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从文化背景知识渗透、情景教学、彰显第二课堂、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实施质量监控等5个方面,阐述了教师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阶段,为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从而使英语学习真正达到以“交流”为目的。
【关键词】文化背景 自主学习 交流 情景教学
一、引言
教育部高教司颁发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0年10月)中明确提出了英语教学目的:“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要构建符合《基本要求》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有相应的理论指导和教学方式。因此,作者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维果斯基(Vogotsgy)的理论为依据,对我院不同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达到减时增效,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并能独立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依据。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维果斯基(Vogotsgy)所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亦即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的,其实现的具体机制是通过物质工具,如刀斧、计算机等,以及精神工具,如各种符号、词和语言等实现的。他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为此,维果斯基特别强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尤其是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2.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1)学生英语基础差,课时减少。高职高专学生的生源与本科生源相比要复杂得多,有高中毕业生和中职、中专、技校毕业生,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根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入学词汇要求为1000个,A级为1600个,可是,不少学生入学时实际掌握的词汇远没达到此标准。词汇量的匮乏,影响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影响了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提高和后续学习能力,成为英语学习的瓶颈。 随着高职高专改革的深入发展,三年制的高职高专培养正在演化为两年在校理论学习和一年工厂或公司实习模式。随着学生在校时间的缩短,英语课时已经大大压缩。
(2)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渐弱。从英语学习的目的看,大部分同学认为英语学习是以通过期末考试拿到毕业证书为目的的,而把交流作为英语学习目的的人如凤毛麟角,这充分说明,大部分高职学生把英语学习作为拿到毕业证书的门槛。因此,英语被学生认为无实际用处,更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消极应付英语学习,甚至对学习英语失去信心。
(3)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方式单一,教材质量良莠不齐。几十年来,经研究出来的英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语法翻译法、听说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而在实际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设施和教学场地的限制,在多数大学英语课堂,老师大多采用最简单的教学方式——翻译法;尽管目前各类教材充斥高职院校,然这些教材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现状——太难或过简,教材选材较随意甚至有些教材编写马虎,出现多处知识上的错误,久而久之,大学英语教学成为一种敷衍,与教育部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驰。
三、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诉及“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学习不仅是全世界范围内都在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当今教育的主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是教师不断追求的目的。因此,教师应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阶段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从而使英语学习真正达到以“交流”为目的。
1.强调并突出文化背景。维果斯基(Vogotsgy)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重要性。自20世纪初美国的鲍阿斯和萨丕尔以来,人类语言学家都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需要将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学习研究。因此,英语学习不仅要语法结构,还要了解其所依附的英美国家文化背景,如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礼仪风俗、家庭模式、国情等,从而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避免文化知识的缺乏所导致的笑话和不便,也能加深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渴望。例如:在清晨或黄昏的大学校园,学生看到外教,出于礼貌,会主动问好:“Hi, Mrs.Susan, where are you going?”(你好,苏珊,你准备去哪儿?)这一句在中国人看似很平常的话,在英美国家却是非常不礼貌的,甚至有干涉他人私事的嫌疑,因此,在学习custom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由这一鲜活案例,导出英美国家的greeting文化,师生之间甚至可以现场表演,加深印象,避免今后再出类似错误,从而影响工作和交流。
又如,学习Western Wedding(西式婚礼)一文时,基础好的同学在仔细但艰难的阅读后,可以大致了解西式婚礼的过程,但仍有90%的同学没有耐性看完全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施,提前下载影片 “Four Weddings and One Funeral” (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课前播放婚礼仪式部分,学生在阅读前能提前了解西式婚礼的流程及相应习俗,同时要求学生思考中西婚礼的异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更有兴趣带着疑问主动阅读文章,从而改变了枯燥的提问—阅读—再提问—再阅读的传统
2.采用情景教学。建构主义另一代表人物布鲁纳(J.S.Bruner)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同时,他强调学生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应该作出更多的努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去,并且从个人体验到有能力来对待他的外部世界。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倡情境性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同时,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为此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authentic task),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使其远离现实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The Era of English Coffeehouses”(百年沧桑咖啡馆)一文时,笔者在会计专业两个班级通过两种模式进行教学对比:一个班按照常规---提问、理解、阅读进行教学,另一个班带着问卷调查先去市内星巴克咖啡馆,调查并了解咖啡馆的操作流程、构造、氛围、客人群体,分时间段教师在咖啡馆与部分学生学习课文。结果表明,在真实情景下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彰显第二课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协作——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实践是检验协作的最佳方式之一,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开展第二课堂,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各高校均有各类的社团及社团活动,社团的组织者与参与者的主体就是学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此资源,穿插组织与英语、专业的相关、集娱乐与学习一体的活动,如英文歌曲比赛、英语角、英语话剧、英文影片欣赏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脑,去做、去实际操作、体验和表现,实现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自主、参与和合作。
4.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现代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时空资源和理想的学习途径,也为教学变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信息高速发展并膨胀的当今社会,QQ、QQ空间、博客,作为人性化、大众化的信息传播手段正在逐渐改变人们交流的方式,同时,他们作为有效的学习和知识管理工具,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以此为辅助的教学手段,可以建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有效的课外沟通,学生们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沟通方式,大胆、灵活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感情、展现自我风采,教师通过在线点评、评阅,不仅提高了工作时效,而且加深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减轻了学生对英语的恐惧和害怕出错、被人当场嘲笑的心理。
5.实施质量监控。实施质量监控是衡量某个阶段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高职院校质量监控形式已在过去的以期末考试结果或能否通过四六级为衡量标准的基础上发生了一些变化。结合我院实际,我们的质量监控为学院督促——教师监控——学生竞争——多样考核:学院督导室定期去教研室调研,了解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教师利用课堂、课外活动、网络、平时作业全面监控学生的学习及学习效果,并给予指导;通过各种院内、省级、国家级英语比赛,促进院系之间、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与合作,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成绩;以期末考试、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合作单位对学生英语口语测评等形式对学生的某一阶段英语学习进行评价和监督,以期达到理想的英语学习效果。
四、结语
“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活动应该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组织大学英语课堂时,应尽可能丰富自己的教学设计、寻求更多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达到自主学习的、独立使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文,徐斌艳.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00.
[3]何金娥.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与思考[J].外语教学文教资料,2006.
[4]束定芳.外语教学与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王守仁.继续推进和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6.
[6]修月祯.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改革之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王朝辉.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初探[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0.
[8]皮燕萍.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思考[J].南昌高专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