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大学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大学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时间:2022-10-20 12:48: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任何语言背后都含有深厚的文化作为支撑,因此对语言进行学习时需要经历一个相对复杂的认知过程。学习的结果取决于学习中对其背后文化的关注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出现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环境,同一个教师进行教学却在学生之间产生了不同的学习效果。这样的差异有智力因素的影响,但是其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非智力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影响进行细致的分析,揭示大学英语教学中现存的问题,以期达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大学英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9-0124-03

一、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及其影响

非智力因素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较为宽泛的、可能影响学习效果的一系列因素,外因就是典型的广义非智力因素。例如,外在的环境因素、自身的心理生理因素等。在整个认知过程中起到影响作用的一些内在心理因素就是狭义的非智力因素。这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到认识过程中,但却对学习进程和学习的最终效果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都是典型的狭义非智力因素。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构成要素,也是学生提升学习动机、改善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非智力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源泉,学习动机的作用不容忽视。学习行为的触发动力来源于学习主体的内在认识和内心决定。虽然行为与意识相互影响,但意识的决策角色十分关键,它会促使学习主体在整个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持续性地保有内在动力,也会带动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寻找新的突破点,持续激发学习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活动中,良好的动机水平可以帮助学习主体建构规范的学习场域,使学习主体保持相对较长的有效注意力时间,激发学习主体的联想和知识体系建构意识,从而促成学习主体对学习内容的高效把握,也就有利于学生英语成绩的提升[1]。此外,良好的学习动机还会调动学习主体的学习积极性,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在大学英语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往往有学生由于学习理由和动机不充分,在学习态度方面出现问题,例如懈怠懒惰、消极应付等。可以说,学习动机决定了学习主体的学习态度。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例如,教师可以适当在教学内容中添加实践性内容,并且设置阶段性的实践目标,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益处,使他们体会实现学习目标后的成就感。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英语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压力,而是乐趣所在。如此一来,学生们在大学英语的学习活动中会更加主动地参与进来,学习态度上也会更加端正、认真。这种理想的教学模式相对于压制强迫式的威权教学,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会使学生转变敷衍消极的学习态度,对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实现都更有意义。

第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认知个体的兴趣主要体现在其对认知活动环境、认知活动对象的主观倾向。当认知活动模式满足了认知主体的这种主观倾向,认知主体便会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和兴奋度,也会主动顺应认知活动的发展方向。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要建构这样一种满足学习主体认知倾向的认知模式。这也要求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多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多鼓励在学习活动中好问、好学的热情求知的学生,帮助他们保持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对于语言的学习,需要我们对其背后的文化习俗进行了解,要做到全身心投入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蕴藏的文化。因此,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大学英语的动力。

第三,情感因素也是影响认知主体对待外界事物态度的重要因素。认知过程中的情绪波动会改变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的态度、适应性和意识决策。举例来说,当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信心、充满成就感的时候,他的学习动机必然是强烈的、学习效率也必然得到相应的提升。反之,当学生处于焦虑、担忧等精神状态之中,参与学习活动的信心必然不足,适应学习环境的机能也就相应降低,学习效率一定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因此,在大学英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帮助他们调节不良情绪。值得一提的是,情感培养也要注重方向,不能单纯地、机械地调节学生情绪,也要帮助他们建立自我情绪调节的习惯、养成自我情绪调节的能力。这也就是说,学生在良好的情感状态下还需要学习意志作为支撑。学习主体应当在学习过程中,努力保持正确的学习方向,抵御不良情绪和因素对自己的干扰和影响。智力当然是学习主体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的关键因素,但是真正能够决定学习效果的却是情感因素和意志品质。学生学习的第一决定因素是智力,但是真正能够决定大学英语学习成败的却是情感因素和意志力。学生应当保持学习的信心,坚持学习节奏,最终便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即便是在智力水平较高的人中,也不乏意志力薄弱的情况。虽然他们的学习能力十分突出,但在经受挫折打击之后,往往不容易迅速恢复,反而会在心里形成持久的学习障碍,导致在展开新的学习过程时就难以快速找到合适的状态。

最后,性格特征是个体固有的、内在的对待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意识模式和行为方式。性格特征通常表现为个体的气质、脾气等等。每一个个体对待相同的事物时,都会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一般来讲,性格可以被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能够发现不同性格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不同表现。例如,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加适应书面内容的学习,更加喜欢阅读和思考,习惯动笔、默记等学习方式。在进行英语会话和口语表达等学习活动时,性格内向的学生会表现得较为谨慎,为了确保语言表述的准确性,他们会更多地进行准备。性格外向的学生更热衷于积极的交流,一般来讲,他们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往往会忽略语言的准确性,反而更加重视交流的速率和节奏。不过,性格外向的学生对于新知识往往可以快速掌握,对刚刚开展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快速适应。

通过以上分析能够看到,学习活动目标的实现不仅要依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也在学习活动背后持续不断地发挥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习活动的效果和收益。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主动加入对这些非智力因素的考虑。

二、非智力因素理论影响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学习活动中,非智力因素理论的提出从更加立体完整的角度审视了学习活动的内在机制,完善了教学理论,也为教学活动设计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大学英语属于公共课程,教学内容和对象与专业教学有明显差异。因此,制定适当的教学策略对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

1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

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多数学生并非由于自身兴趣开始学习英语,而是受到社会潮流的影响,也受到就业压力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当今社会,英语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性语言,而非某种专门性的知识或技术。因此,不论学生将来是否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工作,掌握这一语言无疑将提升他们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与职业场域中的综合竞争实力。可以说,多数学生开始学习英语并非出于他们的本意,这种情况自然会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兴趣不高,甚至对外语学习心存恐惧。低落的学习情绪必然会造成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和障碍。同时,这部分学生也比较容易遭受英语学习上的挫折和打击,并且很难恢复或者提升到较为理想的学习状态。长此以往,这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就会逐渐丧失,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成绩也就会越来越差。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怎样调整他们的学习状态呢?

学生的学习动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即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学生学习的表层动机通常指升学考试、将来的就业需求等等。如果英语学习主体的动机构成仅仅停留在表层动机上,那么,他们通常会缺乏学习兴趣,对于英语学习缺乏积极性,对于英语学习的坚持度也难以做到持久不变。深层动机通常涉及学习主体对于学习本身的兴趣。例如,因为对英语语言喜爱而学习英语,这样的学习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中主动参与、自发地增加学习时间等。因此,对学生深层动机的关注是激发其学习动力的关键。

成功的大学英语教学就是学生能够明确地表现自身的兴趣,在上课时做到如饥似渴地听讲,认真完成老师的任务,对于老师的提问认真思考,学会用英语式思维思考问题。因此,课上的学生是否注意听讲,是对大学教学效果的评判标准。尽管目前对于学生是课堂活动主体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但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教学模式也仍以传统的讲授模式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独木桥式”的关系,对于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意识的课堂,常常呈现出较为死板的课堂状态[2]。

想要快速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首先需要从与学生的关系这一角度入手,需要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是一个有机的学习活动空间,教学主体与学习主体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有机统一的关系。教学主体的活动任务是通过教学设计激发学习主体的学习动机,实现与学习主体的有效互动,并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摆脱生硬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态度,是提升大学英语课堂效率的关键手段。同时,大学英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探究其学习英语的出发点,尽量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方向,让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正确的认识,让他们从心底里不排斥英语教学,不断地增强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英语承载着特定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使用英语者的世界观和生存方式。学习英语,最终是要学习相应的文化内容,了解相应的英语使用者的理念和思维习惯。教师要从语言的本质入手,开展生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英语文化,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3]。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引导与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展现自己,教师要对此做出反馈,不断地鼓励学生,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

2重视对学生学习意志力的培养

学习活动从来都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高效的学习也伴随着较高的精力和体能消耗。学习、理解、记忆、试错以及吸收是学习过程必然经历的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学习主体付出一定的辛苦,英语学习也是如此。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学习对象零散知识的记忆,通常来说,英语学习要伴随大量的记忆背诵,否则很难掌握一定数量的语言信息数据。整个记忆的过程是一个较为枯燥的过程,这需要强大的意志力作为支撑。

大学英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采取奖惩结合、态度明确的激励机制,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举例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成功案例来激励学生,也可以设置阶段性的目标来督促学生。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说,重视学生良好意志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此外,意志培养也离不开情感因素,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英语学习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拉近学生与英语学习的关系,进而推动其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需要做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从易到难,让学生不断地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应当看到,自信心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意志力,使成功变成一种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建立师生沟通的桥梁,为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而努力,这对于教学的进程能够起到推动作用[4]。现代教学理论要求教师客观看待师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教师不能对学生强行灌输自己的思想,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想法,要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了解,例如,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性格倾向等,这样才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有利于营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志,从而真正地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效率。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非智力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这一需求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形成新的教学模式等等,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柏嘉凝.论情感功能对激活大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作用[J].佳木斯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6).

[2]阮发庆.非智力因素开发与中学英语教学[J].中小学英语,1999,(3—4).

[3]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4]束定芳,王惠东.外语课堂教学功能的重新思考与定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8).

(责任编辑:刘东旭)

推荐访问: 中非 大学英语 智力因素 影响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