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不算漫长的国家历史中,波士顿算是一个文化名城,与喧嚣的纽约相比,它显得古朴而宁静,与具有热烈亚洲色彩的旧金山相比,波士顿又更多地呈现出欧洲情调。波士顿也是美国的“古都”,有“美国的雅典”之美称。在这个特别的城市中,有一座博物馆,它与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圣彼得堡的爱尔米塔什美术馆齐名,为世界四大美术馆之一,这就是美国最负盛名的波士顿美术馆。凡到波士顿的人,不看波士顿美术馆的几乎没有,更有专程而来的。波士顿美术馆的外观是希腊建筑样式,静穆庄严。馆内分亚洲、埃及、希腊罗马、雕塑、绘画、工艺、纺织品、现代艺术等8个部门,共178个展室。中国美术、日本美术、埃及美术和印象派以来的绘画,是该馆最重要的收藏。其展厅面积之大,庭院之美,以及130多年以来收藏艺术品之丰富,令参观者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波士顿美术馆亚洲部的收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以收藏中国、日本、印度等国的作品为主,其拥有10个中国文物陈列室。在古代绘画馆里,赫然陈列着许多珍罕的中国历代书画精品。本文笔者特遴选了一些与读者共赏。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长卷 绢本 设色 纵51.3厘米 横531厘米
此图描绘了从西汉至隋朝十三个皇帝的形象。画家力图通过对各个帝王不同相貌表情的刻画,揭示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那些开朝建代之君,在画家笔下都体现了“王者气度”和“伟丽仪范”,而那些昏庸或亡国之君,则呈现委琐庸腐之态。画家用画笔评判历史,褒贬人物,扬善抑恶的态度十分鲜明。人物造型准确,用笔舒展,色彩凝重。此图经历代内府或个人收藏,清末落入汉奸梁鸿志之手,流入国外。
阎立本(601-673年),唐代雍州万年人。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相。擅长书画,最精形似。曾画《步辇图》等,作画所取题材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是古典绘画中的重要作品之一。所画宫女,曲眉丰颊,神采如生。用墨而有骨,设色奇特而有法。描法富于变化,有粗有细,有松有紧,用笔也较顾恺之细密精致,富有表现力。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
绢本 设色 纵29.3厘米 横122.7厘米
据考证此图为北齐杨子华创稿,唐阎立本再稿,作品描绘了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等十一人共同刊校国家收藏的五经诸史的情景。画卷上人物分为三组,第二组即居中一组是全卷的中心,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描绘了士大夫四人坐榻上,或展卷沉思,或欲离席,或挽带留之,神情均极生动,细节描写,俱尽精微。榻旁围列女侍五人,或展书,或提酒壶,或拥衣囊,顾盼生姿。居右一组,一学者坐椅上奋笔疾书,侍从二人托纸砚,一人执书卷,身后女侍二人,最右端则有一少年侧立,捧经书阅读。居左一组,为奚官三人,马两匹,一灰一黑。画中人物,神态各异,整幅长卷用笔纤细,刻画精致,有张有弛,生动逼真。作品显然吸收了顾恺之、张僧繇等前代画家的长处,技艺精湛。
杨子华(约515—586年),北齐著名画家。是北齐世祖高湛的爱臣,北齐世祖时(561-565年)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善画贵族人物、宫苑、车马,所画马尤其生动逼真,据传他在壁上所画之马甚至令观者产生夜间听到马索水草而嘶鸣的幻觉。时有“画圣”之称。北齐世祖使其供职宫廷,非有诏不得予外人画,成为专门的御用画家。他所画人物形象丰满圆润,有别于顾恺之的“秀滑清丽”,他的画风影响到唐代,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杨子华也向被认为是牡丹圣手,苏轼面对其所绘制的牡丹曾发出浩叹:“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杨子华。”杨子华在长安等地画了很多的壁画,但到今天都已经了无踪迹。这卷传为宋临的《北齐校书图》,是我们今天唯一能见到的杨氏风格的卷轴画。
张萱《捣练图》
绢本 设色 纵37厘米 横147厘米
此图是盛唐时期的一幅风俗画。画面表现宫中仕女加工绢丝的场面。全图12个人物,共分三组:起首是捣丝,中间是理丝、缝合,最后是把绢拉直、熨平。画中人物有坐有站,有高有低,动作连贯,自然合理,富有节奏感。人物全神贯注,仿佛惟有捣丝之声可闻。若干细节描写也十分精微生动,生活气息甚浓。妇女形象均为服饰艳丽,丰颊硕体,线条匀细。设色柔丽,以重彩渲染,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体现了盛唐以后仕女人物画的典型风格。此画传为宋徽宗赵佶所摹。
张萱,唐,长安(今西安)人。开元(713-741年)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在画史上通常与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画家周相并提。唐宋画史著录上记载张萱的作品计有数十幅,不少还一再被许多画家摹写,但出于张萱本人手笔的原作,今已无一遗存。历史上留下两件重要的摹本,即传说是宋徽宗临摹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此幅《捣练图》卷。
佚名《文姬归汉图》
册页 绢本 设色 纵24.4厘米 横22.2厘米
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画《文姬归汉图》存世版本多达八个:南京博物院藏明、清摹本各一幅,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和纽约大都会艺术馆各藏一幅,日本奈良大和文化馆藏一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幅,瑞士苏黎士私人藏一幅以及至今下落不明的“艺林本”。
波士顿美术馆所藏的此幅《文姬归汉图》,描绘了汉末蔡文姬被匈奴人掳去,后由曹操派人接回中原的历史事件。这一题材成为众多诗人和画家的创作素材,而且多带悲伤的情调。此图却不大相同,文姬与丈夫左贤王各骑一马,怀中各抱一个孩子,正在行进之中。文姬面容饱满,神情安详,左贤王则回首顾盼,面露微笑。夫妻情深溢于言表。两匹马慢跑前行的动态,为整个画面增添了欢快的气氛。线条细柔,设色清丽,形象刻画真切感人。此《文姬归汉图》原为长卷,后割裱册页装,分为18册,又题名《胡笳十八拍》,此图为原《文姬归汉图》册页中仅存的一页。
苏汉臣《妆靓仕女图》
团扇 绢本 设色 纵25.2厘米 横26.7厘米
此图中描绘一对镜理妆的女子,妆具的旁边有一个小木架,木架上摆放着一具插着鲜花的花筒。图中画一正在梳妆打扮的仕女,其面部形象通过镜面表现出来,仕女的神情娴静而略带忧伤。又以零落的桃花,几竿新竹以及水仙衬托出人物的心境。画面清丽,用色柔美,体现了作者敷色鲜润的特点。苏汉臣是两宋之际的著名宫廷画家,以人物画见长,此图的构图以及人物特征都体现了南宋特色,大约作于12世纪中期。
苏汉臣(1094—1172年),南宋画家,开封(今属河南)人,徽宗宣和间任画院待诏,高宗绍兴间复职,孝宗隆兴初(约1163年)授承信郎。所绘人物、仕女及佛道宗教画,用笔工整细劲,着色鲜润。尤擅描绘婴儿嬉戏之景和货郎担,情态生动。存世作品有《货郎》、《秋庭婴戏》等图。
文徵明《积雨连村图》
立轴 纸本 纵87.9厘米 横29.1厘米
此图笔墨疏简,属于“粗文”画风。远山用笔轻柔淡润,随意勾出山体轮廓,再略施渲染,以浓墨点苔。近树和中景树木亦用墨点成,或浓或淡,而疏密不显,呈平面感。
文徵明(1470-1559年),明代著名画家。原名壁,字徵明,号衡山居士。42岁起以徵明为名,更字徵仲。因他祖籍湖南衡山,人称文衡山;又他曾任翰林院待诏,又称文待诏。文徵明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同为“吴门四才子”,是“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画史上亦将其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文徵明的绘画,兼长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项,其中山水尤精。画作有粗笔和细笔两种风格,均极具韵味。他是沈周的弟子,传统功力深厚,笔墨精到。他一生过着舒适的士大夫生活,创作视野较窄。他的作品有两类:一类是苍郁茂盛、氤氲淋漓的小墨山水,风格粗放,如《山雨图》、《古木寒泉图》等;另一类是秀丽工整、典雅细密的青绿山水,章法严谨、疏密有致,颇具书卷气,如《万壑争流图》、《兵赏斋图》等。
佚名《荷亭儿戏图》
团扇 绢本 设色 纵23.9厘米 横25.8厘米
此图描绘了夏日庭院中七个正在嬉戏的小孩,他们手执红杖、小鼓、树枝,喧闹打斗。凉亭中,一位妇人一边抚拍着榻上的幼儿,一边似乎正在回头叫孩子们不要打闹。神态写实逼真。妇女的装束反映了南宋的衣饰样式。凉亭内外的结构、布置,刻画得很细致。旧传为五代王齐翰作,但从风格看,应为南宋作品。
鲁宗贵《橘子葡萄、石榴图》
册页 绢本 设色 纵24厘米 横25.8厘米
这是一幅有确切题款的南宋作品。画中橘子、石榴和葡萄,象征多子多孙的美好愿望。因此亦称《吉祥多子图》,此图用色精细、沉着,写实性极强。在左半部石榴叶上有不规则的“鲁宗贵”款署,题字极小,隐约可见,在留传下来的南宋作品中,很少有鲁宗贵题款的作品,此图殊为珍贵。
鲁宗贵,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室筠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善画花竹鸟兽巢石,描染极佳。尤长写生,鸡雏鸭黄,最有生意。绍定年(1228—1233年)画院待诏。《绘事备考》著录其《金葵翠羽图》、《竹枝山鹧图》等30件作品。传世作品有《夏卉骈芳图》册页,现藏故宫博物院。《春韶鸣喜图》著录于《浙江古代画家作品集》。
赵令穰《湖庄清夏图》 长卷 绢本 设色 纵19.1厘米 横161.3厘米
这幅作品描写夏天南方暮霭笼罩的情景。开卷是湖庄临岸,垂柳拂溪;岸上绿树成荫,远处烟水迷蒙;路转溪头,又见绿树环抱中数间村舍,屋后一片林木,在烟雾笼罩下,横向舒展,时隐时现,更增加悠悠然的灵动气氛,充满着梦幻般的诗意。卷末近景描绘三株姿态各异的大树,与卷首树木相呼应,卷尾自识“元符庚辰(1100年)大年笔”。这幅画虽然没有高山峻岭,但画家通过树木、村舍、湖塘、小径和低垂的清晨雾气,构成迷蒙幽深的意境。在构图上突破了五代以来山水画全景式的构图结构,而转向为对大自然的局部特写,这种空灵的画面布置,后来成为南宋画家普遍采用的构图方式。《湖庄清夏图》在画法上,远处陂陀不用勾皴,而以湿笔一笔画过,为画面开拓出更加深远的空间。画家对景物捕捉之敏锐,令后人赞叹不绝。
赵令穰,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字大年,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宋太祖五世孙,官崇信军节度观察留后,追封荣国公。他擅画设色平远小景,风格清丽,笔墨柔润。据说画风近似于画小景著名的画家惠崇。由于宋朝制度规定,王子不得无故出城,因此赵令穰只有利用一年一度朝陵的机会,才能接触一下自然风光。作为山水画家,这是十分悲哀的事。所以他的山水画多局限于两京(开封、洛阳)的郊外景物。他每有新作,有人还讥讽说:“此必朝陵一番回矣”。尽管如此,他却有本领把郊外乡村的平凡景物,变成朴实迷人的艺术,使人不得不佩服。
李赞华《东丹王出行》绢本 设色 纵27.8厘米 横125.1厘米
这是一幅表现人物鞍马内容的画,画中绘有六人骑在骏马上,他们各具姿态,衣冠、服饰、佩带皆因身份的不同而各异。马则矫健、丰肥,左右顾盼,慢跑前行。东丹王在马背上手握缰绳,面带忧郁,若有所思,情绪正和他弃辽投后唐的处境吻合。人物及马的线条描绘细腻精良,赋色华丽,尽显宫廷绘画之特色,构图布势前后照应,疏密相宜。整个画面人物和马的动态形成一种行进的韵律。卷末有无名氏题“世传东丹王是也”,书风近宋高宗赵构。李赞华自投后唐明宗后,长期居住在中原,其画风对后世影响很大,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均有著录与评价。从文献著录来看,此卷是接近李赞华画风的一件精品。
李赞华(899-936年)(五代·南唐),本名耶律培,小字图欲,契丹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926年契丹人灭渤海国,其被册封为东丹王,统领渤海国旧地。阿保机死后,次子耶律德光继位,耶律培受到监视,其恐遇不测,长兴二年(931年)投奔后唐。后唐明宗赐姓李,更名赞华。曾官怀化节度使,瑞州、慎州观察使等。所写贵人酋长胡服骑射,皆称珍华。评者谓其“马尚丰肥,笔乏壮气”。《五代名画补遗》则谓其“画马骨法劲快,不良不驽,自得穷荒步骤之态”。元代朱德润题其《射鹿图》云:“笔法圆细,人马劲健,真有盛唐风韵。”
赵佶《五色鹦鹉图》绢本 设色纵53.3厘米横125.1厘米
这幅《五色鹦鹉图》是玛丽亚·安托瓦内特·埃文斯基金会(Maria Antoinette Evans Fund)1933从日本画商 Kojiro Tomita 处购买入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此画在宋徽宗的作品中是数一数二的代表作。图绘折枝杏花两枝,枝头栖五色鹦鹉一只,整个画面色彩协调,技巧纯熟,用笔细劲工致,设色浓丽,树枝的勾线很结实,用笔富有变化。下笔较重,微露钉头,变化自然,妙在其中。
赵佶(1082-1135年),北宋徽宗皇帝, 在位25年,他称得上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这位亡国皇帝政治无能,但是艺术造诣极深,吹弹、书画、声歌、词赋无不精工极研,堪称一代大家。平生著作极多,都散佚无存。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图。有词集《宋徽宗词》。赵佶的书法更是一绝,杂糅各家,取众人所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
(责编:唐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