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钢琴教学中音乐美感的培养

钢琴教学中音乐美感的培养

时间:2022-10-20 13:30:11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当前,钢琴教学往往过于注重弹奏技术的训练,忽略了音乐美感的培养。笔者认为,应从音乐作品的内容、节奏和速度、弹奏的听觉出发,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准确再现音乐形象,提高审美意识。

[关键词]钢琴教学 音乐形象 音乐信息 音乐美感

钢琴世界,用行云流水般的音符阐释浪漫情怀,完美的音效、精彩的演奏,给我们超值的音乐享受。乐器之王——钢琴,从被发明以来就给人类的精神世界带来缤纷绚烂和无限的精彩。然而,在现代的各种钢琴教学领域往往“重技轻艺”,忽略了钢琴弹奏中音乐美感的培养。在钢琴教学中,经常注重于手型的规范、指法的准确、触键的力度大小、声音的均匀,以及速度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学生在学琴过程中,也只是尽力模仿教师,按照教师的要求力求把乐谱弹得准确。长此以往,学生对这种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没有多大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和逆反心理。即使弹奏技术较高的学生,弹奏练习曲或乐曲比较娴熟,但她们表现出来的音乐却是平淡无味,缺少活力和创造力,缺少音乐美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平时的钢琴教学过分强调弹奏技术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美感的培养。

钢琴自从被发明以来,就是作为一种音乐表现艺术手段的工具,来抒发弹奏者或曲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描述一定的音乐形象。诚然,弹奏者要掌握必需的弹奏技能和技巧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但是,有些钢琴教学领域却在有意无意当中,把掌握技能和技巧作为了唯一的或最终的目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更注重技能、技巧的练习,而对音乐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和所阐述的音乐思想理解得不够深入。

国内外一些著名的钢琴教育家,往往并不单纯地关注技术难点或单独规范手指及弹奏姿势,而是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认识音乐的情感、感受音乐的风格和思想表达上。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并不是仅仅注重单纯弹奏技术的学习,而是侧重于教师的手指如何有感情地表现音乐,弹奏出的声音以音乐的情感表现为标准。这样,学生就可以摆脱内心的紧张,手指也会变得放松、自然、灵活。教师以这种方式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消除单纯弹奏音符和音乐记号的枯燥情绪,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对音乐作品美感的追求。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方面来渗透对学生音乐美感的培养:

1.明确作品的音乐内容。“言为心声”、“歌以咏志”,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有创作环境和时代背景,都会描写一定的音乐形象、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在各类钢琴教材中,每一首音乐作品都应抓住作者所要描写的事物或场景。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能够告诉学生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和速度,用何种情绪下键,应该追求什么样的音色来达到作品的要求,怎样体现曲作者的创作风格风格,把音乐作品的内容贯穿到每一个小节的教学中,从而使学生避免练琴的盲目性,达到技术与音乐内容的完美统一。

2.注重弹奏中的音乐听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是指接受声音、分辨声音的能力,听觉在钢琴学习中占有主要的位置。弹奏音乐作品对听觉的要求主要是强调对声音、音色的追求,以及曲调感、节奏感和多声部音乐感等。要让学生学会聆听自己的琴声,听时要充满对音乐形象的追求和想象,努力辨别自己弹奏的声音是否符合音乐内容的要求。另外,声音与触键方法紧密相连,学生学会了聆听自己的琴声,才能准确弹奏每一个音符,准确表达每一个乐句,正确运用各种音乐记号。才能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弹奏不断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完善音乐形象。

3.培养准确的节奏感和速度感。节奏是音乐的脉搏。一首作品往往通过一种特定的节奏韵律来表现性质和风格,比如舞曲的律动、摇篮曲和夜曲的恬静、进行曲的激昂等。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熟悉的事物,启发她们的形象思维,从而在弹奏中表现出作品特有的节奏特点。速度也是用来表现不同性质和风格的一项因素。欢快的情绪一般不用缓慢的速度去表现,而悲伤的乐曲不宜用太快的速度去弹奏。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弹奏速度,不同的人在弹奏同一首乐曲时也可能采取不同的速度,但终究要以尊重作品的音乐形象为前提。明确了乐曲的节奏韵律,采取适当的弹奏速度,对弹奏好音乐作品、发掘音乐美感是至关重要的。

4.传递有效的音乐信息。音乐作品里面都包含着音乐信息,而学生弹奏的主要目的就是有效地传递音乐信息,即把乐谱上的静止音符化为生动的音乐传递给听众,并引起听众的共鸣,这一过程就是“音乐表现”。怎样使演奏具有表现力就取决于学生的内心世界,而内心世界的力量则建筑在学生对于音乐本身所蕴含的内涵的理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音乐意向基础之上。意向是审美创作构思的核心,是艺术本体以物态化成果出现的基本形态,也就是指审美体验中主体心灵情感与审美对象的和谐统一,其实也就是一种艺术形象,更包括音乐这一最具抽象性质的艺术形态所特有的心灵感应才能触觉的“幻想”。因为生活环境和经历的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音乐作品可能产生形形色色的音乐形象,而这恰恰生动地体现了音乐之永恒而鲜活的生命力。这就需要充分激发出学生内心的想象力和对音乐敏锐的感悟能力,在手指与键盘接触出实际音响之前,做到心中有形象,耳中有声音,想象愈丰富,发掘音乐内涵的深度也愈大。曲作者所标明的音乐记号,只是用来营造意向的工具,决非最终目的。他们是想通过这些工具让人们体会其意图,与演奏者心灵情感结合起来。因此,弹奏者既要忠实传达曲作者的创作意图,传递有效的音乐信息,又要充分显露个性,体现音乐之美。

5.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美感,在教学中可以让他们接触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钢琴作品。比如,古典的、浪漫的、近现代的,奏鸣曲、协奏曲、圆舞曲,等等。同时,了解作曲家的生平、简历和作品集,通过对不同题材和体裁音乐作品的了解,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握风格各异的作品情绪,开阔音乐视野,提高审美素质。不仅如此,还要让他们更多地熟悉绘画、雕塑、建筑、舞蹈、文学、影视等各个领域的多种艺术形式,以此来丰富其音乐想象力。

总之,钢琴教育关乎获得智慧、丰富情感体验等音乐素质的发展。钢琴教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弹奏技术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感受钢琴作品和理解钢琴作品的能力,从而把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准确地弹奏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培养音乐美感,陶冶高尚情操。

参考文献:

[1]周广仁.钢琴演奏基础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推荐访问: 美感 钢琴 培养 教学中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