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历来都是治国安邦的大事。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我国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薄弱。因此,大力加强水利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阻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严重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因此,对于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要求显得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的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的任务越来越艰巨。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这些灾害一再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已是刻不容缓!
沉重的“欠账”
“人勤春来早”。2011年,春节刚过,河南许昌县的田间地头处处都是农民抗旱浇水的忙碌身影。
“水是庄稼人的胆,政府修好了水利,农民种地也越来越有底气。”陈曹乡史庄村农民张广州说,过去渠道淤积,机井破旧,靠天吃饭,小麦亩产才600来斤。如今旱能浇、涝能排,前年大旱、去年春旱,只浇了三次水,亩产达到了1100斤。
小账连着大账。2010年,河南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5年超千亿斤,这其间,水利功不可没。2010年,河南省将226亿多元资金投向了农田水利建设,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483万亩。即便如此,河南省仍有3500多万亩耕地缺乏灌溉条件,基本是“望天收”。
有关研究表明,在影响粮食生产的诸多要素中,水的增产效用最为突出,1亩水浇地的收益是l亩旱地的两倍至四倍,水利对于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到了40%以上。
众所周知,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改革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水利的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保障水平明显偏低。从总体上看,我国水利建设仍面临着“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严峻局面。
据了解,2010年入冬以来,山东、河南、河北等北方九省市降水持续偏少,旱情发展迅速,冬小麦缺水严重,人畜饮水困难突出。其中,山东省有5973万亩农田受旱,小麦产量占到全国四分之一的“中国粮仓”河南省受旱面积达1586万亩,而南方诸省则连遭洪涝灾害的袭击。
导致我国屡次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因素,除了天气的异常之外,另一重要原因是我国农村水利设施的严重不足、落后或失修,致使一些小雨和小旱也都变成了大灾。残酷的现实促成了一个共识水利建设,特别是中小型水利工程和配套农田灌溉网络工程的滞后,是影响我国农业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产业所研究室主任姜长云介绍说,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农业税费改革以后,鲜有地方兴修农利水利设施,很多地方的“一事一议”也议不起来,许多地方的农村水利设施实际上一直在吃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本。新中國成立以后,国家曾发动群众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一阶段兴修的农田足以让我国水利受益数十年。
而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农民种粮效益逐渐下降,其对于灌溉工程实施建设的积极性也随之减弱。同时,家庭联产承包以后,村集体经济慢慢衰落,再加上一些劳动力选择抛荒而外出打工,在此背景之下,村集体再无财力亦无人力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之中。
2004年,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中央取消了农民参加兴修水利“两工”(义务工和劳动累计工)制度,造成“投工投劳兴修水利”的数量锐减,致使农村水利建设出现倒退现象。期间,虽然中央也有一些举措,例如支持“五小水利”(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工程建设,但大多数政策都是“治标不治本”。
“十一五”前两年,中央水利基建投资额仅为年均327亿元,在“总盘子”不大的情况下,中央水利投资又倾向于大江大河的治理,农田水利建设依旧是欠账过多、设施薄弱。据悉,长期以来我国对农田水利的投入不足,已导致“三高三低”问题较为突出。“三高”是指农业用水总量高、洪涝干旱灾害损失高、农田水利设施失修率高;“三低”是指有效灌溉面积低、灌溉保证率低、灌溉水利用系数低。
最近两年,我国相关的水利设施调查、修整和重建计划,都是在水利部主导下开展的。特别是2010年的调查汇总和改革方案准备,最终在水利部和农业部等部委间形成共识,改革方案获得了中央决策层的认可,进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要讨论议题,并获得原则通过。
由此,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一号文件”)在2011年转向了水利。
“一号文件”锁定水利
201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第八个中央一号文件。“一号文件”以水利改革发展为主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首个关于水利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大兴水利”的明确信号,号召全国各地抓住水利这个当前的薄弱环节,解除瓶颈制约,夯实农田水利这个重要基础,尽快扭转我国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此项政策的目标任务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关于这一目标具体如何实现,“一号文件”中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四大体系的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的同时,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让全国小型病险水库全部摘除“病帽”,全面完成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到2020年,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十二五”期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75亩。
到2020年,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提高到60%。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
到2020年,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一号文件”还进一步强调了水利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三个把”的基本思路:把水利
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这也意味着,今后将有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水利建设中去。
在业界看来,“一号文件”最大的亮点是解决了水利投入中稳定增长机制的问题。据知情人士介绍,2011版中央“一号文件”在水利投入上有两个重要的“量化指标”:一是水利将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力争今后10年中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二是2010年中央水利投资987亿元,全社会水利投资约2000亿元。这意味着,自2011年开始,我国每年的水利投资总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
按照水利部的侧算,“十二五”期间水利投资“总盘子”将达到2万亿元,其中中央投资占半,约1万亿元,平摊至每一年,约为2000亿元。这意味着,每年4000亿元全社会水利投资,其中一半来自中央投资,剩余全部来自各级地方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
对于水利投资历来存在的筹资难题,“一号文件”也给出了方向。
在公共财政上,“一号文件”提出了水利列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延长水利建设基金征收年限,扩大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范围等。
在金融支持上,“一号文件”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将采取财政贴息,引导水利信贷资金;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同时,支持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等。
在吸引社会资金上,“一号文件”鼓励通过地方融资平台融资,拓宽资金来源,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同时,完善农村水电增值税政策,完善水利工程耕地占有税政策,稳妥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进行市场融资。
有专家不无担忧地表示,由于水利投资涉及水利、发改、则政、国土等多个部委,具體执行投资计划需在多部蚕间进行协调,难免存在一些隐患;此外,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金收益分配上,常有数目不清、去向不明等问题。因此,最终究竟有多少资源用于水利,恐难断定。
催生水利投资热潮
可以预见,今后我国将通过多榘道筹资“治水”,在水利尤其是农田水利建设上,或将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
据了解,“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而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土地出让金总额达2.77万亿元。即便2011年延线这个数字,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也将达2700亿元。受此消息影响,水利板块近来表现非常活跃,成为大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投资界人士分析,2011年受益最大的无疑是农业中的水利板块,而水利工程承包公司及建材生产企业,水利管材、水电电机等设备制造商,水电运营商等类的上市公司,定将备受关注。
综合多家券商报告,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水利概念是一个“大蛋糕”,今后可能还会面临多次炒作。第一阶段为“政策驱动”,如,“一号文件”及配套文件正式出台,水利部“十二五”规划等;第二阶段为“订单驱动”,随着水利项目招投标的陆续展开,上市公司水利水电合同将明显增长,第三阶段是“业绩驱动”,合同最终将转化为上市公司的营收增长和净利润。
前不久,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陈雷主持召开了水利部党组扩大会议。陈雷强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下一阶段水利部将对“十二五”和2011年的水利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为了扭转水利发展的不利局面,农村节水灌溉、农村用水安全、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水污染防冶、水文信息化建设等,都将作为“十二五”水利规划重点支持的领域,包括水况监测、节水滴灌、水资源循环利用、海水淡化等新型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也均将获得大力推广。预计“十二五”期间,水利投资将会全面提速,未来5年的水利投资自望达到8000亿~9000亿元,水电投资增量0.8亿~0.88亿千瓦,投资额7000亿元以上,是“十一五”实际投入的三倍以上,节水灌溉项目总投资在未来10年至少达到3000亿元,污水处理领域会有超过1万亿元的投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