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对于养殖场来说意义深远。针对动物疾病的概念以及不同疾病的类型提出对养殖场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养殖场 动物 疾病 预防
中图分类号: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820005-01
一、动物疾病的概念
动物疾病是指动物机体受到内在或外界致病因素和不利影响的作用而产生的一系列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过程,表现为局部、器官、系统或全身的形态变化和(或)功能障碍。在健康情况下,动物与其环境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机体的结构和功能处于正常状态;疾病则使这种平衡受到破坏。在这一过程中,若损伤大于机体的防御能力,则疾病恶化,甚至导致死亡;反之则疾病痊愈,机体康复,间或遗留某些不良后果。
二、范畴和分类
从广义讲,动物疾病研究的对象涉及与人类有关的一切动物。但兽医工作者通常以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经济价值最大的家畜疾病为研究和防治的主要对象。动物疾病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疾病性质的分类主要可分下列3大类:
(一)传染病
其病原包括病毒、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霉形体和真菌等微生物。特点是:①每一种传染病都由一种特定的微生物所引起,而且宿主谱宽窄各不相同。如猪瘟和炭疽分别是由猪瘟病毒和炭疽杆菌所引起的;猪瘟只能感染猪属动物,而炭疽则几乎能感染所有哺乳动物,包括人类。②具有传染性。病原微生物能通过直接接触(舐、咬、交配等),间接接触(空气、饮水、饲料、土壤、授精精液等),死物媒介(畜舍用具、污染的手术器械等),活体媒介(节肢动物、啮齿动物、飞禽、人类等)从受感染的动物传于健康动物,引起同样疾病。③分别侵害一定的器官、系统甚或全身,表现特有的病理变化和临诊症状。④动物受感染后多能产生免疫生物学反应(免疫性和变态反应),人类可借此创造各种方法来进行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见家畜传染病)。
(二)寄生虫病
寄生虫主要包括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3大类。前二者多为内寄生虫,后者绝大多数为外寄生虫。寄生虫多有较长的发育期和较复杂的生活史,有的需要在一种、甚至几种宿主体内完成其发育,多数寄生虫都有其固定的终宿主。它们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如疥螨、马媾疫锥虫、钩虫丝状蚴、血吸虫尾蚴),吞入含感染性虫卵、幼虫或卵囊等的土壤、饮水或饲料(例如蛔虫、圆线虫、球虫)以及蜱、虻等外寄生虫作媒介(例如血液原虫)而传播(见家畜寄生虫病)。
(三)普通病
主要包括内科、外科和产科疾病3类。内科疾病有消化、呼吸(家畜)、泌尿、神经、心血管、血液造血器官、内分泌、皮肤、肌肉、骨骼等系统以及营养代谢、中毒、遗传、免疫、幼畜疾病等,其病因和表现多种多样。外科疾病主要有外伤、四肢病、蹄病、眼病等。产科疾病可根据其发生时期分为怀孕期疾病(流产、死胎等),分娩期疾病(难产),产后期疾病(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生产瘫痪)以及乳房疾病、新生幼畜疾病等。随着畜牧业对家畜繁殖率和家畜品质要求的提高,产科学的领域已扩展到人工授精、胚胎移植以及交配和输精感染及不育症的防治等,从而又分化出母畜科分支(见家畜内科病,兽医产科)。
但上述分类并非绝对的。有些原虫所致的疾病如球虫病、弓形虫病、梨形虫病和锥虫病等由于传播、流行和表现方式与传染病非常相似,有些学者也将其归入传染病。由蟠尾丝虫侵害马项韧带所致的鬐甲瘘,既是一种寄生虫病,又可归属于外科病。肿瘤之能用手术切除者属于外科疾病,非手术所能达到者为内科疾病。至于因重视幼畜的培育及强调幼畜的解剖生理特点而设置的幼畜病分支,其内容则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三类俱备。分类为便于叙述和应用,并无不可逾越的界限。
三、养殖场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方法
(一)养殖场应建立于偏僻的地方
养殖场之间的距离对控制疾病有关系。养殖场的位置应与其他场保持一段较长的距离。由于面对土地有限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压力,有时只有集中某一地区进行动物养殖。从处理农场排泄物的观点看,地形集中养殖是有益的,但是对于控制疾病却有害。养殖场稠密的地区常面对疾病蔓延而无力彻底控制其危害。
(二)养殖场四周最好建立围墙
养殖场过分集中且养殖场周围没有明显的界限,一旦有传染病爆发是难于控制的。因为养殖场之间来往的人、狗猫或老鼠都可能是病菌传播的媒介体。很多的疾病皆可在这类密集养殖区出现。所有养殖场都应该建立围墙,至少可以阻止车辆和其他动物任意进入。
(三)保持规模小的养殖群
动物的养殖密度与规模的大小亦影响疾病的传入,规模小的动物养殖较安全。当传染病爆发时,大型养殖场必更严重,持续较入且不易控制。养殖场愈大,疾病发生时损失亦愈大。故考虑兴建大养养殖场,疾病控制将是首先考虑的因素。与其建立一所有大型养殖场时,不如以安全起见建立两所中型的养殖场。
(四)尽量减少养殖场的动物的种源
若养殖场的动物来自不同种源,新品种的引入将导致新疾病的混合感染,非但威胁到引进新的品种,对原有的种群亦构成相当大的威胁。自繁自养的农场一般病比较少。若养殖场必须来自不同的种群,且这些种群健康状况不明时,必须根据自身农场种群流行情况,选购无感染的新的种群。引导引进新的种群时,实际的做法是:调查种群的健康状况,该场是否实施定期的免疫接种计划和防疫措施。向其他曾经从此养殖场买过此类动物的养殖场询问时,尽可能使养殖场主保证不会隐瞒病症问题。
(五)避免过多参观客人
尽量减少参观客人,且进场时须先淋浴更衣,若参观者与其他种群接触过时,必须几天后方可准其进入。管理区办公室应设计无生产区外或尽量靠近围墙边,使载运物品工作不需进入养殖场却可将这些动物运走或物品送入。另外,许多参观访问的客人可能是传染病的媒介,来往于许多养殖场之间的药厂或饲料厂推销员和兽医应禁止入场。对必须参观访问的客人应有基本防疫措施如提供保护外套、胶鞋并经消毒药水及石英灯消毒,才让其进入。
(六)定期的疫苗接种计划
养殖场各类种群应有一个合理的疫病免疫程序,定期疫苗接种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免疫计划常规的养殖场经常暴露于疾病的侵害尤其是密集养猪区。
(七)良好的养殖场管理
养殖场管理不佳会导致许多疾病出现。营养不良,过分拥挤,寄生虫感染,疫苗注射,气温变化,怀孕,离乳和养殖场肮脏都是造成应激的因子。应激会造成动物的免疫力下降而易受病菌感染。冷应激造成初生动物下痢和易染大肠杆菌症。湿热的环境促使细菌大量繁殖。单纯采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养殖场必须加强管理,以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率。总之,对于养殖场来说,对于养殖动物的疾病主要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疾病应立即采取隔离、并进行及时治疗,以便将损失程度降低到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