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山区茶园以纯种为主。除茶树幼龄时期,在行间套种部分农作物或经济作物外,茶树封园后一般不再套种。但近年来调查研究发现,在茶园套种部分落叶果树(茶果套种),与大面积单一种茶相比有许多优势。现将其优点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一、山区茶园套种落叶果树的优点
1. 可以改善茶园小气候
茶树生长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尤其是名优茶对温湿度、光照等条件要求更高。茶园套种果树后,一是光照发生变化,直射光被削弱,散射光明显增强。二是温度相对稳定,每当盛夏高温季节,果树高大浓密的树冠可以为低矮的茶树提供遮阴,减轻高温强光对茶树的伤害;冬季低温时,果树树体可遮挡寒风,其落叶覆盖在茶棚或地表,可减少温度散失,增强茶树的抗寒能力,防止茶园受冻。三是空气相对湿度有所提高。这些均对提高茶叶品质十分有利。
2. 可以提高茶园的生物多样性
单一种茶,茶园生物种类单一,容易导致病虫暴发成灾。为控制病虫害,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使茶园生物多样性遭到进一步破坏,还会影响到茶叶的品质与饮用安全。套种果树后,可吸引雀鸟及其他有益生物,增加茶园害虫天敌的种类与数量,丰富茶园生物多样性,改善茶园生态平衡,进而减轻茶园病虫危害。
3. 可以改良培肥茶园土壤
茶树树形低矮、根系分布较浅,果树树形高大、根系分布较深,两者互补性较强。果树可以吸收茶树无法利用的土壤深层养分,然后通过落叶回归到地表。落叶腐烂后,可以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疏松、改良、培肥茶园土壤。另外,雀鸟在果树上栖息,其粪便也是天然的肥料。
4. 可以美化茶园环境
在基础良好、交通便利的地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茶园环境进行适当改造,提升茶园的观赏性,吸引城市居民前往观光旅游、采摘体验,实现茶旅结合、融合发展,是近年来茶叶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提高茶农收益的有效措施。在茶园套种部分果树,春季繁花似锦,秋季果实累累,既可美化茶园环境,还可增添采摘体验的内容,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延长游客滞留时间。
5. 可以提高茶园效益
在茶园套种果树,虽然会占据部分耕地,但果树投产后,能直接增加果品销售收入。由于果树间行距较大,通风透光良好,果品的产量高、品质佳、卖相好。另外,山区大部分茶园目前以采摘春茶为主,茶园的主要收益来自于春茶。在茶园套种落叶果树,果树春季发青较迟,不会对春茶产量造成明显影响,对夏、秋茶生产也是利大于弊。综合考虑采茶与采果收入,两项合计明显高于单一种茶收入。同时,茶叶遇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减产、减收时,还有果品收入可以弥补。如果考虑旅游观光服务收入,则茶园套种果树的综合效益更高。
二、山区茶园套种果树的注意事项
1. 选择适宜树种,坚持适地适树
山区落叶果树种类很多,如桃树、柿树、枣树、板栗、核桃、樱桃、拐枣、梅树等。在茶园套种时,首先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与环境条件,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最好是选择对当地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本土树种。其次要考虑产品的销路情况,要密切关注市场,选择适销对路的果树种类与品种。再次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如果交通便利可种植以鲜销为主的果树种类与品种;如果交通不便,最好种植干果或适合在当地加工的果树种类与品种(例如拐枣可用于烤酒、柿子可晒制成柿饼)。总之,要围绕提高效益,坚持因地制宜,切忌盲目照搬照抄他人成功经验。
2. 坚持合理密植,实现茶果“共赢”
茶园套种果树,最好结合新建茶园进行。在确定种植密度时,要坚持以茶为主,按照果树生长高度与所需空间,合理确定果树的带宽。坪地或缓坡地茶园,果树带宽以8米~10米为宜,株距以3米~4米为宜。坡度较大的茶园,要依据茶园地形地貌,灵活地确定果树的带宽,最好将果树沿田坎种植。另外,可沿路边、地边、沟边栽植果树,在为茶园提供防护的同时,方便果实采摘、运输。对已建茶园,也可在茶园四周、道路两旁或园内空闲处打窝栽植果树。要通过科学栽植,发挥立体种植的优势,扩大果树对茶树生长的积极影响,减少对茶树的不利影响,同时使空间得到更加高效合理的利用。
3. 提高栽植质量,加强栽后管理
在抓好茶园建设与管理的基础上,对果树栽植与管理也要提高标准、注重质量。一要选择优良果树品种,保证苗木质量;二要打窝施足底肥,适时足墒移栽,栽后树盘盖膜,保证果树栽后成活率高、生长迅速;三要加强栽后管理,及时修剪、施肥、中耕除草、防虫治病,促果树健壮生长、适时挂果,提高果品品质与产量。
4. 采取绿色防治,确保果茶品质
山区茶园生态环境良好,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将提高茶园效益的重点放在“质”上,其次才是“量”,即在提高品质的基础上设法增加产量。在茶园套种果树,更要注重这一点。要在选择优质品种、合理栽植、科学施肥、强化管理基礎上,重点抓好病虫害的绿色防控,要尽量采取农业、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减少化学防治,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确实需要化学防治时,既不能因为对茶叶病虫防治影响果品质量,更不能因为对果树病虫防治影响茶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