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青少年学生 异常心理和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 特别规范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B-0041-03
青少年异常心理和行为,指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生理、心理、家庭、社会、教育等多方面不良因素影响而出现的某些超出常规,偏离或违背社会道德、纪律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心理和行为。
青少年异常心理和行为从程度上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不良程度较弱且无恶劣影响的异常心理和行为。例如: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文化成绩较差、缺乏自信、敏感多疑、人际交往障碍、考试焦虑、冲动易怒等。在中小学生中出现此类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通常占问题学生的大多数。第二类是不良程度严重且影响恶劣的异常心理和行为。例如:上网成瘾、叛逆对抗、逃学弃学、自卑抑郁、自闭恐惧、有自杀倾向、早恋或早期性行为、嗜烟酗酒、冷漠亲情、打架斗殴、欺凌弱小、懒惰散漫、撒谎耍赖、考试作弊、攀比炫耀、自控力差、结友不良、夜不归宿、偷窃、赌博、吸食毒品、身陷不良团伙不能自拔等。出现此类比较严重的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对其本人、家庭以及社会的伤害和危害非常严重。
青少年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心理、智力和人格发育和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同时,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思维、智力、行为等出现较大变化,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少量青少年因为年纪轻、经验少、分辨能力差等原因,对各种不良风气无法进行有效抵御,出现了一些异常的心理和行为,这使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遇到了障碍和挫折。青少年学生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加紧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广西青少年学生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及原因
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计划,编制了《青少年异常行为与心理问题调查问卷》,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一)青少年学生存在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43.6%的学生认为身边的青少年存在异常心理或行为问题。
困扰青少年学生的首要问题是“学习问题”,40.2%的学生觉得“学习压力大”,13.2%的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53.6%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或“感觉前途迷茫”。
在“自我适应”“人际关系”及“情感意志”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42.8%的学生自我适应能力差,68.4%的学生不懂得或不善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17.5%的学生情感意志较薄弱。
不良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22.5%的学生“情绪不稳定”,11.3%的学生“敏感多疑”,10.3%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
不良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8.5%的学生“懒惰散漫”,6.4%的学生“粗口骂人”,5.5%的学生“撒谎耍赖”。
(二)青少年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原因
导致青少年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内因主要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因素,重要外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及社会因素等。
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青少年期是人的青春期,青春期青少年的身体虽已发育成熟,但在智慧、认识、情绪调控、社会经验等方面,仍延续儿童不成熟的水准,其在心理能力方面的发展(如记忆、判断、推理等),与身体的发展不相平衡。青春期也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青少年心理上的“断乳”也是一种危机,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和不安,使之经历情绪上的骚动与混乱。
在心理发展上,青少年情感丰富、强烈,但欠成熟和稳定,容易冲动失衡。他们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爱玩好动,广交朋友,但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其意志逐步发展确立,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自制性,但还不完善、不稳定,行动上具有盲目性和冲动性。其智力发展日趋成熟,但认识事物还缺乏全面性,不够稳定成熟。
在人格发展上,青少年的人格表现出“狂飙激进”“行为偏激”“变幻躁动”“爱走极端”“闭锁文饰”“神秘莫测”的特点。幼稚偏狭、行为过激、缺乏自制,成为青少年成长和发展中的常态现象。
在家庭因素方面,有的家长没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与子女沟通不良;有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体罚、责骂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家长亲情淡漠,对子女漠不关心。
在学校因素方面,有的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低效,师生关系僵化,致使学生学习压力大,无心向学,甚至厌学、逃学。
在社会因素方面,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包括黄、赌、毒、暴力等)是导致青少年出现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在基础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策略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将其列入当地和学校的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要根据本地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应统筹安排中小学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对学校的督导评估之中,加强对心理辅导教师和心理咨询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二)学校要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相关工作体制和机制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编制可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心理辅导教师或心理咨询人员。
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时间中安排。
学校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要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强调集体备课,统一做好安排。要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和科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使教师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先行,通过带课题培训与合作研究等方式,推广优秀科研成果。要建设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
2.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学校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教师要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活动、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要具备优良的教学素养,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身心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都要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教师要改革和优化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对学生(尤其是出现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要多一点呵护、多一点宽容、多一份热情,在一视同仁的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不同的阶段可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小学阶段以游戏和活动为主,注重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阶段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素质教育的同时,要突出品格修养教育;高中阶段以体验和调适为主,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2)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3)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信箱,还有网上咨询等,建立心理辅导系统。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为其排解心理困扰,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促进学生管理的科学化。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三)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改善和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等方式,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使家长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自己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社会、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离异家庭”“隔代教育”“孤儿、弃儿”等来自“问题家庭”的学生要予以特别关注,采取有效举措,帮助他们克服和矫正因家庭的不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四)实行传媒过滤,推进社会环境综合治理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青少年喜爱的电影、电视和网络游戏。有关部门有责任对大众传媒进行必要的过滤,选择一些适合青少年的影视作品,依法取缔非法网吧,严厉打击暴力、色情、毒品和赌博等,加大社会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通过以上各个层面的工作,学校、家庭和全社会通力合作,不懈努力,可以促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全面提高心理素质,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预防和矫正青少年学生的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
四、针对青少年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开展特别规范教育
特别规范教育,指在基础教育学校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的,结合对青少年的一般教育方法而又与之有所区别,对症施教,因势利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特别规范性质的,针对青少年不同的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所实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
当前,各地建立了一批专门以有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的青少年为教育对象的教育机构。如:北京东方励志教育中心(广西玉林市南方文武学校)、广东省肇庆市正德青少年教育基地、湖南省长沙市塑才青少年心理辅导学校 、纽特思特(中国)家庭教育支持机构等。这些学校实施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全封闭的特别规范教育,结合实际,对症施教,因势利导,创建出各具特色的比较适宜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教育模式。
例如,北京东方励志教育中心(广西玉林市南方文武学校)创立了“GXL”(即“感化、行知、乐学”)教育模式。该校采用此法矫治“网瘾”,具体做法如下:(1)感化——心理教师进行心理疏导,与学员一起探讨互联网知识、网络应用方法,通过心理剖析、人生观讨论、行为教育、教官与学员共同生活等方式感化学员。(2)行知——进行严格的军事化训练,促使学员磨练意志,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律性,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团队意识,提高责任感。组织野外拉练,使学员认识大自然,认识自我,提高野外生存能力。组织各种活动,使学员学会互助互爱,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自理,提高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3)乐学——让学员在快乐中学习,从学习中找到快乐。实施亲情教育、开放式教育,教师有目的地和学生一起玩乐,在玩乐中引导学员,循循善诱,使学生达到到好学、乐学的境界。
此外,广东肇庆正德青少年教育基地实行“六位一体”教育模式,湖南长沙塑才青少年心理辅导学校采用“七位一体”教学模式,纽特思特(中国)家庭教育支持机构创立体验式家庭教育课程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效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以上所述的先进教学方法或教育模式通常具有以下共同特点:(1)采用全封闭、准军事化教育形式,隔断不良因素干扰,进行诱导,促使学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强化心理辅导,从感化入手,开展意志训练、体能训练和素质拓展训练,促使学员经历艰苦磨练,坚强心智毅力,健全人格发展。(3)优化教学方法,进行小班化、“家庭化”或“一对一”精心辅导,促使学生快乐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体验成功,立志成才。(4)综合开展亲情感化教育、感恩励志教育、法纪道德教育、文娱劳动教育、家庭教育和家长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感受美好,远大志向,增长才智,健全道德法纪观念。
这些先进教育方法具有可贵的学习和应用价值。
注:本文系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委托重点课题《在基础教育中针对青少年异常行为开展特别规范教育的实验与研究》(编号:2011AA024)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