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辽、金时期,山称金山,水名金海,山上建有金山行宫。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开始扩湖堆山。次年为祝母寿,乾隆将山南坡的圆静寺扩建为大报恩延寿寺,山改名为万寿山,园名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园遭破坏。光绪十四年(1888年)改名颐和园,取“颐意中和”之意。占地2.9平方公里,其中水域2.2平方公里,各种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集我国南北方园林的精华,融雄伟、秀丽、奇特、幽深于一体,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1998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邮票志号:特15《首都名胜》(图14为其中“5-1”“颐和园”)、普20《北京风景》(3-2)“颐和园”。
15.北京天坛:位于北京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之处。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历时14年,占地2.73平方公里。天坛有垣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天坛是圆丘和祈谷两坛的总称,两坛同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祈年殿在北半部,为圆形三重檐攒尖顶大殿,建在三层汉白玉圆形基台上。圆丘坛在南部,是座露天的3层白石圆坛。199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邮票志号:特15《首都名胜》(图15为其中“5-4”“天坛”)、1997-18《天坛》、2004-16《奥运会从雅典到北京》(2-1)“北京天坛祈年殿”。
16.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开凿于晚唐景福元年(892年),至南宋晚期均有营造。石刻造像群以北山和宝鼎山两处最为集中。宝鼎山大佛湾长500余米,造像气势巍峨。北山崖面长约300余米,大多为宋代开凿,以精美著称。1999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邮票志号:2002-13《大足石刻》(图16为其中“4-1”“日月观音”)、普24《中国石窟艺术》(4-4)“大足石刻·宋代·养鸡女”。
17.都江堰:位于四川灌县城西岷江中游。是我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战国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率众兴建。主要工程由鱼咀、飞沙堰和宝瓶口组成。鱼咀是分水堤坝,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外江之水南流,内江经人工渠道流向成都平原,以灌溉农田和航运。飞沙堰是起泄洪和排沙的作用,以及调节水量的效能。宝瓶口是内江的引水口。都江堰至今仍为成都平原灌溉和航运发挥着重要作用。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邮票志号:T.156《都江堰》,图17为其中“3-1”“鱼嘴”。
18.以黟(yh)县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皖南古村落散见于安徽南部黟县和歙县附近,以西递、宏村等民居为代表。西递、宏村位于黄山南麓黟县。西递古村始建于公元1047年(北宋)。村中有明代碑楼1座,古代祠堂3座,清代民居224幢。民居大多临水而建,鳞次比。整个村落与所在地貌地形及山水融为一体。宏村始建于公元1311年(南宋)。整个村落宛如一头斜卧在山前溪边的青牛,村中的半月形池塘为“牛胃”,盘绕在村内的一汪溪水为“牛肠”,村西溪水上的4座木桥为“牛足”。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起到了方便生产生活、调节村落气温和环境的作用。村落中的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坊、古井交织成古朴的风情。还有极富特色的石雕、砖雕和木雕等点缀在村落之中,体现出古代民间艺术的精粹。2000年皖南古村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邮票志号:2004-13《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图18为其中“4-1”“牌楼”)、普23-9《民居》“安徽民居”。
19.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城南伊河南岸的龙门山。石窟始凿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历经东西魏、北齐、隋、唐、北宋400余年的不断营造,现存窟龛2100多个,题记、碑刻3600余品,造像10万余尊。其中宾阳中洞、奉先寺和古阳洞最具代表性。奉先寺是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洞窟,主像卢舍那佛像通高17.14米,面容丰满俊秀。古阳洞开凿于北魏,洞内小龛琳琅满目,著名的“龙门二十品”碑刻,此洞有“十九品”。龙门石窟的造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世俗风情。2002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邮票志号:1993-13《龙门石窟》(图19为其中“4-1”“唐·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普24《中国石窟艺术》(4-2)“龙门石窟·唐代·力士”。
20.峨眉山、乐山大佛:峨眉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四川峨眉县西南,包括大峨眉、二峨眉、三峨眉、四峨眉4座大山。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巍峨雄伟,气势磅礴,自古有“峨眉天下秀”之誉。东汉时在此始建庙宇,晋、唐、明、清都有兴建,山上庙宇多达150多座。相传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寺庙多供奉普贤。金顶之上的“日出”“云海”“佛光”和“圣灯”是著名的“四大奇观”。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坐像,位于四川乐山岷江东岸的凌云山岩壁中。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90年。坐像通高71米,与凌云山齐,相貌庄严,比例匀称,背靠青山,足踏三江,远眺峨眉,近瞰嘉州。1996年峨眉山与乐山大佛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邮票志号:T.100《峨眉风光》(图20为其中“6-4”“朝霞初照洗象池”)、2003-7M《乐山大佛》。
21.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武周山南麓。始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460年)。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造像5.1万多尊。造像气势雄伟,内容丰富,最高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内有菩萨、力士、飞天等,形象生动。塔柱上雕刻之动物、植物和纹饰,精致细腻。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邮票志号:普24《中国石窟艺术》(图21为其中“4-1”“云冈石窟·北魏·大佛”)。
22.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公元3年,高句丽第二代王——琉璃明王,率部由女山城(今辽宁恒仁)迁都集安(今吉林集安市)。公元427年集安成为高句丽王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集安的建筑为中古时期东北亚都邑建筑的杰作。庞大的古墓群(古墓1万多座)排列有序,以国内城为中心,呈半圆形分布,其中太王陵被誉为“东方金字塔”。将军坟等也是高句丽石墓建筑的杰作。还有20余座古墓绘有精美的壁画,题材广泛,技艺娴熟,色彩鲜艳。200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邮品志号:2003年《高句丽古墓壁画——伏羲女娲图》普资封,邮资图为“五盔坟五号墓”藻井东北角的壁画(图22)。
23.明清皇家陵寝:明十三陵位于北京西北郊,是明代13位皇帝及其皇后的陵墓。以群山为屏,在天寿山麓的苍松翠柏丛中,占地面积约40平方公里。陵区最前端有10多米高的石碑坊,制作精美,结构雄伟。离碑坊不远是大红门,为陵区正门。大红门后为神道,过棂星门、七孔桥便到十三陵中最大的陵墓——长陵。长陵建于永乐十一年(1412年),其西南即经考古发掘的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
明孝陵位于江苏南京中山陵西南,是朱元璋的陵墓,建于明初。陵墓前的神道两旁,排列有狮、象、马、骆驼、麒麟、獬豸(zhl)、翁仲等石像生,长达1公里,极富气势。神道尽头是横跨御河的5座石桥,过桥就是紫禁城,即朱元璋和皇后合葬之处。
清东陵在河北遵化县西北,始建于康熙二年(1663年)。共有陵15座,计帝陵5座,即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后陵4座(包括慈安、慈禧的陵墓),及5座妃陵和1座公共陵。最南端石坊与孝陵之间的神道长达5公里,宽12米。清西陵在河北易县城西,是雍正等的陵墓,帝陵4座,即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和光绪崇陵。其余陵墓有瑾妃、珍妃等陵墓。西陵的雕刻精美,木雕以慕陵的藻井装饰为最,有“龙口喷香”之称;石雕是在碑坊顶部的瓦脊、檀梁、丰拱等部分以整块巨石雕成,巧夺天工。2000年明清陵寝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3年南京明孝陵又扩展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邮票志号:特26《十三陵水库》背景有明十三陵(图23)。还有香港于2003年发行的《中国世界遗产》(6-2)“明清陵墓”。
(未完待续)
责编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