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析神话“精卫填海”的文化内涵

浅析神话“精卫填海”的文化内涵

时间:2022-10-23 10:36: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神话精卫填海的故事在流传久远,本文重点对精卫填海的归属类型、精卫填海与鸟图腾的象征关系以及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进行的探讨,从而挖掘神话故事背后的隐性内容。

关键词:精卫填海;深层蕴涵;归属类型;鸟图腾象征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63-01

一、精卫填海的内容

我国古代著名书籍《山海经》里有一段非常简短的文字记录了“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又鸟焉,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我们把目光投向原始社会,在原始时期,物质生活极度贫乏,人们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更要常常和野兽争夺食物,争夺生存的空间,为了生存,他们想了很多种方法。后来在无意中他们发现了火,用火烹饪食物,用火制造武器围捕野兽,他们又在生活种发现了集体的力量,通过多人的共同围捕,他们能捕猎更多的野兽虫鱼。与野兽的抗争可以通过武器,通过集体的力量慢慢解决,但是面对一望无际、面对神秘莫测的大海,他们一筹莫展,他们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他们不知今天的装载着满满鱼虾的渔船会不会被海上的狂风掀翻,被海浪给卷走。虽然人们在面对现实的困境时经常束手无策,但是从古至今人们面对困难却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当他们看到海面上自由飞翔的小鸟,他们就幻想自己能变成一只小鸟能够征服大海,在大海上驰骋翱翔。这就是在原始社会的人民的的想法,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决不妥协,坚决与任何艰难困苦做斗争,这种坚持不懈的填海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

二、精卫填海的归属类型

神话是由人所创造的,它承载在人们的思想,寄托着人们的理想。由于人们不同的理解视角,就可以把精卫填海分属于不同的类别的神话。首先,精卫填海可以分属于变形神话,并且是变形神话中的“死后托生”神话,[1]意思就是人肉体死后灵魂却不死,并且将灵魂依附在现实生活中的另一个生物上,文中的少女就是在东海边上嬉戏,不幸落入海中溺死,然后将灵魂寄托在鸟的身上,变成了一只精卫鸟。其次,我们还可以这样分析精卫填海的类型,炎帝少女和大海没有任何的仇怨,但却在自己不慎溺亡后,从此和大海抗争到底,化身成为一只精卫鸟日日夜夜进行着填海事业。由此我们也可以说精卫填海也属于“复仇类型”的神话传说。[2]针对此说法,不少学者得出这样一个观点:“中国古代神话中记录了很多典型的非自然的死亡,其中的意外让人看到了先人在自然面前的弱小和无能为力,同时也透漏出了生命的脆弱。”[3]我们在原文中看出,女娃不幸溺水身亡就是一种非自然的死亡,呈现出先民们在面对自然的无能为力,以及生命的无比渺小。著名作家茅盾则认为:“精卫与刑天是属于同型神话,都是描写象征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的,这是属于道德意识的鸟兽神话。”[4]茅盾是把精卫填海归属为道德层面的神话类型,体现出本民族人民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力。

三、精卫填海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高尔基说过:“一般来讲,神话乃是自然现象、与自然的斗争的反映以及社会生活在广泛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5]在原始社会,因为社会生产力极度的落后,人们无法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做出合理的解释,于是初民们运用想象的力量,将世间的事物给予“人”的思维,或者赋予自身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以此来体现出对大自然等外界环境做抗争的决心以及期待美好生活的希望。《精卫填海》神话的解读中最广为人接受的版本是对精卫鸟所体现出的一种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精神的赞扬和推崇。在原始社会,生产力的极其低下人和自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考虑到自然的因素,没有方法改变自然条件。但随着人活动的空间逐渐变大以及人在实践中不断的强大起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发生了改变,开始形成了对抗的局面,因此就产生了想要征服自然的愿望。心理学家冯特说过:“神话思维的重要推动力,不是观念,而是伴随着观念的情感激动,因此一切神话都来自情感激动和由此产生的意志行为。”[6]精卫鸟体现出的精神就是人在面对强大的自然面前体现出的伟大精神。袁珂先生有过评价,他说过:“从人们的理智上看来,她这工作当然是徒劳无益的,但从感情上看来,沧海固然浩大,然而小鸟的坚忍不拔想要填平沧海的志概却比沧海还要浩大,此起所以为悲壮,为值得赞美。”[7]

四、精卫填海中包含的鸟图腾的象征

图腾,是记载神的灵魂的载体。是古代原始部落迷信某种自然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等,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象征。[8]炎帝的少女死后,化身成为了一只精卫鸟。由此可以推出,在炎帝生活的时代和地理位置,鸟作为了一种图腾,象征着整个部落。在我国原始社会,称炎帝者有两个,一是古华夏族团的炎帝(出于少典氏,与皇帝并列);另一个是,古东夷族团的蚩尤。华夏炎帝姜姓,羊图腾,领地距海甚远;蚩尤族隶东夷。东夷鸟图腾,地濒东海。[9]由此可推出,精卫鸟不是华夏炎帝的少女,而是炎帝蚩尤的少女溺亡而化身成为的。炎帝的少女死后,灵魂没有消失,而是化身成为了想要填平大海的“精卫鸟”。虽然,神话所描绘的故事大都是神秘并且虚幻的,但却体现了原始人民心里真实的想法与愿望。图腾给予人莫大的精神鼓舞,在他们面对不可战神的危险与困难的时候,在他生活劳作中,他们都相信图腾神灵都会给他们以庇佑。精卫填海是典型的变形神话。[10]“精卫鸟”是炎帝少女死后的象征,通过衔微木来填平沧海,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度低下,人们面对大海有一种恐惧,但是小鸟却可以在惊涛骇浪的海面上自由的飞翔,这无疑让陆地上的人们心生敬畏。因此,初民们将鸟儿作为图腾,作为部落的象征,充分体现出对鸟儿的崇拜之情。

参考文献:

[1][2]高朋,李静.精卫填海神话的文化内涵解析[J].淮阴工学院学报.

[3]闫德亮.中国古代神话的文化观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5.

[4]茅盾.中国神话研究初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88.

[5]高尔基.论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97.

[6]邓启耀.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7]袁珂.古神话选择[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90.

[8]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5856/5037608.htm

[9]龚维英.“精卫填海”神话深层蕴涵及其他[J].求索,1993(1)86-89.

[10]王增永.神话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09,210.

推荐访问: 精卫填海 浅析 内涵 神话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