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间谍都是国家派出的情报高手,打入敌人内部,盗取重要的政治或军事机密。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商业机密(trade secrets)成为各国竞相争取及保护的目标,间谍的角色也发生变化。《纽约时报》去年10月报道,美国出现新的间谍形式,即把公司秘密销售到海外。报道指出,这些间谍大多是公司的雇员,出售公司机密牟暴利。近年来由于高科技、商业竞争激烈,涉及到美国华人和中国公司的商业间谍案件迅速增加,也备受关注。
美国国会于1996年通过一个“经济间谍法”(Economic Espionage Act)。该法案的最大特点是把美国公司内部的信息定义为商业秘密,并用法律加以保护。过去,这些行为一般被认为是商业盗窃,现在则定性为经济间谍,列为刑事案件。如果外国人触犯该法律,可判处最高15年监禁;最高罚款为1000万美元。但是,如果是美国公司盗窃美国公司的商业机密,最多监禁是10年,最高罚款为500万美元。
纽约律师海明指出,经济间谍法涵盖面太广,对公司机密的定义也比较宽泛。许多公司把内部信息都划为商业机密。例如,苹果公司认为iPhone的上市日期属于公司机密,有人提前发布也属于违反经济间谍法。华裔技术人员如果要回国发展,一定要弄清相关的法律,谨慎行事,以免触犯经济间谍法。
华裔专业人士 涉案增加
一名华裔飞机工程师在美国工作多年,退休后去中国为美国公司牵线,从中赚点中介费。美国公司想卖,中国公司想买,此合作属于正常的商业活动。结果,联邦调查局探员将其逮捕,说他偷窃美国的飞机技术,违反经济间谍法。“实际上,美国公司的技术都是过时的技术,仅可用于民用飞机上”。
美国一公司的华裔研究员经常去中国免费讲学,被联邦调查局盯上,FBI探员对其进行调查和起诉,罪名是“把美国的地铁和高铁技术卖给中国”。
在美国大学从事消音技术研究的华裔学者在中国设立分公司,销售该技术,赚了不少钱。他另外一项技术是通过激光在几百米外能够监听到房间里人的谈话。美国调查人员认为这个技术有用于军工的可能,便将其逮捕。
不久前,73岁的波音公司前华裔工程师钟东蕃(Dongfan Greg Chung)因经济间谍罪经陪审团审理后被判处16年徒刑。
中国崛起
美国草木皆兵
海明说,之所以产生中国经济间谍增多的情况,是因为中国崛起后对美国形成竞争压力。实际上,被怀疑的人主要是靠专业赚钱,而不是什么间谍。美国现在是草木皆兵,看到中国有隐形飞机,就怀疑中国偷美国的技术。他透露,去年新泽西的华裔博士生翟田田被送回中国以前,联邦调查局还找他谈话,询问他“接触过高科技没有”。现在,接触到电子、飞机等行业的外籍技术人员,都有可能被调查。“电子邮件被查,电话被监听。这实际上是侵犯了个人隐私。”
也有律师认为,有的经济间谍案是执法机关故意设下陷阱,诱人人瓮。有人从中国到美国购买设备,被认为是间谍,遭到逮捕。“许多华人不了解美国法律,总是按照中国人的思维行事,结果误人圈套。”
去年10月17日,《纽约时报》刊登一篇经济间谍的报道,标题是《新的间谍游戏:公司机密被卖到海外》。报道引述美国情报官员的话说,中国、俄罗斯和印度是最下功夫获取美国最新技术的国家。联邦司法部刑事司助理检察长布瑞友(Lanny A.Breuer)向该报表示:“为了保持创新的领导地位,我们必须保护这些贸易机密。”
科学杂志 质疑定罪动机
《纽约时报》针对经济间谍的报道提到道氏化学实验室(Dow Chemical lab)的华裔科学家黄科学。黄科学在道氏化学实验室从事改进杀虫剂方法的研究,但因为与中国科学家合作发表论文,透露道氏化学公司的杀虫剂信息而被联邦调查局侦探逮捕,被控17项罪名。
不过,美国自然杂志网站()却对此案表示怀疑。报道中说,身为加拿大公民和美国永久居民的黄科学于2010年7月13日被捕,因为美国政府指控黄科学把道氏化学的价值1亿元的有机杀虫剂数据提供给湖南师范大学。
报道指出,黄科学创下一个先例,即“因公开发表论文被指控”。这不是科学家与中国分享研究面对牢狱之灾的第一次。在2009年,田纳西大学的物理学家因为违反出口控制法被判处4年徒刑,因为“他向中国的科学家提供技术资料,并和外国研究生共同研究敏感技术”。
黄科学的问题来自于一篇文章。作为一名共同作者,黄描述道氏化学正在进行的新型杀虫剂的工作和市场开发。美国政府断言,这篇文章包含机密信息(confidential information),发表这篇文章就构成贸易机密的盗窃。
黄的辩护律师杜根(James Duggan)表示,他不承认他的客户盗窃贸易机密,甚至违反任何与道氏公司的雇用协议。黄科学没有间谍的动机,而是希望改善杀虫剂和增加作物产量。“他的动机非常好,而道氏化学的动机是保护它的利益。”
冷战思维 转入新的领域
联邦调查局网站文章认为,世界冷战并未结束,而是转到新的领域,即全球市场。调查局估计,美国每年向外国和国内的竞争者损失几十亿美元。它指出,外国竞争者一般通过下列3种方式寻求经济信息:瞄准或招聘在美国公司和研究机构工作的内线(找与他们来自同一个国家的人);通过行贿、网络入侵、盗窃或在垃圾堆中寻找信息;设立一个与外国公司和美国行业无关的公司,以获取经济情报,包括贸易机密。
联邦调查局网站还设有“经常询问的问题”一栏,回答读者问题。其中,对“瞄准或获得贸易机密的方法”的回答包括:一、盗窃、隐瞒、通过欺骗、诡计的方式带走;二、复印、复制、素描、绘制、照相、下载、上传、更改、销毁、发送、递送、邮寄、传达或运送;三、收取、购买或拥有一个贸易机密、知道这是个被偷窃、没有通过允许而获得的。
联邦调查局局长穆勒(Robert Mueller)已经把反间谍作为联邦调查局的第二项重要任务,仅次于反恐。经济间谍处采取以下措施反对经济间谍行为,如培训人员、发出外展资料、参加研讨会、访问私人企业与执法部门和情报小区合作等。
海明律师表示,美国政府有个技术黑名单,会向有关公司和大学寄发通知,“纽约一些大学实验室研发的技术都在这个黑名单上”。但是,许多大学实验室聘请大量的国际学者,包括来自中国的学者,因此不可能让他们不要接触这些技术。“你不可能说,现在我们要研究机密技术了,请你们回避一下。”有些华人专家根本不知道这些事,碰上就要倒霉。因此,他们一定“要小心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