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历史概念是以历史理论为指导,是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最本质的认识,包括对发生各种历史问题本质特征的概括等。是基本史实的拓展和深化,它反映着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概念
提高历史概念的教学理解水平,既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确实在我们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许多抽象的历史概念,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选择”等比较抽象的历史概念,这些历史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知识面比较狭窄,知识的深度、宽度有限,因而,初中生对历史概念的学习就比较困难和难以理解、掌握。所以,提高历史概念的教学,对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效率等都有重大的教学意义和作用。同时,在我们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之间也因为个人的能力水平、教学经验等原因,使历史概念的教学出现中了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
下面就我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谈谈我的体会,希望能有一些有用的东西。
一、提高历史概念教学,贵在提高历史教学素养教学
首先是老师的教。要教得好,作為历史教师首先就必须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多对历史概念作深入研究,多培养自身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史观,多参与新的教学教改活动,多积累好的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历史的教学中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二、明确历史慨念,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前提
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历史知识比较贫乏,在学习新的历史知识、掌握历史规律时,作为基础的已有知识往往很少或者不具备。形成概念这种方法用的比较多。所以,当遇到相关的历史概念的教学时,要提高学生对历史概念的认识,我认为必须要使学生对历史概念有一个完整的理解,明确历史概念的内涵,做到心中有数。如讲到“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这里面涉及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生产力”等历史概念,当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认为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确这些历史概念内涵,认识到什么是奴隶社会,什么是封建社会,什么是生产力。只有明确这些历史概念,才能对这些历史的结论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三、形象、直观化的历史概念,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
历史概念本身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在历史的教学中把抽象的历史概念转化为比较形象和直观的东西展示出来,把抽象的东西变为形象化、直观化。要做到形象化,具有直观性,就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图片、相关的历史资料等。比如,同样是讲到“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时,如何突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生产力”等历史概念的教学,我在教学中运用了一些历史课本中的一些图片或学生熟悉的材料加以引导,如通过西周的“戴枷奴隶陶俑”图和分封制,就可以比较直观的理解奴隶社会下奴隶的悲惨生活及社会的等级森严,这就把奴隶社会给形象化了。就可以对奴隶社会有初步的认识。如通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及商鞅变法相关史料,就比较直观的反映农民、地主的社会地位,特别是农民的生产劳动积极性和社会地位比奴隶有了巨大的改变,进而对封建社会有比较好的认识。如通过“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商周高超的青铜工艺、甲骨文”等相关材料,就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这些“石器”“青铜器”就代表生产力水平,就容易理解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创造了更高的生产力水平,因而是社会的进步。这样,学生对历史慨念就可以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四、在对比中形成历史概念,提高学生概括、分析能力
再抽象的历史概念也都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历史事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的结果。一方面,它源于史实,一方面,它高于史实。因而,突破历史概念的教学,就要把历史概念放到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去,通过对不同的历史事件的分析、对比,然后形成结论,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如“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一历史慨念,就必须通过“近代化的探索”相关的史实,通过开明的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革派的“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新文化运动”这些相关的史实的对比和分析,使学生具体的看到,不管是开明的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他们的救国救民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学生对“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一历史概念的理解就容易得多了。
要学会梳理、分清脉络,提高历史教学的深度和宽度。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的历史概念是宏观的,其内涵在历史的发展中是不断变化的,它分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把分散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性质相同的知识内容梳理出来,分清脉络。学生对这些历史概念的把握,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就更牢固了。如“中华民族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之路”,要使学生对中华民族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完整的认识,就必须把分散在不同时期的关于民族融合的历史知识梳理出来,分清脉络。学生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就有完整的认识
总之,提高历史概念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在历史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要切忌重史实,轻本质,只注重历史事件的讲解,缺乏历史概念的形成;忌生搬硬套,无历史慨念的构建等。当然,提高历史概念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不到之处,望能得到更多同行们的批评、指点和指正。
参考文献
[1]尹春环.中学历史课概念教学法初探[J].2003(04).
[2]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