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素质教育新方式:个别化教学与翻转课堂

素质教育新方式:个别化教学与翻转课堂

时间:2022-10-21 09:12: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当今社会可谓越来越重视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渐渐意识到教育对于一个人终生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争论也在教育学界愈演愈烈,而如何在当下的教育体制下实施素质教育也成了最大的问题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向西方的教育体制学习和改革,也不断吸取西方的教学方法和课程理论。2010年以后,个别化教学与翻转课堂的研究开始在学界轰轰烈烈地展开,相关研究成果也愈加突出。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个别化教学 翻转课堂

众所周知,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会考试的学生,却不是世界上最会学习的学生。在中国学生取得许许多多优异成绩的同时,“高分低能”的现象却让我们痛心疾首。近十年来,随着发展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学界也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如何实现素质教育以及如何把素质教育的方法落实到课堂当中?在不断研究的过程当中,个别化教学的方法和翻转课堂的手段吸引了我们的眼球。

一、个别化教学的优越性和方法论

(一)为什么要实施“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对班级授课制的批判和继承。随着资本效率的不断提高,流水线生产成为了当今社会生产的最主要方式。不可否认,当今的教育也是一种“流水线”。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导致了我们的教育必须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共同特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极其僵化的教育体制,一种缺少人文关怀的、机械般的教育体制,我们的孩子就如同流水线上的产品,经过一所所学校的模具复制,最终变成了没有个性的人。在对欧美国家的创新能力垂涎欲滴的同时,我们也开始不断反思,究竟如何才能改善这种模具般的班级授课方式,让我们的教育回归到对知识的探索和人文情怀当中?

传统班级授课的教学方法往往将教师放在一个绝对权威的位置上,看似是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十分到位,实则是一种僵化了的师生关系。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就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民主的社会就要有民主的教育,教师不应该像专制君主一样管理学生。[1]而个别化教育旨在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得以加深,也就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传统教育的另一大困境就是教学评价的单一化,即“唯分数论”。教学评价的单一化是目前发展素质教育最大的困难,评价体系一天不改,教学方式也就无法有突破性进展,最多只是小修小补,无济于事。个别化教学就能够很大程度上依照孩子的个性特点选择课程,教师也能因此采用更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仅从学业成绩评判一个孩子,也同时从诸如体育、艺术、孩子的美好品质方面综合评价一个孩子,渐进地向素质教育迈进。这样培养出的孩子,才是富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而不是流水线上的复制一样的产品。

同时,个别化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首先,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人的自然差异性决定了教育的方向一定是个别化的方向,这是教育的必然要求。其次,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个别化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慕课可以自由发展学生对某方面知识的兴趣。最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突破和实践为个别化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源动力,我们的改革有了理论支撑,才能走得更远。[2]

(二)个别化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尽管教育理论的发展如此迅猛,但是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还仍旧处于瓶颈期,个别化教学的实施也是任重而道远。

目前个别化教学在实施当中遇到不少问题:学校和教师在实施个别化教学的过程当中并未把握精髓,仅仅学到了形式,但在课程内容和评价体系方面并未作出实质性的调整,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无法将新的教学方式落到实处。第二个问题是个别化教学的影响力仅存在于某一学科或某一试点学校或地区,无法扩大影响力。笔者的母校也曾经进行过教学改革,但新的教学方式似乎只对文史类课程起到效果,而对理科课程几乎不起作用。科学的本来面貌其实就是探索求真知的过程,然而在现有的考核升学制度之下,如果给学生探索的时间,教师就无法完成大纲内容,不仅要面临着被批评的危险,而且极有可能断送了学生的“大好前程”。在整个社会都浸泡在“唯分数论”的观念中时,教师个人的力量不可能完成教学改革。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教师往往对“改革”毫无积极性可言,上级一边改革教学方式,一边继续严格执行应试制度,将教师夹在中间,不知何去何从。

依笔者愚见,真正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从考试制度改革开始,完全回归教育本质而放弃考核是不可能实现的,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必须以考核方式确定教学纲领。要想真正实现个别化教学,必须从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开始,只有全社会承认孩子的多元智能,对孩子的多元化、个别化教育才有意义。待多元化考核体系建立起来,要引进一批拥有发达国家教学资历的教师和学校管理团队,加大国家教育投入,对真正的海归人才予以足够的重视和良好的待遇,吸引教育人才回国发展,避免人才外流。

任何改革都需要把握国情,循序渐进。在个别化教学的实施当中,切不可冒进、不可照搬其他国家的方法。

二、走向翻轉课堂

(一)翻转课堂的优越性何在

首先是“混合式”学习:传统课堂只有教师面授,没有学生自主学习,使整个课堂由教师主导,学生没有主动性;网络课程只有学生自主学习,没有教师面授答疑,丧失了教师的监督功能。而翻转课堂则很好的结合了二者的优点,成为一种近乎完美的教学模式。

其次,从人类的认知规律来看,已经接触过的知识如果获得再次深化和总结,对知识的理解会上升一个层面;从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来看,接触过的知识及时重复会记忆得更牢。笔者在上文也提到过,翻转课堂能够最优利用面授时间,直接针对存在的问题,极大提高课堂效率,也给教师一种反馈使之能够不断改进其授课

再者,翻转课堂能够让学生更灵活地根据适合自己的进度来学习(Self-Paced Learning)。如果学生已经掌握现在这一部分的内容,就可以选择看下一段授课视频,加快自己的学习进度,如果还未掌握,可以反复播放本部分内容的教学视频,知道彻底弄懂为止。比起传统课堂当中“低头捡了一支笔就再也听不懂了”的困境,翻转课堂体现出明显的优势:无需教师多次讲解同一内容,学生也可以正常学会应有的知识。

(二)翻转课堂的具体方法

在教学的宏观设计当中,教育者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教学方式。例如有些学生可能更喜欢观看视频,正如有些学生更喜欢读书、听讲座或是完成练习一类的方法。

在学生自行完成了课前学习之后,课堂上除了教师突出重难点、答疑解惑之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自由讨论与小组合作。如果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个课上展示,不仅能让教师了解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参与,真正实现“学生中心”。

笔者在研读外国翻转课堂文献时,发现外国的教育学家非常重视教室的布置,他們将教室的规划布置也看作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硬件。这一点是我们国家的教育者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尽管我们的学生数量真的很多,无法达到想西方国家那样自由摆放桌椅、自由形成小组的程度,但至少教室应当不要太过老旧、布置地更人性化一些。Aaron Sams和Jonathan Bergmann就提出Learning at the Center,这样才能更好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3]

两位外国专家还提出了制作供学生课前学习视频的具体方法。视频以录屏的方式为主,教师需要准备和掌握使用一个录屏软件、一个高质量的麦克风、一台摄像机。按照规划课程、录制视频、编辑视频、发布视频给学生的顺序进行。这样提出具体方式给教师的指引无疑是巨大的,比泛泛空谈要实用得多。

三、结语:素质教育的新出路

新时代的人才,需要新时代的教育,我们生在这个民主自由的时代,何以不能享受到民主自由的教育呢?

首先要改革的便是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无论是上文谈到的个别化教育、翻转课堂,还是最终的结果——素质教育,笔者不断强调,要想教学方式改、课程设计改、考核制度必须先改。如果其他因素先于考试制度改,只能导致整个教育体系脱节,最终达成“换汤不换药”的恶果。建立一个多元评价体系是当务之急,考核内容不仅要包含文化理论知识(facts),也要包含学生个性与品质、爱好与课外活动等内容。

其次就是上文提到的个别化教学、翻转课堂等方法来改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中心、把握学生个性,给予他们想要的、高质量的教育。杜威在他的教育理论中也提倡“做中学”,笔者认为学习仅仅依靠书本一定是不够的,例如学习地理知识,一定要出门去实地考察,或者学习科学知识,一定要从实验中探索,又或者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可以组织学生做课题、采访等。笔者研究英国大学的教育模式,认为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英国大学当中,同一门课有许多不同的课程呈现方式同时进行,分为讲座课(lectures)、讨论课(seminars)、实践课(workshops)、辅导课(tutorials),其中只有讲座课是像我国大学一样由老师讲授知识,大班授课。一次讲座课结束之后会有许多次讨论、实践和辅导课,既保证了教师在知识上的主动性,又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二者结合值得我们学习。

强迫孩子背诵高深的理论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方式,早就应该随着时代逝去,将它留在遥远的古代书斋当中了。

参考文献

[1] John Dewey.Democracy and Education[M].Createspace, 2012.

[2] 司成勇.走向个别化教学——论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历史与逻辑的统一[J].教育探索,2011(2):71-74.

[3] Aaron Sams and Jonathan Bergmann.Flip Your Students′ Learning [J]. Educational Leadership.2013(70): 16-20.

推荐访问: 翻转 素质教育 课堂 方式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