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内关于各阶段教育信息化研究保持较高热度,但专门针对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较少。为更好推进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本文深入地对区内小学示范校的28位校长进行调研,并比对《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构建出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模型,且提出切合实际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小学校长 项目建模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9-0005-01
1.研究背景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等精神下,为了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及信息化领导力提升,教育部制定“校长领导力标准”,其可促进“深度融合”发展,分为三个基本理念、三个基本要求及四个实施建议。
经各市教育局遴选推荐,自治区“能力提升工程”管理办公室审核,广西“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实验区及广西“能力提升工程”示范校。将其作为推进区内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后课堂应用的重要手段,强调建立校本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学习应用机制,希望示范校优先试用及发展,不断创新,以推动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面提升。28所小学示范校在全区具有代表性,因此研究成果对其他小学发展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供经验。
2.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模型构建
为保证模型科学性,综合“校长能力标准”基本要求,先前学者研究成果,培训专家、导师、小学校长等意见,构建出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模型如下:
3.目前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存在问题分析
(1)与校外教育力量信息通道不畅,组织评估能力欠缺
校长与师生及同行交流的整体平均水平较高,但与家长、校外专家及学者交流程度的平均分为2.16、1.97分。67.74%校长认为信息技术对学校整体发展作用非常大。但53.12%校长实际推行信息化工作采取比较支持,循序渐进态度。校长对信息化相关政策制度及专项经费评估的整体能力欠缺,平均分为1.88、2.09分。
(2)组织校本培训难以切合教师实际,资源质量难以保障教学需求
每学期开展1-2次校本培训学校占46.88%。多数表示训后信息化资源使用情况一般。在经常传达任务采用方式调查中,大部分校长先会用QQ或微信、面对面、邮件,其次是专门系统。
(3)制定规划经验不足,难以把握规划主体与核心内容
仅25%校长让全体教师参与规划。大部分校长组织制定时先考虑教师相关培训、上级政策及学校经济、学生信息资源获取,其次是信息化设备及资源常态化使用制度、便于后续管理。仅9.4%校长表示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纳入教师考核并形成机制严格执行。
4.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策略
(1)邀请校外人员参与信息化教学活动,健全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评估体系
可建立QQ、微信群等与家长交流,邀请其来校观摩、参与学校信息化教学活动。多渠道实现高等院校与小学的双向融通,积极联系、接纳师范生进校实习、见习。提供与校外专家、学者沟通交流平台。
可綜合国家政策、当地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校内现状,组织制订信息化相关政策制度及专项经费评估指标体系。
(2)组织教师制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计划,建立资源建设激励机制
可鼓励教师参与培训计划制定,定期根据实际遇到问题进行调整。尽量做到分批分次,讲练结合,让教师选择内容。
建立激励机制,如:在绩效考核中给予相应的加、扣分,设专门奖励经费等。骨干教师可辐射带动建立符合需要的校本资源库,资源质量及归类也很重要。
(3)给予借助SDP制定规划方法的培训,做好规划的反馈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尝试给予借助SDP理论制定规划练习与反馈的培训。为保证规划执行力,制定前让教师明白自己在规划中的地位,清楚制定流程;制定中需全员参与制定全程;制定后需对内容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EB/OL].
[2]关于公布广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实验区及示范校名单的通知[EB/OL].
[3]陈建华.作为发展过程的学校发展规划[J].教育发展研究,2004,(11):14-17.
作者简介:
王莹(1990.5-),女,汉族,陕西延安人,任职于广西城市职业学院,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