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不少中青年人喜食偏咸或偏辣的菜肴,对咸鱼、咸肉情有独钟,尤其是一看到街边有供应麻辣烫的摊点,几乎就走不动了,非要大快朵颐不可。还有许多家庭一味追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一日三餐几乎与新鲜水果蔬菜无缘,腌制的腊鱼、腊肉不断顿,麻辣汤煲也常上餐桌。还有些人非常喜欢吃烫的食物,喝烫茶,尤其是在深秋及寒冷的冬季,火锅更是他们的最爱,顿顿离不开辣与烫。他们觉得这样吃起来才过瘾,回味起来才其乐无穷。殊不知,长期食用过烫的饮食,特别是喜欢麻辣烫的人,极易患食管癌,严重摧残身体健康。
众所周知,导致消化系统病变的因素与吸烟、饮酒及饮食无规律有一定的关系,但过度的喜食腌腊制品、误食霉变食品、贪吃麻辣汤羹等都会刺激消化系统酸碱成分比例失调,日积月累形成癌变,引发食管癌。
人的食管是管状结构,位于咽喉与胸腔的后面,是连结咽喉到胃的肌肉管道,也是让食物进入胃的通路。食管肌肉以一种极具协调、富有节奏的方式收缩,从咽喉到胃,压迫其把食物送至胃里。另外,食管上下端均有由肌肉组成的特别区域,这两段肌肉分别叫做上括约肌、下括约肌,是食管内容物进出的门槛。最上面部分的放松、开启、开放控制了食物是否能进入食管。与胃交接处又称之为贲门,平时它处于闭锁状态,放松时食物就可进入胃部,同时也预防胃里的消化液逆流进入食管。
除了最上端处,食管最外面则只包着一些结缔组织,叫做外膜,并无其他消化道最外面一层的浆膜层。正是由于少了这层组织,食管一旦有了病变,也就容易侵犯扩散出去。
食管的任何一处组织细胞有了恶性转变,发展出来的恶性肿瘤都叫做食管癌。依细胞的来源又分为鳞状上皮癌、腺癌等。其中以最内层黏膜上皮长出的癌为最多。
食管癌中最重要的有两种类型,从表皮细胞长出的癌症占了绝大多数,若无特别说明,一般俗称的食管癌都是指这两类:一种称为鳞状细胞癌,因其来自表皮层的鳞状细胞,以前占所有食管癌的90%以上,最近的研究显示,其比率逐渐下降50%~60%。这类癌症较易沿着食管纵轴生长;另一种常见的食管癌叫做腺癌,它是从含腺体的组织开始生长的。
由于食管上端三分之二的上皮由鳞状上皮组成,故由上端长出以鳞状细胞癌居多,下端以腺癌为主,中间段两者皆有。一般说来,食管癌发病以男性居多,发生率也以发生在下端较多,约占一半以上。
不同的癌症会有不同的危险因子。举例来说,长久暴露于日光下是皮肤癌的危险因子,吸烟是肺癌的危险因子,高脂低纤维饮食会增加大肠癌、直肠癌的机会。如同其他大多数的癌症一样,医学界目前还不知道引起食管癌的真正原因,但是发现了一些增加患食管癌的危险因子,与食管癌相关的危险因子包括遗传因素、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饮食习惯。
说到遗传因素,那是从父母身上承袭的,就目前医学的发展现状,任何人都不能改变它。因此,我们暂时不讲遗传因素。下面说说生活习惯、不良饮食等危险因素。
吸烟 一些食管癌高发地的居民,吸烟率相当高,而一些地区的居民不吸烟,食管癌就很少见。这是因为香烟中含有好几种亚硝胺,而亚硝胺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
饮酒 西欧和北美的调查研究发现,许多食管癌患者都有大量饮酒史。美国食管癌患者中饮威士忌酒者比一般人群高二十五倍,饮啤酒者高十倍。酒精本身并无致癌作用,它可能是致癌物的溶剂,使致癌物易进入食管黏膜,同时酒精还可使食管黏膜脱水进而导致食管黏膜损伤,为食管癌的发生创造条件。
不良饮食习惯及营养不良 长期进食过热、过硬、粗糙食物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可能引起食管黏膜损伤,反复损伤可能造成黏膜增生,最后导致癌变。
据研究证实,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县居民食用的酸菜中含有多种亚硝胺,研究结果证明食用的酸菜量与食管癌的发病率成正比。另外,汕头大学医学院报告,广东省食管癌高发区南澳县居民的生活用水、鱼露、虾酱、咸菜、萝卜干中均含有多种亚硝胺,并且这些食品在腌制过程中常有霉菌污染,霉菌能促使食物中亚硝胺的含量明显增高。而且,霉菌致食管癌的动物模型已经证实了霉菌在食管癌发病中的作用。食管癌高发区一般都在土地贫瘠、营养较差的贫困地区,居民膳食中缺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维生素B2、蛋白质以及必需氨基酸。这样的饮食结构都可以使食管黏膜增生、间变,进一步引起癌变。此外,微量元素铁、钼、锌等的缺乏也和食管癌发生有关。
食管黏膜的慢性炎症 食管的一些异常状态和病变如食管憩室、瘢痕狭窄、食管炎症、贲门失弛缓症等,如果不及时治疗,日久可以发生恶变而形成食管癌。
人的口腔、咽喉、食管、胃等器官的表面是一层黏膜组织,当食用太热的食物或茶水时,上消化道的黏膜组织或被烫伤,造成黏膜充血、水肿、糜烂,久而久之可形成溃疡,若经常反复的损伤刺激,这些组织就有可能发生病变。
医学研究发现,人的食管和胃的耐热温度为50℃~60℃,当食物的温度超过60℃或经常饮用80℃以上的茶水,人的口腔、食管很容易被烫伤,甚至累及胃黏膜。经常吃温度超过60℃的烫食或茶水,将会在不断烫伤,不断修复中发生癌变。临床调查显示,凡喜爱食用过烫过热食物的人,容易患唇癌、食管癌和胃癌。
我国的食管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区特点,北方比南方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50岁~69岁年龄组占全部食管癌死亡患者的60%以上。因此,中年男性是食管癌的高发人群。
早期食管癌的自然病程平均为三年或更长。绝大多数早期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自觉症状,若发现以下表现必须引起重视。
进食,特别在进食较干食物时有哽噎感。患者觉得食物在食管某处有短暂停留,有时好像食管内有吞咽不完的食物,所以患者爱做吞咽动作。这种哽噎感可以不治而愈,但数日或数周后往往重复出现。
食管内有异物感。患者常常觉得有某种东西黏附在食管壁上,吞咽不下。这种异物感和哽噎感不同,异物感与进食无关,而哽噎感在进食时才出现。
进食时胸骨后有轻微不适或疼痛感。这种疼痛比较短暂,有时仅持续几秒钟。吃粗、热或刺激性食物时,疼痛加重或持续时间延长。
吞咽时经常嗳气,并且有上腹部饱胀感。当癌肿波及到贲门时更容易出现,贲门位于食管与胃的交界处。
上述早期症状,在不同患者身上表现的轻重程度有所不同,间歇时间长短不一,常反复出现,间歇期间可无症状,但都随病情发展而逐渐加重。若不同程度地出现其中的某些症状,就要提高警惕。最好到医院做食管镜检查、钡餐X线透视或拍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利早日康复。编辑/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