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职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与学模式探索

职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与学模式探索

时间:2022-10-19 19:18: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院校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机械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本文针对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关键词】机械设计;教学模式;学习方法;思维模式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研究机械传动及其设计的基础知识的课程。几年来,通过给大专、高职、中专学生的授课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反映:系统性不强,参数、图表多,无从下手。加之,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理论知识理解掌握的差异较大,尤其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差;对一些机构的结构和原理难以想象。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根据学生实际,从教学方法和模式上进行的探讨,并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加以纠正,帮助学生探索出能适应本课程特点的学习模式和思维方式,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从教学方面来讲,我有以下体会和做法

1、讲清课程的特点及研究思路

《机械设计基础》是以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这门课的研究思路。即:零件、机构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运动、受力分析→失效形式及分析→设计准则→强度计算公式(设计公式)→设计过程、设计步骤。每一章都是以这一条主线来研究的。从整体来看,各章之间又以“机械设计”这条主线来贯穿,使整个课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中职学生来说,教学重点应放在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工程应用及安装维护上。对高职学生来讲,除了掌握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工程应用及安装维护外,还应掌握设计过程、步骤等内容。

2、教学中应贯穿“少而精”的原则

贯穿“少而精”的原则,就是要分清课程内容的主次,处理好普遍问题和特殊问题的关系,突出重点,讲清最重要的和带规律性的内容,其余部分可以先安排学生自学,再答疑,给他们留出更多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切忌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使学生不爱听,又不易掌握。例如:在齿轮传动部分的讲授中,应着重详细地讲解圆柱直齿轮的齿廓啮合特点、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等内容。直齿轮传动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其它特殊齿轮,如:斜齿轮、锥齿轮等就可少花时间,或者引导学生自学。学生掌握了通理,特殊内容也容易理解。这样既加深了对基础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处理好次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在研究齿轮的强度问题时,先做了一些理想化的假设建立力学模型,把齿轮看作纯弯曲的悬臂梁和两个圆柱体接触这样的力学模型,暂时撇开一些次要的因素,应用力学知识推导出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和齿面点蚀强度计算公式,再考虑一些实际因素,引入能反映这些因素的系数,即:载荷系数。这种研究工程问题的方法,对其它零件、机构的学习也同样适用,特别在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中也经常应用。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工程上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3、充分应用多种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各种手段,特别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机构、零件的模型、实物或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使理论教学和直观教学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这些结构的感性认识,为知识的“迁移”建立“台阶”,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例如:在讲棘轮机构、槽轮机构时,如果采用教具模型进行演示,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其结构特征和工作原理。有条件也可穿插录相,使学生对各种机构、零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有深入地了解,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讲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时,可利用录像进行教学。另外,也可引入CAI教学,使课堂教学更生动、直观,节省了板书时间,减轻了老师的劳动强度。另外,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处理好各种教学手段的相互穿插、补充和直观教学时间的安排,不能忽视学生必要的思考。

二、从学生学习上,教师应给予以下指导

1、培养学生适应本课程特点的思维方式

本课程综合性很强,内容涉及了机械设计的原理、方法、标准和一些具体知识的讲述,在学习时还要综合应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实用、经济、安全性、高效,还要符合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在一些系数、参数的选择上,影响因素较多,可选范围较大,这就使得相同条件的题目,设计结果不同。还要进行综合评价、决策,确定最佳方案。一般来说,即使是最优方案也不是毫无缺点,只要在实际具体条件下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尽可能多的满足生产需要就行。一个好的设计要经过市场的检验和评价不断完善,即:设计----评价----修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要有全局意识。在学习时,不能从某一方面或某一条件出发单一思维,而要从整体出发,多方综合考虑,进行多元思维。在作题练习和设计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能力。

2、注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是从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一方面平时要多留意观察、分析身边遇到的各种机械,以丰富自己对常用机构、零件感性认识的“库存”,并注意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设计时,也要考虑工程上一些实际因素,不能“闭门造车”。

3、加强“工程意识”的培养

工程意识是指人们对工程实际的认识,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密切联系工程实际的一种思维能力。具体来讲就是在设计时要有科学的思维方法、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要联系实际,要有系统地、运动地、定量地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意识。在工程实际中,实现某种运动或功能,常常有多种方案,这就要求设计者从经济、实用、高效原则出发,进行具体分析、比较做出决策,在学习时要注意培养这种能力和意识。

4、加强理解

本课程的术语、公式、符号、图表较多。在学习时,要加强理解,对于一些基础性较强的公式要求记忆,大部分公式不需要记忆,只要求理解弄清其中的各符号、参数的选用原则,查图表的方法、单位及公式的适用范围,会应用即可。记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特别是一些术语、概念更要加强理解了。

总之,在教与学中注意处理好以上问题,探索出能适应本课程特点的教学和学习方法,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柴鹏飞,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王鸿飞,梁秀山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王书红(1969.11—),男,甘肃泾川人,中国石油长庆培训中心机械讲师。

推荐访问: 机械设计 职校 教与学 探索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