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小肠间质肿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小肠间质肿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时间:2022-10-22 13:42: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 分析小肠间质肿瘤的外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3例小肠间质肿瘤患者, 针对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法, 统计手术疗效。结果 13例患者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 全部患者均经治愈成功出院, 在围术期间没有出现死亡例数, 2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情况, 没有出现肠梗阻、吻合口等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肠间质肿瘤的诊断早期缺乏特异性, 手术前确诊率相对比较低, 因此进行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预后情况非常重要。根治性手术切除方法是治疗小肠间质瘤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 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小肠间质肿瘤

小肠间质肿瘤(SIST), 其是一种非上皮来源性肿瘤, 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临床治疗过程中因为(SIST)早期不表现出特异性症状, 因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 从而诊断不及时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情况。为了探讨小肠间质瘤的有效治疗手段, 提高预后效果, 湖北省团风县人民医院针对13例SIST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获得围术期疗效较好。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小肠间质肿瘤患者13例, 均为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实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男6例, 女7例, 年龄介于33~74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55.7±2.4)岁。其中有9例为首次并发治疗, 另外4例属于院外治疗之后再次并发。

1. 2 病例纳入标准 ①恶性间质肿瘤:核分裂象超过5个/5OHPF,并且肿瘤大小超过5 cm。②交界性间质瘤:核分裂象不超过5个/5OHPF, 肿瘤大小介于2 cm~5 cm之间。③良性间质瘤:核分裂象≤5个/5OHPF, 而肿瘤大小<2 cm。

1. 3 病症表现 患者首次并发病症表现为腹部疼痛、腹部不适(6例患者表现为此症状), 部分患者会表现出腹部有肿块及消化道出血。

1. 4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都实行完整肠管切除手术治疗, 将肿瘤边缘结构外约3 cm~8 cm的肠管进行切除, 并将切除段肠管结构中的肠系膜实行扇形切除, 注意防止出现肿瘤破坏情况, 对于系膜根部淋巴结不进行清除。针对瘤灶处于回肠末端患者实行切除右半结肠处理。针对与肿瘤多发患者, 采用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1]。

1. 5 随访情况 患者治疗后定期通过随访信、电话询问以及门诊复查等多种方式完成随访工作,结合患者血常规、X线、B超、临床体检等方式来帮助诊断患者术后有无病灶转移或病情复发情况

2 结果

2. 1 检查结果 实行手术前均对患者进行CT及腹部超声检查,一部分患者实行结肠镜、胃镜检查。针对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实行胶囊内镜检查, 了解到患者小肠部分血管出现血点且怒张。然后对患者实行超声检查表明腹部存在肿块, 经过定位之后采用CT得到证实。采用CT及腹部超声检查发现阳性率达到了100%。发病部位:6例患者发病部位在空肠, 5例位于回肠, 2例位于十二指肠。院外术后病情复发者4例, 大部分是肿瘤多发, 其体积大小不同。其中首发病例者有2例为肿瘤多发类型, 肿瘤大小存在差异。

2. 2 手术治疗结果 13例病例均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在手术过程中清除淋巴结54枚, 发现有2例患者小肠淋巴结出现转移。全部患者均经治愈成功出院, 在围术期间没有出现死亡例数, 2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现象, 无肠梗阻、吻合口等相关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3. 1 小肠间质瘤及诊断 胃肠道间质肿瘤属于胃肠肿瘤范围。其中小肠肿瘤并发概率相对比较低, 其临床缺乏特异性病症表现, 并且辅助检查过程中阳性率比较低, 因此早期诊治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本组13例病例中首次诊断中患者病症主要表现为腹部出现肿块、消化道出血以及腹部不适、疼痛等。因此,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对于首发病症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部不适以及腹部疼痛者, 应警惕为小肠间质肿瘤, 特别是在常规检查表现为阴性患者。在临床上采用胶囊内镜辅助检查小肠内出血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检查未能发现异常情况者, 通过胶囊内镜检查能帮助及时发现患者小肠血管怒张, 并且还伴随出血点。准备肠道情况之后采用腹部超声进行检查表明患者腹部存在肿块情况, 肿块大小约为2 cm。另外, 位于腹腔内部的小型空回肠间质肿块具体位置是不固定的, 因此, 肠道充分准备之后进行专业、详细的腹部超声检查非常重要。利用超声帮助定位成功之后采用CT进行检查, 研究肠管与肿瘤之间的联系, 帮助诊断有无肝转移现象。在临床上良性间质肿瘤确诊率相对比较低, 这可能和肿瘤体积较小而没有表现出显著病症有着一定关系, 因此常规检查手段不容易发现。

3. 2 手术治疗分析 临床上根治性手术切除方法的治疗标准是切缘阴性、肿瘤无破裂以及肿瘤切除完整, 没有残留情况。对于小肠间质肿瘤的手术切除范围, 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手术切除不是大范围清扫而是致力于肿瘤完整切除。因为胃肠间质瘤与其他癌症不同, 其出现淋巴结转移情况非常少, 但是肿瘤完整切除还是很关键。大部分研究表明小肠间质肿块首先治疗手段是进行肠断切除手术, 切除范围确保距离肿块应超过5 cm[2]。本组研究中手术切除范围选择在<2 cm的切除边缘选择为3 cm的肠管, 对于>2 cm的切除边缘5 cm的肠管, 对于>10 cm的切除边缘8 cm肠管。在手术过程中应确保切除力度适中, 不能过度挤压或牵拉肿瘤体, 防止出现肿瘤破裂而造成腹腔内种植。尤其是对于肿瘤体积>10 cm患者, 发生腹腔种植转移的几率会增大。

总之, 小肠间质肿瘤属于多源性,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腹腔种植情况, 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注意不能破坏肿瘤体, 不能多度拉扯肿瘤体。对于小肠间质瘤实行肿瘤外科手术治疗, 将肿瘤体完整切除, 从而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参考文献

[1]李守淼, 李保中, 管建云, 等. 23 例小肠间质瘤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9,19(23):3635-3637.

[2]黄海魂.手术治疗小肠间质瘤12例. 广西医学, 2010, 32(10): 1307-1308.

推荐访问: 小肠 肿瘤 外科 间质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