿见影”、“一孔之见”、“井底之蛙”、“以管窥天”等,是光的直线传播及视角范围的实例。至于“杯弓蛇影”、“水中捞月”、“水月镜象”是光的反射现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望远”是生活中的常识,从物理角度说,正常人眼的远视距离为无穷远,但因地球是个球体,人的视野只能在眼和地球的切线范围内,在平地上要看到更远的景物,只得登高才行。
有的成语虽是生活中的感知现象,但涉及了近代物理的内容。如“炉火纯青”,古代道家炼丹,由红色变成青色,说明火候到家;比喻功夫、境界达到纯熟、完美的地步。近代物理常识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能热辐射出肉眼看不见的红外线,随着温度升高,辐射出光波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某种物质达到一定温度时,开始辐射出被肉眼感知的光,如果温度再升高,辐射出可见的波长越短,光的颜色由红转为蓝色、青色,以至紫色,复合为白光。看来,炉火为青色,其温度的确很高了。
有的成语涉及了声学、热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如“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形容美妙歌声永留人们耳中, “三日不绝”实为夸张,但“余音绕梁”和“雷声隆隆”一样是声波的反射现象。至于“隔墙有耳”则证实了声波的衍射现象。有一句成语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比喻说出的话无法追回。从物理角度讲,话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40米左右,而骏马追及的速度不会超过每秒100米,看来,用马追声是不能的,不过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用超音速飞机和火箭是完全能够追上声音的。
哲学上说,感觉到的东西,不一定能深刻地认识它。有的成语反映了某种自然现象,但产生的原因当时无法解释,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还得继续探索。比如成语“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比喻事情的发生总有预兆。“晕”指太阳或月亮周围出现的光环,当月晕出现时,天空中浮现薄薄的卷层云,这种薄幕状的卷层云是由细小的冰晶构成,“晕”就是冰晶反射或折射所形成的光学效应。晕出现于卷层云中,而卷层云又是风暴将临的前驱云雾之一。所以,一旦出现“晕”,说明气候要恶化了。今天,人们对许多“晕”的形成机理可以说是相当清楚了,然而有一些“晕”仍然令人费解,至今不能圆满地解释,其原因可能是人们仍停留在几何光学的范畴之内,还没有用到波动光学的理论。这些“晕”仍在激励着人们去思索,去探究其中的奥秘!至于上述成语中“础”指柱子底下石墩,“础润而雨”就是说柱脚石潮湿有雨。我们知道,石头传热本领比空气大,吸热快,散热快,一般情况下,柱脚石的温度比空气温度低。如果空气中含有的水汽增多,当空气接触到温度较低石头表面时,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就会在石头上凝结成小水滴,石头表面就要“出汗”,出现这种情况说明空气中湿度已经很大,天快下雨了。
凡此种种,从成语中可以看到不少物理现象,也可以学到不少物理知识;同样,可以用物理现象分析成语的内涵,用物理知识来理解成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