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在我国迅猛发展,青春期孩子接触网络的机会与日俱增,尤其是目前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计算机网络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也影响着青春期孩子还尚未完全形成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青春期孩子上网的利弊问题也随之凸显,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计算机网络对青春期孩子性教育的双重影响,并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提出发挥计算机网络对青春期孩子性教育的积极作用的基本思路,并就克服计算机网络对青春期孩子性教育的消极影响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旨在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引导青春期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青春期性教育;影响;对策
【课题项目】云南省教育学会教育教学课题 YB2014027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131-03
计算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我国上网用户总数已达4.85亿人。其中,网民学生占群体中的33.2%,是网民人群的主体。网民规模居世界第一,我国互联网处在关键时期,上网已成为青春期孩子学习、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1]。因而,研究网络环境下青春期孩子的健康成长问题,成为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特征
计算机网络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网络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网络社会是人类在网络上的体现,而人们已身处网络时代,青春期孩子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技术同时又体现为一种生活环境的计算机网络,其具有的基本特征如下:
(一)虚拟性与隐蔽性
计算机网络是以现代科技为基础、以符号化的形式表现的虚拟社会。在计算机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间接的交往,不是直接的面对面的交往。现实社会中的诸多特征,如姓名、年龄、性别、学历和社会关系等都被“淡”去了,甚至可以随意更改,人们的行为也因此具有了“虚拟隐蔽”的特征。上网的人可以把现实中的自我隐蔽起来,以一种完全不同的虚拟形象出现在网上。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可以在网上扮成一个妙龄少女向她的求爱者发出甜言蜜语。
(二)开放性与国际性
网络社会的开放性是指网络无边界、无中心,而现实社会总存在着州界、国界、省界。由互联网构成的网络社会则是一个没有物理边界的空间,人们无法确知网络始于哪里,终于哪里,人们在网络上打交道的只是一个个网址,在网络上跨国、跨地域发布或阅览信息,并不需要办理所谓的出入关手续,你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网点的计算机荧屏前,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事件或信息,你可以将自己的观点、思想融入到“无限”的计算机网络群体中,你的思想和情感将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流动跨越时空、地域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三)自由性与民主性
计算机网络是采用分布式的网络结构组建的,因此它没有层次,没有中心,也没有上下级关系,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社会就有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人们因兴趣、爱好、需要等而自由地分化,这样就弱化了个体对社会及权威的相对依附,使更多的个人和群体从中享受到民主和平等。人类在走过法律、金钱面前人人平等的艰难历程之后,将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步入一个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的网络时代。
(四)形象性、难控性、互动性
1、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接受外来信息的83%是通过视觉感官获得的[2]。计算机网络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等特点,可以为人们提供逼真的表现效果,极富有感染性。人们在计算机网络上可以创造出一种活跃、轻松、愉悦的教育情景,使严肃呆板的东西变得生动有趣,让人们在生动直观的教育中思想获得升华。
2、计算机网络的难控性,表现为网络的这种不可控制性。计算机网络上的信息是公开的、共享的,即只要通过某台联网的计算机就可以自由地接受和传播信息,其过程无需登记,完全匿名,因而个体行为很难控制。
3、计算机网络融合了传统媒介(单向)和网络媒介(双向)传播的特点,成为一个个人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统一体。在网络上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异步传播或同步传播,既可以漫步世界,又可以发表见解,从中体会到传播者和观众的双重身份和乐趣。
二、计算机网络对青春期孩子性教育的双重影响
计算机网络对青春期孩子性教育方面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概括地说是双重的,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达到一个完好的状态。我国的教育方针也明确提出要将青春期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四有”新人。因此,探讨计算机网络对青春期孩子性教育的双重影响就显得迫在眉睫。
(一)计算机网络对青春期孩子性教育的积极影响
1.计算机网络的超时空性为青春期孩子扩大了交往面
网络世界展现给青春期孩子一个全新的社会交往空间:跨越大洋彼岸,超越性别、年龄、职业、身份和地位。这为青春期孩子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和一个平等对话的通道,并能借助网络释放自己的各种心理压力。许多网站专门提供各种类型的交友服务,青春期孩子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工作的需要、学习的需要交到自己想交的朋友。网上交友相对安全、轻松,许多人乐此不疲。
2.计算机网络拓宽了青春期孩子性教育的求知途径
互联网世界是个信息极端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互联网有获取知识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青春期孩子性教育的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为青春期孩子现代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二)计算机网络对青春期孩子性教育的消极影响
1.网上交流的无约束性、隐蔽性,易使青春期孩子道德感淡化
网络交流的隐藏性使传统社会行为规范失去约束力,不少青春期孩子在网上聊天时语言粗俗,侮辱他人等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网络的隐蔽性也使网上犯罪,如网上诽谤、盗用信用卡、网上诈骗层出不穷,黑客入侵、制造病毒等案件逐年增加,而网络犯罪的行为主体却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网上交流的无约束性影响了青春期孩子性教育无规范的形成。
2.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网络,青春期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易受影响
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空间存在很大反差,人们网上交往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使青春期孩子习惯于用数字化、符号化的思维方式对待真实的社会,人与人的交往变得冷漠无情。过分沉湎于网络,会出现“网络成瘾综合症”,他们变得与周围的人没话,把自己封闭起来,性格孤僻,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有的青春期孩子整天泡在网上,荒废了学业。
三、充分凸显网络作用,引导青春期孩子健康的性教育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目前,网络虽然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人们前所未有的难题,但从根本上讲,网络毕竟是人类信息技术的一次重大发明,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而且网络本身的发展速度也说明它是适应社会需要和人类生存需要的。在网络时代,应该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措施,教育、引导青春期孩子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上的性教育资源,让网络成为青春期孩子性教育健康发展的杠杆。
(一)政府应加大力度,完善网络政策法规,监督管理好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
政府应当全面整治网络不良信息,承担起统筹决策、宏观管理的职责,加强其监督和管理功能,建立网警队伍,对互联网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应加快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法规,监督好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各部门应各尽其责,依法对互联网信息内容实施监管。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予以处罚等。
(二)应净化青春期孩子上网的社会环境
网吧是目前我国青春期孩子进行不良网络活动的主要场所。针对目前网吧作为我国青春期孩子上网的主要社会场所,有关部门必须切实制定对策与措施,防患于未然。公安、文化、工商和电信部门的网络监管人员应当各司其职、明确责任,对网吧进行检查监管。要求网吧经营者必须严格按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营业,上网者一律凭有效居民身份证,严格限制未成年人上网,督促网吧安装过滤器等软件,防止青春期孩子访问非正规的性教育网站。
(三)有关部门应创建高质量、生动有趣的青春期孩子性教育网站
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应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迅速建设一批使孩子既能正确认识“性”,又不是粗俗、淫秽的中文网站,让青春期孩子不仅有自己喜爱的,符合自己身心健康发展要求的性教育网站,而且可以随时在网上获取丰富的先进思想和教育资料。创建高质量网站,也是保护国家文化主权、维护民族尊严、保护民族语言文化的措施。应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如法国、日本等国的作法,加快本国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高抵御能力。因此,面对我国这样一个有着巨大开发潜力的网络市场,我们必须借鉴别国成功的经验,搞好我国的网站建设,在人们学习网络知识及其应用的同时,也尽可能多地接触到我们民族的语言,以增强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尊与自信[3]。应该加紧建立专门性的为青春期孩子服务的网站,组织有关专家开发青春期孩子思想教育软件,积极推进青春期孩子思想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根据青春期孩子的特点,通过学习、交友、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网上论坛等推出一些有益青春期孩子性教育的活动,提高青春期孩子的免疫力和判断力,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
(四)全社会网络从业的人员、服务机构、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经营者、应当自律
网吧等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经营者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行业自律,接受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不经营有损青春期孩子健康成长的游戏,自觉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进行的社会监督;同时,在政府官方或教育网站上设立网络安全专栏,让家长学会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健康安全上网。
(五)构建规范的网络伦理、全面提升网民素质
计算机网络作为虚拟社会载体,网络社会的伦理规则应充分酝酿建设,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网络伦理规范的研究和探讨,构建和规范网络伦理,为青春期孩子在网络上学习性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面对我国日益扩大的网上一族,网络管理部门一定要重视对他们的教育,同时,要加大网上宣传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力度,帮助青春期孩子提高自我抵制网络文化中不良因素影响的能力。
(六)学校应建立一支能适应网络时代教育者队伍
学校利用校园网开展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同时,针对部分青春期孩子网络成瘾问题,学校要建立救助网站,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和指导援助热线,帮助青春期孩子学生认清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危害,认清自身的需要,引导他们端正上网的态度,并在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现实生活方面给予心理指导,使他们辩证处理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的关系,达到心理的平衡。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语言、使用网络语言的心理;培养青春期孩子的自律能力
计算机网络社会是一个多元价值共存、无中心的资源共享社会。网络的网民都是以个体形式参与其中,面对各种文化和信息理论交织纷繁、各种论断莫衷一是、各种诱惑比比皆是的时候,理性与冲动较量时,在没有人监督和帮助的情况下,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全凭个体的自律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开设校园网站、教师和学生的个人主页等形式来对教育青春期孩子进行性教育。使孩子明辨是非,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5]。
(八)加强青春期孩子的是非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计算机网络是开放的,网上信息鱼龙混杂、难以分辨;网上信息污染日渐增多,诈骗行为、虚假信息等防不胜防;网上病毒、网上黑客等网络犯罪行为大量存在。青春期孩子在实际上网过程中面对如此复杂以及缺乏有效管理和未保护的网上环境时,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很不容易。因此,在教学方面,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教师要加大对学生分析和判断能力的训练和指导,同时学校应加大社会实践的教学力度,让学生能经常走出课堂,参与和了解社会,增加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减少主观上的盲目,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逐渐成熟的眼光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并作出正确的选择;同时引导青春期孩子学习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法律、法规。
(九)家长应当提高自身的网络能力素质
家长对青春期孩子上网既不能一律简单禁止,也不能纵容不管,应采取有效办法控制青春期孩子上网,家长还应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
一言以蔽之,互联网对青春期孩子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二者都不能忽视。让我们未雨绸缪,早作准备,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让青春期孩子的性教育能够正确面对网络,利用网络,加强对青春期孩子上网的监督及指导,教育青春期孩子懂得有利于社会、关心公益是规范网络活动的最高行为准则,从而减少甚至消除网络对青春期孩子心路历程的消极影响,使青春期孩子真正享受网络给他们带来的各种便利。同时,只要我们帮助青春期孩子对虚拟世界有清醒的认识,让他们养成对待网络的正确态度和行为反应,网络世界的明天还是十分灿烂的,网络也将真正成为有利于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第1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新华网.2005-07-21.
[2]孙月圣.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5,(10).
[3]彭纪南.因特网引发的社会问题探要[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
[4]沙江.互联网络与青春期孩子[j].开放教育与研究,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