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园林植物病虫害严重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甚至可能造成园林植物的死亡。通过化学防治技术能有效降低病虫害对植物的影响,但同时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也会导致害虫天敌死亡,因此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生物防治技术要广泛推广及应用。基于此,简述病虫害的分类,明确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环节生物技术应用的意义,并提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环节生物技术的实际应用策略,帮助进行生物防治技术高效应用,保护园林植物生长。
关键词 植物病虫害;防治;生物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30.001
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生活品质、生活环境的要求及重视越来越高,园林是城市生活中的生态主体,而园林植物病虫害对园林造成严重影响。目前,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主要依靠化学药剂,会对植物生长造成影响,因此要尽快对生物防治进行推广。
1 病虫害简介及分类
在植物栽培生长的过程中,有害生物、害虫会改变其生长环境,影响植物的正常代谢,阻碍植物生长,最终导致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出现病变,如枯萎病、腐烂病、霉粉病等。
病害有很多种类,一是真菌性病害,由真菌侵染至植物体内,多发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病菌多寄生在树体、种子、土壤中。病菌孢子依靠自然力传播。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萌芽生长并侵入植物體内影响植物生长。二是细菌性病害,由细菌侵染所致,多由杆状菌引起,通过植物的气孔、皮孔或伤口等机内植物体内,通过自然力传播,寄生于树体、种子、土壤中,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会发病。植物会出现穿孔、腐蚀等现象,在潮湿天气内会出现黏液[1]。
虫类为害是多种害虫寄生在植物体内或残食植物的枝叶或主干,虫害会吞食叶片导致植物代谢紊乱,影响生长。虫害多为病原线虫引起,线虫寄生在植物体内后膨胀,导致根须丛生,地下根部难以生长,地上黄化,最终造成植物死亡。
2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生物技术的意义
在我国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最先提出了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策略,防治的方法有检疫防治、林业技术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植物检疫防治技术是通过法律约束及人工检疫,限制外来物种的输入及侵害,减少害虫的种类,降低病虫害防治难度。农林业技术防治是根据病虫害的生物特性及影响因素,通过在栽培环节的管理、看法等措施来破坏园林植物害虫的生存条件、生长环境,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以达到一定的杀虫效果,防治病虫害。物理机械防治技术是对害虫习性进行分析,应用物理因素及机械设备影响害虫生活环境,如温度的改变、湿度的调整等,最终控制住病虫害。
对比分析几种防治方式,大部分防治技术都依靠化学防治的技术支持,或是对植物生长环境进行一定的改造,影响植物生长。但是,最终对植物生长环境的破坏及环境污染,要远远大于的防治效果,为了彻底杀灭病虫害,大部分管理者都会加大药物的使用而不考虑根本原因,使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出现恶性循环。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生物防治技术依靠对人体家畜安全、附着效果小、残留量小、副作用小、污染小、可用资源丰富等特征,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及应用,符合当前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经济发展要求。有研究人员试验发现,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要摒弃以往过于依赖化学防治的防治理念。应用生物之间存在的生物链或相互克制,投入天敌以抑制害虫的生长及繁衍,有效调节病虫害[2]。
3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生物技术的实际应用策略
3.1 保护及利用害虫的天敌
要实现应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首先要保证有一定的生物积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中,应用害虫天敌是基础手段,园林中种植的多种物种,且长势良好,为害虫天敌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有利于这些天敌的成长及生存,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有极好的效果。
在日常的园林养护中,要提升对害虫天敌的保护。在环境建设上,为害虫的天敌建设起适合其生存的环境,提供充足的食物,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要特别注意冬夏两季,为不耐寒或不耐热的天敌创造有利生存及繁殖条件。在养护园林植物时,在养护药剂的使用上,尽可能应用对天敌无害或残留较小、对环境破坏较小的药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用生物农药,避免出现药剂危害天敌的情况,以免天敌死亡。
3.2 人工养殖及释放害虫天敌
在园林养护中,通过自然培养增加害虫天敌的存活数量,使害虫天敌对付虫害起到重要影响,但在园林害虫过多的情况下,天敌的数量不足以应对害虫对植物的破坏,或是难以建设起有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致使天敌杀虫难以正常实施。因此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人工繁殖害虫的天敌,增加园林内害虫天敌的数量,提升天敌杀虫的效果。应用人工繁殖害虫天敌能够有效增加害虫天敌数量,在品种的选择上,则要尽量减少害虫天敌对园林植物的损害。在人工养殖后,适量的释放到园林中,由少到多,根据害虫数量的减少情况,再进行尝试性的释放。如在松毛虫害的防治中,可以依靠赤眼蜂有效减少松毛虫数量,降低松毛虫对园林的影响,达到防治效果。
3.3 应用人工诱杀技术
在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利用人工诱杀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园林害虫数量,降低害虫对园林植物的影响。人工诱杀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是植物诱杀,另一种是人工信息素诱杀。植物诱杀是指在园林中种植捕虫植物,如捕蝇草、诱饵树等,做到对园林害虫的控制。例如,对于桑田牛的控制,一般通过种植构树或蔷薇控制其增长。人工信息素诱杀,指的是通过人工生产的动物识别信号或释放出的特殊物质,引诱害虫进行雌雄交尾或是召集同伴。现对雌性害虫产生的信息素进行采集分析,再通过技术手段人工制造出信息素,以诱惑出害虫同类再集中杀死,达到保护园林植物的目的。但发展至今,我国对信息素杀虫技术的应用并不熟练,技术不够成熟,应用不广泛。
3.4 生物农药的应用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目的相同,但其组成的成分不同,且生物农药对环境的破坏要小于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的药物成分主要提取自植物、草药、菌类或动物体内,应用生物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具有众多优势。首先,生物农药的成分源于自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对自然环境产生过大的影响,且有极小的可能性影响到害虫天敌的生存。其次,生物农药除了与化学农药有相同的杀虫效果外,还不会危害人体,残留物附着性不强,易于清洗。再次,生物农药的杀伤特异性极强,在使用中能够杀死害虫而不会影响到其他益虫的生存。最后,应用生物农药能够有效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保证生物农药的投放效率。现在常用的生物农药就是EM,含有80种以上微生物成分,可有效防治多种病虫害。
根结线虫是植物病虫害常见的病害之一,由根结线虫寄生引起,应用生物农药防治技术,以真菌、病毒、捕食性线虫等根结线虫的天敌微生物制成农药杀灭根结线虫。经研究发现淡紫拟青霉、厚壁孢轮枝菌、巴氏杆菌是这类寄生虫重要的防治资源,从而研制出了灭线灵、灭线宁等药剂。经试验对比,灭线灵对线虫害的防治效果在50%以上,灭线宁的防治效果达28%以上,与其他的化学杀虫剂效果相当,但因自身的生物性,对植物的生长无明显影响,因此优势得到广泛推广。
3.5 加强园林植物的物种培养
积极培养出具有抗病、抗虫性的园林植物或培养出新的驱虫植物、捕虫植物,应用生物技术进行抗病植物、抗虫植物的培育、研究,并依照植物防治要求,将抗病虫害基因转移至植物中,根据植物生长基因,在生长的过程中,植物会自主产生病虫害基因抗体,并不断繁殖,最后生产出新型抗病虫害的园林植物物种,以通过植物自身降低病虫害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并尝试推广及种植。例如,将驱虫草基因导入植物基因组中,使园林植物自身具备驱虫特性。
3.6 其他防治措施
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及实践过程中,研究人员还总结出多种防治技术。例如熏香驱蚊,通过烟熏使部分害虫死亡或起到驱赶的作用;再有其他诱杀技术,应用比植物更具吸引力的事物吸引害虫附着在上边,然后再集中处理,以达到减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效果;应用其他材料杀虫或驱虫,将布条或其他有吸附性的材料浸泡在机油、柴油等油料中,绑在树干位置,当害虫爬行过布条时,由于这些油料对病虫害具有一定的杀伤力,害虫路过不跳腹部或头部触碰到油料导致其死亡;若在害虫回巢后死亡,根据部分虫类残食同类尸体的行为,产生连锁反应,导致整巢害虫死亡。
4 结语
在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中,应用化学防治技术会对园林整体环境造成影响,破坏植物生長环境,影响植物生长过程,且化学药剂会使害虫天敌致死,产生恶性循环。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则可以有效解决化学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有效降低园林植物病虫害,可以通过害虫天敌数量的增加,生物农药投放,人工诱杀等多重手段,降低园林内害虫的存活率,降低病虫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静.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及生物技术应用实践[J].科研,2015(14):143-144.
[2]吴霞.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22):50.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