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云:“时尚只能在两个维度上寻找,一个是最新,一个是最旧,而后者比前者更稀缺。所以古董必将成为最大的消费时尚。”(《南方周末》2007.5.17郑也夫《解密消费的历程》)。从中央电视台每周数次的《寻宝》、《一锤定音》等栏目,到每年一度轰动全国已办多届的赛宝大会,直至地方电视台如河南电视台的《华豫之门》,北京电视台的《天下收藏》,广西电视台的《收藏马未都》等各种传媒开办的收藏、古玩鉴赏、艺术品投资等栏目及民间收藏热的兴盛可以看到,古董或者说古代艺术品也如同现代艺术品那样,成了当今最大的消费时尚,变成人们竞相追逐、收藏的对象。
其实,收藏不过是生命为了繁衍延续而迫不得已的本能行为。从细小如蝼蚁般忙忙碌碌搬运储藏食物而苟活的蚁群,大至高等灵长类动物群,都会为收藏储存生存繁衍种群的物品而耗尽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时光,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虽不完全,但大约是这个道理。
但是,人类这个灵智的生命群体,既遵循着一般生命的规律,又赋予“收藏”这个生命的功能手段以非同凡响的文化意义,即是说创造出苍茫宇宙、大千世界中可能是唯一的人类这个特殊的生命群体中独特的五光十色的收藏文化形态。
那么,人类的收藏文化到底是什么?我认为,人类的收藏文化不过是人类生生不息、世代更替,有着挣扎、奋斗、创造的形形色色的个体和群体在生命历程中保留、珍藏着承载自己那一份时光轨迹、情感依恋、兴趣癖好、信念理想的追求。这种追求,既是北宋亡国而颠沛流离于南逃之路,吟唱着凄凄惨惨戚戚的李清照及其夫赵明诚那花了无数心血收藏,又最终注定丢失于乱世的钟鼎彝器、古玩字画;也可以是情侣爱慕相赠的罗帕、萧笛、玉佩或是充满相思之苦的情书;也可能是巴尔扎克笔下的最终埋葬贪得无厌而忘掉亲情、友情、世间情的老葛朗台身上那一枚枚沉甸甸的金币;更可能是曾点亮一个不屈的团队远征路上草地寒湿之夜星星之火的不起眼的铁皮小马灯;也或许是身经百战后的将军时时拂拭沉思良久的勃朗宁小手枪或缴自敌酋的佩剑;而那耸立于大地之上,用无数民脂民膏累积的高大帝王陵寝,无疑是一个个专制帝王企图收藏享尽天下的化身……然而,天下依然是天下人之天下。
因此,收藏是收藏者对过去的时光轨迹、情感依恋、兴趣僻好、信念理想的一种回归认同,是心灵默默地占有、珍视、享受,而非他人他群体可以共有和分享的。所以,收藏也是最具个性化的行为。哪怕是作为社会文化传承的博物馆,虽然承载的是民族群体的多元记忆,但这些记忆建构仍然包容于无数个性化的收藏基础之上。
最具个性化的收藏,并不因生命的世代更替就一定能传之后世。尽管不少收藏者希望,自己曾经珍爱的收藏品就像西周青铜器上所铸就的“子子孙孙、永世宝用”几个大字那样将财富、地位、荣耀传之下去,却因子孙的不肖、社会的动荡、世事的沧桑而淹没散失于历史尘埃之中。因此,中国人的祖先时时告诫后人:“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个体生命尽管可以随着家族、宗族、民族、人类而世代更替、血脉相续、绵延不绝,但世俗的荣华富贵则不是子孙可以永久保有的。因此,个人、家庭、家族的收藏也难免不会中道没落。因为每一代人都只有属于自己时代的时光轨迹、情感依恋、兴趣癖好、信念理想,新一代人不可能和上一代人有同样的感同身受,所以每个人、每代人、每个民族只珍视收藏自己理解的那一份真情实感。这种个性化的断档承续,只有靠实现社会文化传承的博物馆来链接。而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化的今天,每一个个体、群体不论其文化品位高低差异、历史社会背景如何,都是以经济生活为基础的。我至今仍服膺大师的至理名言: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人们的社会意识反过来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社会存在。作为社会人的个体和群体,其主体人格直至附属的收藏品等等都纳入了市场价值体系(市场价值体系不过是历史价值体系在现实社会的演进和表现),这就使收藏在具有越来越个性化的同时又具有普适化、大众化特征,这种社会行为的二重性在市场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一方面,收藏是依收藏者个人兴趣僻好、情感素养、经济实力选择收藏品的个人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受到任何一个法制国家的保护;另一方面,这种个人行为又被纳入市场机制被市场的价值标准所评估,并随着时间、环境、收藏者的变化引起价格波动,导致收藏品价值的变化并长久处于市场流转之中,这就使得个性化的收藏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时尚。因而,再个性化的收藏也具有人类文化、人类收藏文化的普适性;再特殊的收藏品也是人类生存行为方式的产物,其中隐含着不同阶段人类群体与个体发展的观念习俗、行为规则等各种信息。因此,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不少如马未都先生创办的私人博物馆的兴起成了与公共博物馆相得益彰的补充,起到了存亡绝续、复兴民族文化、交流人类文化的先驱典范作用。
而作为重要公共资源的国家、省市级公共博物馆,更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珍藏中华民族历史的社会主体骨干。有百岁之龄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集收藏、研究、展览于一身,建筑面20万平方米,屋顶绿地2万平方米,面积之大居世界首位,藏品数量有100余万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贺信中指出:100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重要文物的征集保护、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促进我国文博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素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国的公立博物馆与民间私人收藏品类博物馆,在国家务实合宜的法规政策保护促进下,继承和传播中华文化,不仅藏富于民、致强于国,更涵盖和展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板荡风云、百折不回、壮怀激烈、兴盛至哉、多元一体、血脉相续的风采。
(作者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