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一上任,王亚民便收到朋友们的祝贺,大意就是祝贺他竞得肥差,来到了出版界的“小康之家”,占据中小学教辅读物这块“圈地”,坐守山寨便可过上“好日子”。但此时的王亚民更多感受到的是危机,他曾在《甘为他人做嫁衣》一文中写下他在这种危机之下的思考,“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出版专业分工已有松动,并将不断扩大这种松动。市场经济操作规则一旦成熟,被它刺激起来的合法性竞争欲、效益欲,势必使出版全都盯上这块膏沃之地,教育社独占教材教辅市场之利的情况不会太久。此外,就算教育社一时在资金上有优势,但优势不等于‘胜势’,财力不等于‘实力’。”在他看来,出版社作为特殊的文化产业,竞争不仅仅是赚钱多少之争,更多的是文化担当之争,他坦言自己不愿做那类变格的官办“大书商”。我想这也是当时许多教育社有所动作的原因所在,也是那些出版人心中的坚持。
王亚民上任后调整了教育社的出版观念,推行从小教育观念到大教育观念的转变,所谓教育并非只是为绕中小学教育做文章,而应将其推至整个民族。在选题方面,他主张重点突出、有系统、有规模,形成本社特色。从而策划了一批独具影响力的出版物,如艺术领域的《中国漫画书系》(18卷)、《二十世纪书法经典》(22卷)、《世界名画家全集》(22卷)等。除此之外,还系统的出版了系列学术经典、文学经典套系,令整个出版界为之一振。
王亚民把他的出版思路归结为两个意识:版图意识和精品意识。所谓“版图意识”就是要成为名牌出版社应当有自己稳固的、其他社难以涉足,或者说即使涉足也难以抗衡的“版图”。“精品意识”是指图书从内容价值到视觉形式要完美结合,选题要做到构想独到,价值恒久,拥有全景式视域,同时在编校、装帧、印制都要做到精美高贵。如《中国漫画书系》是中国漫画自同年时代至今18位漫画大师的专集系列,基本上反映了中国漫画的成就,同时也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人间相、世态相的折射和反应,不论是选题还是品质都深受好评。随着一系列出版物的问世,河北教育出版社一改往日在出版界“财大气短”的陪衬角色。
曾任辽宁出版社社长的俞晓群曾对王亚民说,“有专家说,要抓紧收集河北教育出版的那批好书,其中有些品种,大概在未来数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会再有出版的机会了”。令俞晓群难忘的是王亚民听到这番话时的表情,“凝重而欣慰”。现在看来,这位专家的预测是正确的,曾经的高度很难逾越。当然这与人事调动不无关系,曾有业内人士分析,中国的出版事业,编制内员工具有准公务员身份,是一种“官不官,商不商”的角色,而人事任命则由上级领导定夺,并没有具体章法,究竟适不适合其职位实数未知。在世纪之交,随着我国加入WTO,各省出版界整编组织出版集团,叠床架屋,因人设事,使得高层出版人事倾轧更加严重,亦成为新世纪出版业一直徘徊的主要原因。辽宁教育出版社社长俞晓群升任集团领导后,教育社气势受挫,渐行渐落。
在这种大背景下,河北教育出版社依旧坚持。2010年4月,河北教育出版社改制成为“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在社长杨才的带领下,艺术出版依旧延续高端路线,推出了《故宫博物院陶瓷藏品大系》、《故宫博物院藏器座集》、《世界古文明之旅丛书》、《艺术巨匠》等系列优秀出版物。杨才认为,在做好教育专业出版的同时,一定要在高端艺术类图书、学术研究类图书方向上做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