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莫要“熟悉的陌生

莫要“熟悉的陌生

时间:2022-10-20 12:36:02 来源:网友投稿

1.案例背景

新课程改革以来,英语教学更加强调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情境中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一些情境教学实践,但不是每一次的情境设置都是有效的,这里就以一次失败的情境创设来谈谈笔者的一点体会

2.案例实录

教学内容:牛津英语7A Unit 6 Grammar,顺序副词first,then,next, afterwards,finally。

教学片段:

(1)呈现顺序副词:教师一边口述圣诞节的活动安排,一边板书关键语法项目:first,then,next,afterwards,finally。

(2)举例:教师运用课本中的图片呈现更多的例句,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顺序副词的用法。Amy is telling us about her day.

First, I go to school. Then, I have lessons. Next,I go swimming. Afterwards,I have dinner with my family. Finally, I do my homework.

学生结合例句,归纳如下:first首先,then然后,next下一步(下一个),afterwards以后(然后),finally最后。教师板书以上内容并要求学生总结用法:这些副词可以表示做事情的先后顺序。教师板书:Adverbs to show the order of events(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副词)

(3)练习:学生看课本中的图片并独立用顺序副词写出Sandy一天的活动:First,I get up. Then,I go to school. Next,I do after-school activities. Afterwards,I do my homework. Finally, I go to bed.

(4)出示另一组关于Simon参加时装秀的图片,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就图片内容展开问答,如:

What does Simon do at first before he goes to the show?

What clothes does he wear?

Who does he talk with after the show?

在问答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两人一组,运用顺序副词互相说一说Simon的时装秀活动。最后每小组推选一个学生来说说完整的活动,之后,布置每位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用顺序副词写下Simon的时装秀活动。

Simon’s Fashion Show

First,Simon chooses what to wear. Then, he dresses up in white trousers. Next, he does the show. Afterwards, he talks to Kitty. Finally, he goes home.

(5)情境练习:观看英语动画短片“Going fishing”,做好记录,看完后开展复述,运用顺序副词介绍钓鱼的步骤。

笔者发现学生们看得很认真,但没人做记录,并且看完一遍之后学生都说没看懂!笔者很纳闷,难道是语速太快?语音不清晰?第二遍观看时笔者特别提醒学生做记录。他们一个个张大了眼睛,似乎比第一遍还要认真,可是只有少数学生动了几次笔。难道他们不用做笔记都明白了?带着疑问笔者让学生开始在组内展开复述和整理,用顺序副词汇报钓鱼的步骤。讨论之初似乎很热烈,但笔者来回巡视细听却发现大部分学生只能用英语说出go fishing,first,then...看看他们的整理笔记,也仍然只是那5个顺序副词。没过2分钟讨论声逐渐平息,学生们似乎在等待下一个指令。笔者更加疑惑了:难道这部分语法内容过于简单,不用花时间讨论就可以轻松复述吗?于是笔者邀请学生介绍钓鱼的过程,出乎意料的是没有一个学生举手,无论笔者怎样鼓励,教室里一片静默,不少学生还低下了头。笔者有些焦虑,随便点了一位学生要求他复述,这位学生极不情愿,磨磨蹭蹭地站起来,嘴巴也张不开,含混不清地说“First,I go fishing. Then,I …”之后再无下文,低下了头不敢看别人。一连几位学生都是如此,气氛很尴尬。笔者只好自己充当学生完成了复述,最后带领学生朗读了一遍复述的内容。

3.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中的教学目标内容比较简单且只有一个生词(afterwards),前4个教学步骤笔者都如愿完成,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运用中也很熟练。笔者当时就对第5个步骤充满了自信,对于自己的教学设计也感到满意。笔者认为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播放动画是非常时尚的,这会让课堂气氛活跃,形式多样。播放的动画短片是精心挑选的,非常清楚地用到了顺序副词,把整个钓鱼过程介绍得很清楚。这种情境完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目标语法,学生对“钓鱼”这个情境应该非常熟悉和容易理解。可是令笔者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学生在观看时并没有像笔者预期地那样做好记录,在复述时也未能像设想地那样踊跃和流畅。相反地,学生几乎无法记录需要的信息,没法表达与“钓鱼”这个情境有关的词句。这究竟是笔者设计的失败还是学生能力的失败?

就这些疑惑,笔者课后询问了多位英语成绩很好的学生,他们的回答令笔者感慨不已,羞愧万分。短片里的生词太多,语速也较快,学生根本不能完全听懂,更别谈记录和复述了。笔者重新观看这段动画短片后发现语速果然不慢,生词确实不少,还有一些是口语和俚语,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看完之后,笔者试着自己复述,又发现需要用到的词汇多是和“钓鱼”有关的术语,诸如“鱼线、鱼饵、鱼钩,浮标”等难度很大。尽管这个话题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也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和学生自己的生活是有距离的,毕竟亲自钓过鱼的学生不多,懂得钓鱼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在复述时需要用到的词汇又基本上是平时没有见过的,可以讲都是生词,自然很难进行自我加工运用了。即使让学生用中文复述钓鱼的过程,恐怕也需要多次的钓鱼实践和有关的知识才能较好地完成。这个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情境必然导致运用的失败。

4.案例反思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1]”。近几年的中高考英语也更加强调学生在语言情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笔者设置语言情境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但是笔者在设置情境时忽略了可输入性原则。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设”告诉我们,课堂语言输入应该是可懂的、有趣的、与学习者有关的,应该让他们有机会运用已经学会的语言,进行有目的的交际[2]。因此,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应该注意可输入性原则,要吃透教材和学生,设置的情境也要可理解。这样的情境设置才是有效的,才能让情境真正发挥作用,帮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语言。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投学生所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既要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活动,也要选择学生熟悉并真正了解和有一定知识积累的话题。上述案例中笔者设置的情境是学生非常陌生的,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从知识储备这个角度来讲,更不能激活他们已有的知识来帮助学习新知识。这种情境设置非但没有达到运用目标语法知识的目的,反而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了负担和压力。陶行知先生所主张的“新教育”理论中提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3]。如果教师设置的情境能够为学生提供趣味性强的活动,并且能够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那么学生是敢于冒险的,也会很乐意地接受挑战,他们会把整个的情感和认知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多媒体的运用要根据课堂需要,要有所选择,不能为用而用。有些多媒体手段只会让学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根本来不及进入学习状态,更谈不上记忆、理解和运用了。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语言的交际性要求更高。英语课堂应该是老师和学生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下充满感情地互相交流,而不是多媒体与学生之间进行呆板地信息传递与接受[4]。相反的,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这一辅助手段来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加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更多地获得知识,锻炼能力。上述案例中笔者在设置情境时只考虑了顺序副词,以为短片里有顺序副词就是合适的,就值得在课堂上播放。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观看去思考,结果造成了课堂上的浪费,降低了学习效果。

语言情境是影响交际效果的重要因素,理解和运用语言不能脱离语言情境。这就决定了情境在语言教学和学习中的特有功能。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设置情境,正确利用情境。设计必要的、可理解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使语言交际更为真实有效。

推荐访问: 莫要 熟悉 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