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推进管理创新 提升船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推进管理创新 提升船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时间:2022-10-23 08:18:02 来源:网友投稿

[作者简介]张秀华(1973-),女,辽宁葫芦岛人,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哈尔滨工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职博士,研究方向:企业国际化与企业跨国经营与管理研究;陈伟(1957-),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企业国际化、企业跨国经营与管理研究。

[摘要] 文章综合运用对比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分析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比较我国和日本、韩国在造船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指出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是我国船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低下,也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推进我国船舶制造业管理创新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船舶制造业;发展现状;国际竞争力比较;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407.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07)010-0120-02

一、我国船舶制造业发展现状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船舶制造中心之一,每年向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大量船舶。目前,我国船舶制造业已成功实现了由军转民的战略大转移,从单纯为国内服务转为开拓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从以军为主的封闭体系转向军民结合、科工贸一体化的开放型体系,并成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支柱产业。

2006年我国造船完工量1452万载重吨,比2005年增长20%;新承接船舶订单4251万载重吨,比2005年增长150%;手持船舶订单6872万载重吨,比2005年增长73%。根据我国和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对世界造船总量的统计数据,按载重吨计,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9%、32%和24%;按修正总吨计,新承接船舶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量均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造船三大指标再创历史新高,船舶制造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陆梦、徐伟,2005)。

二、我国与日本、韩国船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中、日、韩三国在发展造船业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日本的根本优势在于技术优势,它具备了世界领先的造船效率和开发能力;韩国的总体技术水平接近日本,但它的造船业高度集中,或者说“规模经济”远胜于日本。相对于日本和韩国,中国造船业无论是在设计开发能力,还是造船效率上都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1劳动成本比较。在单位劳动成本方面,日本最高,是中国的9.33倍,韩国第二,是中国的4.3倍。但是中国船厂单位生产成本和日本、韩国船厂相比差别不大(刘峰,2006)。

2 船舶配套比较。在船舶配套方面,中国国产船用设备数量少、品种不全,目前国产设备装船率不到40%,大量设备都需要进口。日本、韩国船用设备种类齐全、数量多,国内供应充足。日本造船设备配套国产化率达到95%~98%,韩国为85%左右(柴洁琼,2005)。

3 造船效率比较。造船效率方面,目前中国每修正总吨需要40~50工时,韩国要15~20工时,日本需要5~10工时。资料显示,中国每条船的建造工时数、每座船坞的年度造船数和造船劳动生产率分别约为日本的5倍、20%和10%,差距很大(陈志、孙雷,2006)。

4 技术水平比较。在造船技术水平方面,据2003年1月韩国产业技术财团和韩国造船工业协会报告,中国造船技术、造船能力与日本、韩国仍有较大的差距。中国平均比日本落后10~13年,比韩国落后7~10年。在管理技术方面韩国所有造船部门比日本落后3~4年,中国所有造船部门比日本落后13~20年。

三、船舶制造业管理创新的紧迫性分析

通过与韩国和日本船舶制造业的对比分析,我国船舶制造业要想在“十一五”期间迅速发展,赶超韩国和日本而发展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和强国,就必须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从管理要效益。因此,提高船舶制造业整体管理水平,加强管理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已经迫在眉睫。

1 推进船舶制造业管理创新是扭转我国造船业原材料及配套产品成本过高,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中国造船材料成本已经比日本和韩国高出15%~20%。我国造船业一直依赖的劳动力优势在生产效率低下和原材料成本高昂的情况下已经基本被抵消了。因此,深化船舶制造业生产管理的改革和创新,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是增强船舶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2 推进船舶制造业管理创新是促进我国早日成为第一造船大国和强国的必然选择。我国船舶制造业近年来虽然发展快速,与两大造船强国韩国和日本的差距逐年缩小,但是由于我国船舶企业整体设计能力落后、配套产业发展滞后,制约了整个行业发展。因此,要想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船舶制造业的稳步、快速发展,不断缩短与韩、日的差距,早日实现第一造船大国和强国的梦想,就必须促进和实施企业的管理创新,以创新带动全行业的快速发展(张广钦,2003)。

3 推进船舶制造业管理创新是顺应国务院关于《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客观要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6年8月16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并原则通过《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指出,中国船舶工业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发展优势显著的产业。未来十年是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船舶制造业要抓住机遇,通过制定并实施船舶工业发展规划,深化改革,促进体制创新和管理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造船业整体发展水平,促进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文锦,2006)。

4 抓住并充分利用造船产业国际转移这一契机,促进船舶制造业快速发展。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已经把造船业的巨大机遇展现在中国企业的面前,预计2007—2010年,国内新增船舶需求量为2000万载重吨,更新船舶需求量为1100万载重吨,平均每年需要船舶620万载重吨。在2007—2010年间我国造船业将对韩、日的领先地位形成有力的挑战。因此,提高船舶制造业整体管理水平,加速和促进船舶制造业管理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推进管理创新提升船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1坚持管理精细化的方向。要大力推行精细化设计、精细化管理和精细化生产,强化基础数据管理,开展生产能力测评,实施设计成本控制,提高工程计划的精确性,消除无效劳动和资源浪费,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非增值活动,以最大限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造船成本(国防科工委系统工程三司,2004)。

2推进中间产品专业化生产。建立布局合理的中间产品专业化协作厂,通过总装厂和若干专业化协作厂形成动态联盟,构建有效的总装造船体系,形成船舶工业配套产业群。同时,要把船舶配套企业纳入总装造船体系,推动船舶配套企业与总装造船企业同步协调发展。

3实施负荷平衡计划。要通过定量测算,对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进行量化平衡分析,确定满足生产任务所需生产资源的最佳配置数量,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4加强国际合作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与国外设计、中介公司合作,在国外设立船型研发、营销机构,充分利用国外技术、人才及市场信息优势,加速提升我们的产品研发水平和市场反应能力。同时,把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我国船用设备设计、制造、工艺技术的研发能力,实现生产自主化。

5推行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创新机制的实施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先进管理理念的带动和指导,因此,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推行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全行业贯彻现代化的造船管理模式,对促进管理创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陆梦,徐伟.我国造船业发展分析[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5,(10).

[2]刘峰.中日韩三国造船竞争因素浅析[J].上海情报服务平台,2006,(10).

[3]柴洁琼.中日韩三国造船业的新比拼[J].水运管理,2005,(11).

[4]陈志,孙雷.中日韩三国造船业比较及发展战略[J].水运管理,2006,(1).

[5]张广钦.实现船舶工业跨越式发展[J].中国船检,2003,(12).

[6]文锦.《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荟萃[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6,(11).

[7]国防科工委系统工程三司.国防科工委关于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指导意见[N].中国船舶报,2004-11-06.

[责任编辑:李国燕]

推荐访问: 船舶 国际竞争力 管理创新 制造业 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