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超声诊断小儿胆总管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

超声诊断小儿胆总管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

时间:2022-10-22 14:18: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 探讨16例小儿胆总管囊肿的声像图表现及超声诊断胆总管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6例患儿行超声检查观察肝脏实质、胆囊、肝内以及肝外管道系统内有无异常回声、管道扩张与梗阻等情况,随后进行追踪与随访并分析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6例患儿经超声检查诊断为胆总管囊肿并经手术证实15例。结论 超声检查对诊断小儿胆总管囊肿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具有无创、简便、可重复性好等优点,是临床医师常用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超声诊断;小儿;胆总管囊肿;临床应用价值

小儿胆总管囊肿又称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指肝内及肝外胆管的囊状扩张,是婴幼儿及儿童较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之一,它是由于先天性胆管发育不良,胆管壁局部薄弱导致,可无临床症状或有陶土样大便、黄疸、腹痛、腹部包块及发热等症状。因此,及早发现和及时正确的诊断与临床治疗对本病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采集经超声诊断并大部分经手术证实为胆总管囊肿的患儿16例,整理其临床资料,以分析总结超声检查在诊断小儿胆总管囊肿中的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6小儿为我院2011年5月~2016年6月临床拟诊为胆总管囊肿,行超声检查确诊或疑为胆总管囊肿,后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1例患儿胆总管小囊肿自行消失。其中男4例,女11例;年龄1 d~6岁,平均年龄2岁;16例患儿因外院检查发现包块、孕期产检疑为胆总管囊肿或呕吐、腹痛、黄疸及腹部包块来就诊。16例患儿均行超声检查,其中6例同时进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

1.2仪器与检查方法 仪器选用GE Logic 9型及东芝纳米1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式低频探头及线阵式高频探头,中心频率3.5~10.0 MHz。患儿超声检查前禁食4~8 h,急诊患儿未禁食。对于哭闹患儿镇静熟睡后取仰卧位,先于上腹部剑突下纵横切扫查观察肝左叶,再沿右肋下、右肋间旋转探头做各种方向的扫查,以能清晰显示肝内实质回声、管道系统及肝外胆管系统为宜,观察肝脏形态、大小、胆囊形态及充盈排空情况、肝内实质回声有无包块、肝动静脉、门脉、肝内外胆道系统有无扩张及扩张情况,并加用彩色多普勒检测第一、第二肝门区门静脉及肝动静脉血流情况;发现囊性包块时重点扫查包块情况,仔细观察包块与肝内外胆道有无相通的关联,观察囊性包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张力、内部回声及囊壁厚度并分别测量记录。

2 结果

本组16例超声诊断为胆总管囊肿的患儿其诊断结果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5例,诊断符合率约为94%。其主要声像图表现为右上腹囊性包块,大者直径10 cm,小者大小3 cm×2 cm。超声可见多数囊肿与肝内外胆管系统相连,胆总管可见不同程度的扩张,大部分肝内胆管未见扩张,囊肿内透声好,囊壁薄而光滑;2例囊肿内可见均质沉淀,1例伴有泥沙样结石,3例伴胆汁淤积;1例巨大囊肿位于右侧腹,上端紧邻肝门,囊内局部液区透声差,见密集细密光点及不规则絮状回声,因患儿伴腹膜炎,腹肌紧张,囊肿与肝内胆道系统关系未能清楚显示,参考本院外科医师经验首先考虑诊断肠系膜囊肿并感染可能性大,不除外胆总管囊肿并感染,急诊行手术剖腹探查发现包块为胆总管囊肿并感染穿孔而确诊。

3 讨论

胆总管囊肿又称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可发生于肝内、外胆管的任一部分,绝大多数发生在胆总管上部和中部。病因、发病机制及分型[1-2]: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病因与先天性胰胆管某段发育异常、胆总管远端梗阻及肝外胆管和胰腺发育异常有关。少数新生儿期肝炎和胆道闭锁,因胆道纤维瘢痕形成,瘢痕挛缩继而肝外胆管阻塞,导致肝外胆管阻塞性扩张,形成胆总管囊肿。临床分5型:①胆总管囊状扩张,占86%。②胆总管憩室样膨出。③胆总管远端扩张。④合并肝内胆管扩张。⑤仅肝内胆管囊状或柱状扩张,即Caroli病。病理改变[1]:大多数囊肿内壁已经失去正常粘膜及上皮组织,囊肿段胆管壁薄弱,有时可见到散在的斑片状粘膜溃疡,这是部分胆总管囊肿感染穿孔的病理基础。由于胆总管囊肿形成导致胆胰共同通路延长,过多的胆汁储留及胰液返流,反复刺激、侵蚀管壁粘膜造成胆管壁进一步变薄弱,导致穿孔;炎症的反复发作还会造成肝脏及胰腺功能甚至组织结构损害。本病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发热、呕吐、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及黄疸,大的囊肿可触及腹部包块,小的囊肿平时无临床症状,继发感染时,可出现发热、黄疸、腹痛症状,亦可继发胆囊炎、胰腺炎、腹膜炎。此外,有文献报道胆总管囊肿常并发胆囊与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炎,胆汁淤积以及癌变可能。

胆总管囊肿的超声表现较为直观,其声像图特征表现多样,但多表现为右上腹门静脉前方囊性包块,变换探头多角度扫查,可探及囊肿与胆总管或肝内胆管相通,囊肿可呈圆形、椭圆形、梭形或弯曲管状,边界清楚,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囊肿可大可小,大到十余厘米,小到二三厘米;婴幼儿多为较大囊肿,张力高,囊壁薄,后方回声多增强,囊内液体一般透声好,透声差者可见沉淀、泥沙样结石,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呈管状扩张的胆总管末端常常有胆泥团堵塞,呈低回声,此时不要误认为是胆道或胰头部肿瘤。胆总管囊肿或梗阻合并肝门区胆管不同程度扩张时可见肝内正常时难以显示的细小管状无回声清晰显现,常见的扩张管道为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失状部胆管,与胆总管囊肿相通。胆总管囊肿继发感染时可表现为胰腺增大、主胰管扩张、胆汁透声差、胆囊壁增厚、粗糙。囊肿穿孔时可见肝门区不规则液性暗区,与周围组织关系固定,加压探头不改变即为粘连征象与包裹性积液形成。胆总管破裂口较大时囊肿可变小甚或消失,此时超声检查可探及肝门区及腹腔内积液,胆总管扩张及胆管壁水肿增厚。胆总管囊肿不一定都位于肝门部,本组一例巨大胆总管囊肿向右侧腹及下腹部延伸,张力高,挤压周围脏器,仅上端与肝门部紧贴,扫查时未能清晰显示囊肿与肝内外胆管有无相通的特征性关系,诊断首先考虑了肠系膜囊肿并感染,之后急诊剖腹探查手术诊断为肝囊肿并感染穿孔。近肝门处的巨大肝囊肿因极大部分突出肝外,占据较大空间,仅局部与肝门处紧邻,此时需清晰显示囊肿与肝外胆管的连接与相通关系,否极易使两者混淆。此外,胰头部囊肿因位置与胆总管囊肿位置一样,均位于胰头部,易于混淆,结合胰腺包膜完整情况,患者有无胰腺外伤或手术病史,囊肿与胰腺关系密切相连与否,以及囊腔与胆管相通一般能将两者区分。胆总管囊肿超声表现多样,因此检查时应注意与肠系膜囊肿、肝门部肝囊肿、胰头部囊肿、小网膜囊肿、多囊肝、肝囊肿、多发性肝脓肿等鉴别[3];超声诊断困难时需结合CT、内窥镜逆行胆囊-胰腺造影术(ERCP)、经皮肤穿刺胆管造影(PTC)等影像学检查进行区别。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对诊断小儿胆总管囊肿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它能直观、实时地观察囊肿的形态、生长部位、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及囊壁厚薄,各个角度扫查囊肿与周边组织的关系;临床上还能应用超声实时监控下用于腹部囊肿针对性穿刺抽出囊液帮助快速正确的诊断。由于其检查方法的简便、安全、价格低廉及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且准确率高,明显优于价格较贵且有创伤的CT及MRI檢查,至今临床已经把它作为常规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3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326.

[2]张金山,刁美,综述,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病因及病理研究进展[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1,10(6):447-448.

[3]肖美琴.胆总管囊肿的超声诊断[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281-2282.

编辑/罗茗柯

推荐访问: 囊肿 总管 超声 小儿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