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药膳的关注。本文以生活中常见到的药膳饮料鲜汁的特点,剖析西瓜、苦菜、生姜所含的成分,认知鲜汁的制作、加工等方法及功效。从食品营养学观点探索它的药膳效能,并进行客观合理性的评价。
关键词:药膳饮料 鲜汁 特征
中图分类号:R1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217-02
药膳是利用药食不分的种类或一些没有毒副作用、口感较好的中药材制成的食物。是在中医药理论知识指导下,将药物的药性和食物的食性经过合理搭配,烹调加工而成的一种特殊膳食。从传统的中医学的理论看不同的药材和食品各翼,性、味、效能上有其特性。这些膳食即有药物之效能,又有食物之美味,二者相辅相成,起到“食借药力,药助食威”的双重作用。人们在食用这类膳食后,可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药膳还适用于慢性病的调养恢复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预防保健。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膳具有独特的性、色、香、味、形态。它能使人们满足食欲同时补助于生理机能,强壮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发挥对疾病治疗以及身体机能促进作用。根据药食同源的理论,药的治疗效果和饮食的保建作用,味道以及营养的性质相结合成的饮食,充分发挥食疗为主药性为补的作用。
1 药膳饮料:鲜汁
古代食用过的饮料有鲜汁、饮及露三种,它们的形态其制作和食用方法有所区别。
鲜汁:含有某种物质的液体。一般用果实、叶子、子、细根等榨取之得液体后直接喝。
饮:沸水泡喝,熬出来的液体。
露:空气中水汽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发热量(温度一般在0℃以上)而凝结在其上的水珠。
2 鲜汁在药膳学上的活用和食品营养学的接近
目前广泛食用的两种鲜汁的制作法、效能、食用方法、注意事项依据“本草淮言,唐瑶经验方”里体现出的内容加以整理后从食品营养学的观点接屈。
2.1 西瓜
2.1.1 西瓜汁(本草淮言)
(1)西瓜别名:水瓜、寒瓜。
(2)本草学的特征:甘、寒。入胃、膀胱经。有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利小便、清脑、利咽喉功能。胃寒者宜慎服。
西瓜汁又叫天然白虎汤,原食用于阳明热甚、舌燥烦渴、神情昏冒、不寐、语言懒出、脾胃津伤等治疗。目前多用于夏天清热解暑,此外还用于尿急、尿频、尿痛、热淋症等。
材料:西瓜果肉500g。
制作方法:去皮瓜籽,用纱布里抱果肉挤(榨)出得汁。
摄入量及方法:结合自身状况,可自由饮。
效能:多用于清热、祛暑。适用于外感高热、口渴、烦躁、神昏。
食用时注意:脾胃虚寒者、湿盛者不易多服(宜慎服)。
2.1.2 营养组成:西瓜100g里所含的营养组成成分如表1(Table 1)所示
2.1.3 食品营养学的理解
果肉的水分含量比其它果实多,约占91%~95%,可溶性固体粉的多半是游离糖,占5%~9%,果糖含量最多外还含有葡萄糖、蔗糖、糊精。糖分集中在果肉中心,比外围多2%,灰分占0.2%~0.4%主要含钾离子(约150mg%)。西瓜汁里含有瓜氨酸,α-氨基(pyrozolin-N)β-丙酸,丙氨酸,α-氨基酸,氨基丁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苹果酸,乙二醇,甜菜碱,腺嘌呤,果糖,葡萄糖,蔗糖,钾盐,维生素C,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此外含少量挥发性的乙醛,丁醛,异戊醛,乙醇等。由于组成成分里含有瓜氨酸,因此从中医学理论说明它能利于利尿排尿功效。临床上适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上。
2.2 苦菜薑薑汁(唐瑶经验方)
2.2.1 苦菜
别名:苦马菜。
本草学特征:苦、寒。入心、脾、胃经。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2.2.2 生姜
别名:均姜、干姜、白姜、黄姜。
本草学特征:味辛、性温,入肺、胃、脾经。具有促进新陈代谢,重咳、呕吐、头痛、痛风、痛症具有功效。
2.2.3 苦菜生姜汁
很久以前用于对口恶瘡,现在用于阳性癤瘡。
材料:苦菜500g,生姜500g黄酒适量。苦菜为主,补助用于生姜,黄酒不仅能透散又起到调节作用。
制造方法:将洗好的苦菜和生姜,攪烂用干净纱布包好挤出汁液,两种混合即可。
摄入量及方法:苦菜生姜汁30ml、黄酒10ml,加水适量一日饮3次。
效能:适用于阳性的癰、癤、恶瘡症状的治疗。
2.2.4 营养组成成分:苦菜和生姜所含的营养组成成分表2(Table 2)所示
2.2.5 食品营养学的理解
生姜与其它根菜类相比维生素含量偏低,无机物的含量中锌和钾略多,总体营养成分略低。含0.25%~3.00%的精油,其主成分是姜烯,水芹,柠檬醛,芳樟醇,甲基庚烯酮,壬醛等。生姜所含的辣成分里有姜烯粉和姜酮,所以在烹调过程中能消除鱼、肉类中的腥味同时还带有杀菌的作用。又因为生姜的成分里含带有温性,因此可做生姜茶、生姜汤、饮用在风寒引起的感冒治疗上。此外还含有黄色色素-姜黄素以及几种氨基酸,如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和淀粉。
3 结语
“药与食品是同一根源”,中医学历来强调“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汤补”,立足于药食同一的原则,配合药材及药用价值的食物,制造开发多种多样的饮食,利用食品的特性,结合食品学、调理学、营养学、食室忌法等相关知识,根据不同人群类型制造、配制、提供适合的药膳食疗方,其发挥最好效能,达到滋补强身,防病治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使饮食文化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造福于民。
参考文献
[1] 窦国祥.中华食物疗法大全[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24,69~97,207,317,1990.
[2] 翁维健.中医饮食营养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
[3] 安文生.安文生药膳记[M].首尔:韩国药膳教育开发院,2003:57~122.
[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
[5]金同珍.栗德林.余传隆,等.中国药物大辞典[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6]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2004[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