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析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0 20:42: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已经确立,市场竞争越演越烈,企业如何适用形势,稳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主要关注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规,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经济效益审计旨在全面提高企业管理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和合规性应运而生。将从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以及在企业管理中如何开展两个方面探析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经济性 效果性 效率性 应用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定义和必要性

经济效益审计,是以审查评价一定主体或项目经济效益的实现途径与有效成果为内容,通过比较分析明确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目的的专项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审计标准,运用现代审计手段、方式或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管理全过程活动进行审查,分析、评价其资源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从而进一步挖掘企业管理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效益审计在政府专项资金项目上得到全面开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使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看到了光明的前景,所以围绕现代企业经济效益核心开展的经济效益审计事在必行,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1.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催生了从1939年开始的一系列会计规范,并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财务报表审计”,从而“绩效审计”应运而生。而我国自从80年代审计署正式成立以来就开始了对企业效益审计的探索,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综合审计阶段,到90年代的试点阶段,再到21世纪全面展开,经济效益审计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改革,也在逐步完善起来。经济效益审计是按照审计的目的和内容而进行的分类,它在提高企业管理、运行各方面都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是现代审计的一个标志。现代工业的逐步发展并壮大起来,企业经济管理就应运而生了,因此它又成了现代工业的一个产物。

2.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我国企业更加产权分明、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传统企业的综合审计理论与经验已难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要。而经济效益审计作为时代的产物,以推动企业经营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有效性和合规性为目标,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准确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增强了企业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能力,促进了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3.開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发掘企业潜力,创收经济效益的需要。经济效益审计是现代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审计目的、内容、职能和方法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的财务审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审计目的既注重财务活动的真实、合法,又关注改善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收益;审计内容上既审查会计方面的资料,又审查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审计方法上既进行事后审计,又进行事前审计,还利用经济数学方法和现代管理方法。

4.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查找企业漏洞,防控风险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程度的不断加深,全球经济融为一体,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成功的挑战和失败的风险,经济效益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企业决策、计划实施的主要力量,因而其在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经济效益审计能有效分析风险因素,识别风险,帮助企业防范各类风险,实现经营目标。

二、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管理中如何开展

1.经济效益审计项目的选择。审计项目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经济效益审计能否取得实成效,而选好、选对经济效益审计项目,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高度和价值很是关键。所以在选择项目时主要遵循三个原则:(1)预计的审计效果要给企业带来增值效果,一般财务规模越大,管理风险越高,影响力越强的项目增值可能性越大;(2)审计成本要低于增值效果;(3)审计必须有可操作性,过于复杂或存在较高风险的领域或项目缺乏有效性。

2.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内容的确定。经济效益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和日常工作的内容。经济效益审计内容的确定,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诸多方面,主要分为两个主要内容:

2.1管理活动效益审计。管理审计是以改善企业的管理素质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审查被审计事项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等管理职能上的表现,促使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水平以提高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一项管理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1)经营组织审计;(2)经营目标与计划审计;(3)经营决策审计;(4)内部控制审计;(5)经济信息审计。

2.2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审计。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审计揭露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探求堵塞漏洞、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提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1)资本金保值与增值审计;(2)资产使用效益审计;(3)资金使用效益审计;(4)企业投资风险审计;(5)业务经营审计;(6)销售活动审计;(7)成本费用效益审计。

3.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的制定。效益性审计审计评价标准是审计人员衡量和评价被审计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合理的、可达到的业绩标准。所以审计标准的确定是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逻辑起点,对提出建设性意见具有重要的作用。效益审计标准的制定主要考虑三个方面:(1)政策标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它是工作开展的首要依据,以此来衡量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是否符合企业宏观要求,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否保证了企业的长远利益,是否有经济效益;(2)技术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这类标准的时间跨度较大,运用时应考虑各种客观因素的变化,以判断是否存在可比性;(3)企业计划、指针、预算,此标准是经济效益审计中经常采用的一类审计标准,是针对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可比性比较强,也较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水平。

4.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的采用。经济效益审计主要通过经济性审计、效果性审计和效率性审计三个方面展开。经济性审计主要是同等产量如何节约资源,通过数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标杆法等;效果性审计主要是同等资源如何更好地完成目标达到应有的效果,通过调查法、问题解析法、专题讨论方法等;效率性审计主要是如何提高产值与投入的比率,通过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

5.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安排。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分为四个程序。一是准备阶段,确定审计项目后,搜集行业、企业信息的资料,整理汇总,制定详细的审计方案,同时安排审计时间和审计人员(可以选择外聘专家组),下达审计通知书;二是实施阶段,包括审计调查收集审计证据、实施审计测试与分析、编制审计工作底稿、酝酿审计意见四个方面的工作;三是报告阶段,归纳问题、综合分析、讨论审计评价、起草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审定报告、做出结论、立卷归档,一步一步完成设计的报告工作;三是后续阶段,在审计工作完成后,对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后期跟踪,落实对企业漏洞的修补,督促企业问题的纠正,从而改善企业经济效益,巩固审计成果。

总之,经济效益审计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应运而生的产物,对未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企业身处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将审计目标由真实、合法向真实、合法、合理、效益进行转变,与时具进,自我完善,自我创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庄翠贞,马霞珊。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与作用[J]. 中国内部审计,2007.(1).

[2]龚传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模式[J].中国内部审计,2006,(6).

[3]杜建菊,王德礼。经济效益审计[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12).

推荐访问: 浅析 经济效益 审计 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