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析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现状

浅析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现状

时间:2022-10-23 11:06:01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带有强烈本民族色彩的美术形态,对它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是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民间美术的起源与发展入手,探讨了我国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论述了其发展的现状。中国民间美术是大众的艺术,是劳动者的艺术,是最普通人对美的创作。

关键词:传统艺术;传承方式;发展;民间美术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173-01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术形式而存在的,具有原发性的,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美术形式。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抛弃许多优秀的民族美术成果不能保留下来。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

民间美术与原始社会的美术是一脉承传的,它们在发生、发展和艺术的范围、特点、规律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相似性。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一样具有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民间剪纸和刺绣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陶器上的,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发现锋利、匀称、光洁的工具用起来特别的方便顺手,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古代先民在实用的造物活动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比如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明了钻孔技术,他们用贝壳和兽骨制作的项链是装饰自己,吸引异性的最好工具,再比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种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更追求视觉上的对称感与韵律感。石器、项链、陶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它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也愈加细致多样了。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创作的,但同时却融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民间美术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艺术形态,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中显示出了强大的艺术力量。

民间美术的产生、传播、发展都是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随着现代化的文化浪潮进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传统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迅速瓦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机械化、自动化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已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在这种状况下,许多民间艺术品被认为是过时的东西而被很多人摒弃了。虽然现代艺术充斥着民间艺术,但这并不表明民间美术就会被现代艺术所取代。民间美术自古至今,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毁灭的。当今时代,许多成功的设计,包括一些被国际设计界认可的、代表中国风格的佳作,它们成功的原因,都与立足本土,吸收中国传统美术和民间美术的营养分不开。就拿图形标志来说,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用了彩陶上的凤鸟图形,并使用了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反映出一种厚实的文化底蕴,而且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现代媒体的特征,深受观众的欢迎。反之,我们相信民间美术如与现代艺术相融合,一定能让这些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民间美术是千百年来集体意识劳动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的结晶,它在生活中诞生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民间美术是伴随着民俗活动而发展的。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这种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是用观念去看待和描述某种事物,使作者的观念暗寓其中。民间美术是最自由,最有生命的艺术,是没有雕琢,不做作,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古老的民族风俗的艺术。

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母体艺术”,是根,是源,是滋养和延续艺术发展的沃土。挖掘中国民间美术中深刻的本原精神和丰厚的文化内涵,确立积极向上的审美理想,遵循艺术发展规律,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艺术感悟探索古老的民族艺术样式在现代社会的着落点,寻求传统的手工技艺与现代工艺、现代材料结合的可能性,不仅是对传统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年.

[2]张少侠.亚洲工艺美术史.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第三章第三节.

[3]王冠英.中国古代民间工艺.商务印书馆,1997年.

[4]方湘侠.民间美术.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年.

[5]钟茂兰.中国民间美术.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

[6]周贺.民间美术与现代美术[J].东方艺术,2005年19期,108.

推荐访问: 浅析 发展现状 中国民间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