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61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例,对其治疗情况及愈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防范措施。结果 治愈58例,治愈率95.08%;好转3例,占4.92%。52例非手术治疗中41例肠梗阻得到解除,胃肠功能恢复良好,其中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结论 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应首选非手术疗法,在密切观察病情的情况下,如在12~24 h内,最长不超过48 h,仍不能缓解或病情加重者,应立即中转手术治疗。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大多继发于手术、腹腔炎症、外伤出血等,但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成为机械性肠梗阻首要病因[1]。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61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现对其治疗及愈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有效方法。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1例,男47例,女14例,年龄5~62岁。发病到就诊时间1~6 d,住院1~31 d,平均11.5 d。腹部有手术史56例,无腹部手术史5例,阑尾炎术后32例,肠梗阻术后2例,妇产科疾病术后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6例,胃切除术后4例,脾切除术后2例,腹膜炎10例。不完全性肠梗阻42例,完全性肠梗阻19例。
1.2 临床表现 61例均有腹痛,腹胀,呕吐,不排气排便。可闻及气过水音,及振水音。有肠型及蠕动波42例,有腹膜炎13例,腹透有液平48例。
1.3 辅助检查 经腹部立位X线平片、B超、CT及实验室检查等。其中经腹部立位X线平片检查阳性率较高。
2 治疗方法与结果
2.1 保守治疗采取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肥皂水灌肠,抗炎,对症,营养支持及其中药治疗等,禁食;静脉补给氨基酸、白蛋白、脂肪乳等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必要时行低压灌肠,以利排便排气。应用氨基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灭滴灵、氟哌酸等抗生素,以利抑制肠道细菌繁殖,减少细菌毒素和肠胀气。手术包括松解粘连、胃肠减压、坏死肠段切除等术式。
2.2 结果 治愈58例,治愈率95.08%;好转3例,占4.92%。52例非手术治疗中41例肠梗阻得到解除,胃肠功能恢复良好,其中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
3 讨论
3.1 粘连性肠梗阻是引起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占各种类型肠梗阻的40%左右[2]。而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约80%的病例是手术后的继发性粘连。所以预防手术后所引起的肠粘连就显得特别重要。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应首选非手术疗法,在密切观察病情的情况下,如在12~24 h内,最长不超过48 h,仍不能缓解或病情加重者,应立即中转手术治疗[3]。
3.2 治疗 粘连性肠梗阻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手术的适应证为如下三种情况[4]:①肠梗阻的症状明显,经保守治疗无效;②有反复发作病史,病情不断加重或曾一度好转书又父发加重;③有明显纹窄倾向或已狡窄者。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影响很大,故应当机立断。手术方法应板据情况而定,可行枯连松解术,如纹窄坏死时则行肠切除肠吻合术.为防止再粘连。腹腔内结核引起的粘连同一般外科治疗,但术后必须抗痨治疗。
3.3 预防 就是消灭或减少粘连的发生、严重程度及范围,进而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在改进手术技术、防止异物及感染的同时,强调促进术后早期肠蠕动的恢复。主要措施有[5]:①严格遵守规范的手术操作,尽量减少对肠管、内脏浆膜和腹膜的损伤,保护肠浆膜面;避免胃肠内容物外溢污染腹腔,减少炎性渗出;②清除手套上的滑石粉,尽可能用刺激性小的缝线,保留线头不应过长;③减少阻断血管或钳夹肠管时间,勿大块结扎组织,有缺血可疑的部分,以大网膜覆盖,关腹前将大网膜置于切口下,即使有粘连产生,也有大网膜相隔;④避免肠管及其他组织长时间暴露或干燥;⑤清除腹腔内积血、积液,必要时放置引流;⑥及时治疗腹腔内炎性病变,防止炎症的扩散;⑦术后鼓励患者早期离床活动,酌情使用新斯的明或中药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参 考 文 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76.
[2] 常学忠,陈冠星,王新建.232例粘连性肠梗阻临床分析.河南外科学杂志,2004,10(2):68.
[3] 曹文刚.腹膜粘连的发生及其预防策略.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1:181.
[4] 叶广耀.粘连性肠梗阻82例分析.河南外科学杂志,2004,10(3):25.
[5] 余世文.粘连性肠梗阻85例防治体会.右江医学,2004,3(6):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