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龄人的眼中,30岁的黄新家实在是有些“另类”。他穿唐装、喝功夫茶,室内摆着明清家具、古玩,平时喜欢搜集方志、典籍、姓氏宗谱……他还换过许多工作,如团委干事、报社记者、拆迁办外勤、宠物医生……唯一不变的身份是收藏爱好者。
从小就有“收藏瘾”
说起收藏来,黄新家如数家珍。他说:“其实,机会无处不在,收藏品无处不在,财富无处不在,甚至就在身边,如:书画、邮票、磁卡……总之,只要是人们能见到、买到、找到的,几乎都有人收藏,像一些报纸的创刊号,尽管每份只卖0.50元,但现在,在崇仁路收藏品市场已增值了好几倍,甚至几十倍了。”
出生于1976年的黄新家,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从小就是在爷爷的督促下,摇头晃脑背着《三字经》长大的。爷爷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却立志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有文化的人,这也为他日后收藏武汉的文化、历史打下了基础。
1983年,黄新家刚上小学,对一些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那时候,他的舅舅在十堰的东风汽车公司搞推销,经常天南地北地到处跑,每次出差都会用手中的通用粮票,换回许多在本地不能用的其他的省地方粮票。黄新家觉得这些花花绿绿的粮票非常好玩,就把它要过来用本子粘贴在一起,平则一有空,就拿出来翻阅,而且一些同学见了非常羡慕,让他觉得很有成就感。
后来,他见学校的资料室里有许多废弃的信封,上面贴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各样不能再使用的邮票,就动了集邮的念头,几年时间,就集了厚厚的几大本。
黄新家说:“我第一次知道收藏品可以增值、赚钱,是在1990年亚运会期间,当时,我爸爸到陕西榆林跑货运,见当地印有吉祥物“盼盼”的邮票才10元钱一套,就给我买了1800元的,没想到,不出一个星期,武汉集邮市场每套竟涨到了90元……”
也就是从那时起,黄新家渐渐有了收藏瘾,到1992年进入武汉市69中时,他已积攒了数千张粮票、邮票。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场祸患降临了。过了不久,在学校举办的工艺品展览会上,他将所有的粮票、邮票都拿出来参赛,在同学们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但过了一夜,所有的粮票、邮票都不翼而飞了,黄新家“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后来,经过学校查询,才知道是被一位高年级的同学拿出去按面值换了钱。
为了帮他挽回损失,班主任发动全班同学向他捐赠各种稀奇古怪的收藏物。在他收到的物品中,不乏与武汉有关的历史照片、历史书籍……也就是从这时开始,黄新家开始接触历史、文化方面的收藏。
收获了事业与爱情
黄新家将收藏历史、文化真正当着一项事业来做,是他1997年从中南财大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之后。其间,他换过许多工作,做过机关干事、报社记者等工作,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说哪里出现了宝贝物件,他都要过去看一看、瞧一瞧,遇到钟意的就会想办法去把他买回来。“其实,这么做也是被逼出来的,因为,从1993年开始,邮票的年发行量从以往的二三百万套一下子猛增到了1000多万套,导致邮市跌入了低谷,我也跟许多收藏爱好者一样,从票证市场撤身而退,开始转向收藏历史、文化方面来。”黄新家说。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黄新家有事没事总是喜欢在三镇的街头转悠。无论是在汉口的花楼街、武昌的九龙井,还是汉阳的西大街,他都有自己的“老相识”,只要他一出现,他们就会围着他说白聊天。这些人中,有捡破烂的大爹大妈,有搞废品收购的“铁杆”哥们,往往就是在和他们闲扯时,就会从嘴里“蹦”出一条有关“古董”信息来。
黄新家说:“与武汉历史相关的物件实在是太多了,在我的家里,有3500年前盘龙城原居民陶器,有清朝时期的穿衣柜,有民国初年的指南针……其实,真正值钱的还是那些绝版的、上千种姓氏的宗谱和方志、文献。”
黄新家在收集家谱时,市面上还没有家谱的收藏概念,他所收藏的家谱是他从武胜路、泰宁街等地淘来的,这些家谱都是文革“四清”后留下的,收购时每本才2—3元,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寻根问祖的人越来越多,家谱升值很快,有的已经炒到了每本几千元以上。截止目前,他已收藏黄、谢、陈、吴、魏等100余姓、近2000余册,其中明、清、民国家谱200余册,现代家谱1800余册。
而他收藏的4500多种方志、文献。有的连省图书馆、市图书馆都没有,别说升值,就是当废纸卖也要卖1万多元。最有传奇色彩的是他的一套《长江图说》,一套2本买回来是30元,现经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价格已达到3万元以上。
更有意思的是,黄新家还因深谙历史、文化赢得了真挚的爱情。那是2001年,他为了拓展信息渠道,在汉口江滩边开了一家旧书店,后来,一位在附近宠物医院打工的女孩常常跑来借书,还经常好奇地问这问那。渐渐地,这位女孩被他渊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吸引了,两人开始谈起了恋爱,并结了婚。
每年“六月六”举办晒谱节
“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 2004年的农历六月初六,黄新家在汉阳晴川阁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晒谱节”活动。
这—天,黄新家将他12年来收藏的上千种姓氏的宗谱以及方志、典籍,全部拿到晴川阁展出,一时间,在市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展出期间,每天都有近千人前来观摩。同时,他还收到了各界社会名流向他赠送的书画作品数百幅。
看到人们对自己收藏的作品如此感兴趣,黄新家便开始改变思路,边收藏边做活动。
黄新家说:“现在,在收藏投资这个圈子里,有两个极端,要么是一收一藏,要么就是一买一卖,我呢,却通过举办活动来赚钱,这样,收藏品永远是我的,而且永远是升值的,而举办活动,除了可以获得门票收入、企业赞助外,还可以获得社会效益,何乐而不为呢?”
收藏要投资,保存收藏品要要耗费大量资金。这些年,黄新家几乎所有的收入都投在了收藏上。每一件收藏品都是他心血和汗水的结晶。黄新家刚结婚的时候,住在花楼街他家那栋住了四代同堂七个小家的老房子里。当时,许多人都劝黄新家卖掉几样老“古董”,让自己的小日子过得宽松一点,但他始终没有同意。这么多年来,他的爱人也一直非常支持他。
近几年来,黄新家共举办了12场武汉历史文化展览。为了将收藏品展览等活动做得更加红火,眼下,他成立了武汉志兴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及服务,注册资金为50万元。该公司拟定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都在武汉晴川阁举办晒谱祭祖活动,以给800万武汉市民一个寻根问祖的机会。
黄新家说:“毛主席讲过这样一句话:祖宗不敬、谈何爱国!自姓氏起源到如今,中华民族曾经使用的姓氏高达22000个,现在我国所使用的姓氏有3000多千,其中常使用的约500个,而近902的炎黄子孙只使用100多个姓氏。拟将举办的晒谱祭祖活动,得到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系列展览组织委员和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的支持,在此项活动中,除了举办晒谱祭祖仪式外,还将举办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姓氏——文化专题展。”
同时,该公司还将创立中华炎黄姓氏文化陈列馆,长期有序地开展家谱文献的陈列、展示,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姓氏文化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并与武汉其他两家公司一起承办了湖北民间传统艺术传承人命名暨首届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
“我的目标是,在保存好现有收藏晶的基础上,通过做活动,让公司的资产像滚雪球—样不断壮大,也让我的收藏品越来越多。”黄新家说。
黄 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