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结合“高频电子线路”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以应用引导、问题驱动、电路优化、理论归纳总结、创新思考为主线的创新思维教学模式;并从讲授时间、学生的理解程度、课堂氛围、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后反馈等几个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评估。实际教学情况说明,创新思维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实现了师生的高效互动,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创新思维 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 问题驱动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高频电子线路”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有很强的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这门课程涉及内容多、概念抽象、公式复杂,与“模拟电子线路”、“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等多门课程交叉联系。长期以来,学生觉得难理解,教师感到难讲授,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展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一线教师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我们在“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实践中所进行的一些尝试和探索,分析探讨创新思维教学模式在“高频电子线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效果。
一、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分析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单向交流;教师在课堂上重在呈现教材的内容,学生被当作接受信息的“容器”;教师只关注教学内容,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课堂教学内容不容学生质疑,学生成为教师的“忠实听众”;课堂提问学生紧张,无人主动回答;手段单一,学生难以形象的了解一些实际问题、工作原理和概念。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讲授“高频电子线路”,会造成内容枯燥,课堂沉闷,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自从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后,给原本枯燥的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目前多媒体教学存在着一种误区,很多老师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完全看成了多媒体播放。因此都在加大力度制作各种精美的课件,上课时只是简单的播放课件并辅以解说,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和启发。在“高频电子线路”的教学过程中,完全采用多媒体教学,问题很明显,因为它纯粹是机器代替人的“注人式”教学,虽然能使学生更形象的了解一些原理和概念,但缺乏启发和创新,学生还只是被动接收,不能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和创新思维,就像看电影。
二、创新思维教学模式的探索
我们尝试和探索的创新思维教学模式,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互动能力、质疑能力。只有经过大脑深层思考所获得的知识才能持久并灵活运用,而这种效果是单一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1 应用引导
高频电子线路是在无线广播系统的框架下,介绍各基本功能电路的原理、实现方式和相关指标,但是,这些功能电路的实际应用远不止此。通过列举身边的一些通信系统、通信产品,使学生对各功能电路的应用怀有好奇,激发进一步了解其工作原理的热情。具体应用方法:一是多媒体展示相关系统和产品;二是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和周围使用的相关产品;三是调动学生大胆猜测工作原理。
2 问题驱动
通过前面的应用引导,使学生对即将介绍的功能电路有了概括的认识后,就可以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互动。每一章节的问题要经过进行准备,既有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司,也有对后续内容的先行探索。将难点和重点内容都可以融入到问题中,这样等问题讨论完后,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后续要介绍的内容,他们只要花很少的时间就可以把思路梳理清楚,教师就没有必要把每一标题和公式罗列在黑板上了。比如在介绍模拟乘法器调幅电路时,先拟一些问题:晶体三极管集电极电流和基极电压之间的关系;双曲正切函数的关系式及特性;恒流源的作用。当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讨论清楚后,整个调幅电路的讲授就很轻松,否则在讲授过程中,再介绍这些内容,学生就会觉得很枯燥。
3 电路优化
各功能模块的介绍都是以电路的实现为基础的。同样的功能模块,实现电路多种多样,如果不能把相互之间的关系介绍清楚,学生就容易混淆和迷惑,而且学生对相关技术指标的了解也是要基于电路。因此,合理设计一种介绍和分析方法,对学生了解整个电路功能有很大帮助。我们采用了电路优化来提高技术指标的介绍思路。比如在介绍考比兹、克拉泼、西勒振荡器时,我们先分析影响频率稳定度的因素,然后在考比兹振荡器基础上一步一步改进,形成后续各种振荡器。同样,在介绍二极管调幅电路时,我们以消除无用频率为核心,由最基本的单二极管开关状态调幅电路通过优化得到二极管平衡调幅电路、二极管环行调幅电路。
4 理论归纳总结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后,学生对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电路实现、技术指标都基本掌握,但还不够全面,这时可以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一些理论归纳总结,对关键表达式、重要技术指标的含义进行强调。
5 创新思考
在基本教学内容实现后,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一环节主要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来实现。比如在学完调幅和解调幅后,可以让学生探讨当发射信号为:
μ(t)=Ucm(1+m,cosΩt)coswtt),接收信号为μ(t)=B(1+m,cosΩt)cosw,t:其中B为常数和非常数情况下,解调该信号会有什么问题,并结合无线通信信道,作一些讨论。通过这一环节后,学生会主动的联系实际,查找一些相关资料,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创新思维教学模式的评估
创新思维教学模式尽管有比较多的互动、讨论,但所需要的教学课时并没有增加,因为其核心是向学生传授一些思路和方法,并解决难点内容,其它基础内容学生可以自己花很少的时间在课外就可以掌握,并通过课后作业得到巩固。在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也对该教学模式在授课时间、学生的理解程度、课堂氛围、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后反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评估,具体情况:
第一,授课时间。以阳昌汉主编的“高频电子线路”(2005年版)介绍的内容为基础,需要的基本学时为56,与原来教学时间相比没有变化;
第二,学生的理解程度。由于有问题驱动,调动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普遍觉得课堂上在认真学了,对难点重点理解比较透彻了,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大提高;
第三,课堂氛围。普通教学模式尽管有多媒体,但缺乏互动,采用该方法后,学生基本上都能积极主动思考、回答问题,不用点名提问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第四,学生的参与程度。由于课堂内容丰富,一些对该课程不感兴趣的学生,也能通过应用引导来参与课堂;
第五,课后反馈。课后发现学生更喜欢探讨一些相关问题,主动查资料,师生交流更频繁。
四、结语
教学是科学、思想、艺术的统一;有好的教材、好的课件,并不意味着有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专业技术基础课的教学来说,更是如此。教师需要根据章节单元,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组织教学资料和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思维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扎实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师生高效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曾兴文,高频电子线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2]陈 兵计算机网络通信课程和实验建设的构想[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26-29
[3]侯建军,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改教改互动[J].中国高教研究,2004(1):90-91
(文字编辑、责任校对:庞龙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