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23例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23例

时间:2022-10-22 17:06:02 来源:网友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导致COPD患者住院最重要的原因,加强对AECOPD的防治,特别是提高机械通气技术的应用水平,对提高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23例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及临床使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2007年2月~2009年2月收治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3例。男13例,平均年龄68±5岁;女10例,平均年龄65±5,以上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COPD诊断标准,动脉血氧分压(PaO)<60mmHg(1mmHg0.133kPa),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PaCO)>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等致低氧因素,且满足以下应用无创呼吸机标准(至少符合其中2项):中至重度的呼吸困难,伴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并出现胸腹矛盾运动;中至重度酸中毒(PH7.30~7.35)和高碳酸血症(PaCO 45~60mmHg);呼吸频率>25次/分。排除标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呼吸抑制或停止;心血管系统功能不稳定(低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嗜睡、神志障碍及不合作者;易误吸者(吞咽反射异常,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痰液黏稠或有大量气道分泌物;近期曾行面部或胃食管手术;头面部外伤,固有的鼻咽部异常;极度肥胖;严重的胃肠胀气。

治疗方法:在控制感染、解痉平喘、化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经鼻导管给氧治疗后,病人的症状及血气分析无改善者,给予无创正压通气。应用伟康BiPAP双水平正压通气呼吸机,呼吸机参数的设置:通气模式为S/T,一般采取适应性调节方式:呼气相压力(EPAP)从2~4cmHO开始,逐渐上调压力水平,以尽量保证患者每一次吸气动作都能触发呼吸机送气;吸气相压力(IPAP)从4~8cmHO开始,目标潮气量达到6~8ml/kg即可,通气频率10~15次/分,吸气流速40~60L/分,待患者耐受后再逐渐上调,直到达到满意的通气水平,或患者可能耐受的最高通气支持水平。

监测指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监测呼吸频率、心率SpO和血气指标。

结 果

正压通气2小时后呼吸困难症状均有所缓解,其他指标采用SPSS13.0软件,所有数据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见表1、2。

表2 治疗前后2小时生理指标的变化(次/分)

讨 论

本研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23例病例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RR、HR、血气分析均有明显改善。

COPD呼衰的主要呼吸生理改变为:气道阻力增高,呼吸中枢驱动增强,肺动态过度充气和形成内源性PEEP(PEEPi),呼吸肌疲劳等。PEEPi的存在使呼吸功显著增加,有研究表明,克服PEEPi所需要的呼吸功占总呼吸功的43%±5%,COPD缓解期患者PEEPi平均2.4±1.6cmHO,而急性加重期患者PEEPi平均6.5±2.5cmHO。PEEPi是导致呼吸肌疲劳的重要因素之一,泵衰竭在COPD急性呼衰中起主要作用。单纯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及呼吸兴奋剂等药物治疗,降低呼吸功和减轻呼吸肌疲劳的作用十分有限,过量应用兴奋剂反而可加重呼吸肌疲劳,而且药物达最大疗效多需几天时间。因此,对严重的COPD呼衰患者药物保守治疗的插管率高,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患者自主呼吸可减轻呼吸肌的疲劳,降低呼吸功耗,防止呼吸生理功能的进一步恶化,保护各重要脏器的功能,避免或减低气管插管率。压力支持通气(PSV)主要辅助和支持患者的自主呼吸,减轻呼吸肌负荷,增加肺泡通气。低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低于85%的PEEPi)能有效抵消PEEPi而显著降低吸气负荷和呼吸功。无创正压通气与常规治疗相比可显著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住ICU的时间及病死率。某些患者即使气体交换有所改善,但最终仍还需气管插管,主要是由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呼吸困难症状继续存在、不能耐受面罩、呼吸道分泌物过多难以排出,出现并发症等。最近的一项关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大规模临床荟萃分析表明,NIPPV可使气管插管率减低28%;住院天数平均减低4.57天;病死率降低10%;但收益患者主要是重症COPD呼吸衰竭患者。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患者的机械通气指南,2007.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病学,2001,25(8):453-460.

3 俞森洋,蔡柏蔷.呼吸内科主治医师660问[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443.

4 张波,高和.实用机械通气治疗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27.

表1 治疗前后2小时血气分析比较

推荐访问: 正压 通气 衰竭 加重 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