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成的考古学》是张光直先生对考古学的若干想法的展示,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加深了我对于考古学的基本认识和深入的了解,感触颇多,下面,我将谈谈自己阅读这篇文章以后的感想。
一、有关田野考古
首先,张光直先生认为田野工作在考古工作中属于重中之重,考古工作的首要目的不是探索发现,而是保护。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因为一旦发掘,就是破坏。试想,一个毛手毛脚的人做考古的话,做到哪里破坏到哪里,这就不是考古工作者了,这是考古破坏者。用先生的话来说,谁又能决定哪个遗址无足轻重而哪个遗址更为重要呢?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地层学和类型学。在学习过程中着重要注意两者的运用程度。在研究历史时期考古时,要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注意考古资料和文献的印证和契合。考古是一门相对比较综合的学科,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被埋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主要是物质的遗存,或者说是遗物与遗迹。而这些遗存应该是古代人类的活动遗留下来的。考古学的研究集中在对过去的研究上,包括过去文化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所以,它的研究对象属于一定时间以前的古代。比如英国的考古学下限是诺曼人的入侵(1066年),法国是加洛林王朝的覆灭(987年),美洲各国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2年),中国的一般是以明朝的灭亡(1644年)为下限。英国出现的中世纪考古学(MedievalArcheology)则把时间下限推进到了1640年。而美洲各国的工业考古学(IndustrialArcheology)则研究近代工业初期的遗物。随着时代的前进,这些下限都会自然地向后推移。从研究的年代范围上划分,考古学可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两大分支。也有人主张在两者之间加入原史考古学而成为三大分支,但从实际意义来说,原史考古学的重要性不如前两者。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都以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对象,这是它们之间的共同性。但由于历史考古学必须参证文献记载,而史前考古学则没有任何文献记载可供参考,所以两者的研究任务也有所不同。史前考古学承担了研究史前时代人类历史的全部责任,而历史考古学则可以与历史学分工合作,相辅相成,共同研究历史时代人类社会的历史。由于史前考古学主要是研究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有时也包括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历史考古学主要是研究青铜时代尤其是铁器时代,因两者所研究的遗迹和遗物在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它们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从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来说,史前考古学要充分与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和民族学等学科相结合,历史考古学则必须与历史学相配合,同时还要依靠古文字学、铭刻学、古钱学和古建筑学等分支。从断定绝对年代的手段来说,史前考古学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的技术,而历史考古学则主要依靠文献记载的研究。
而通过学习和参与,我认为在考古工作中出现的破坏遗迹和遗物的行为主要有四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随意性的挖掘,而导致的对遗迹遗物的直接损坏;第二种是对遗迹和遗物发掘的不完整和遗漏从而造成了对发掘机会的浪费;第三种是进行发掘之后不进行完整的记录,不如不记录发掘的地名、空间位置、出土层位等基本信息,从而导致遗物和遗迹不对号甚至不知此物从何而来;第四种是发掘完毕以后,不进行掩埋等力所能及的根本不费多少功夫的保护工作,从而造成的对遗迹的破坏。
第二,张光直先生认为,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有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包括理论上的严格性、操作中的创造性和洞察力。对于考古学家来说,首先是态度。有一位考古学家说过:“考古一不是为了炫耀古国的辉煌,二不是为了粉饰现实的政治,而是为了看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以此为借鉴,对将来走什么样的路有更清醒的认识。”对个人而言,仅为了猎奇或发财那是肯定不行的,态度就有问题!毕竟考古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科学的认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其次,专业的素养。考古的方法、技术、经验等综合素质,考古不仅仅只是为了证史或补史,它不是历史的附属学科,而是一门独立于历史学科的另一门学科,有自己的体系、方法,仅仅熟悉历史远远不能成为“考古学家”,大量的实践才是开展考古系列工作的基础。除此之外,关于聚落,考古工作者必须要有自己深入的認识。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早期人类的聚居地一般都选择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点。例如,中国陕西蓝田猿人的遗址,就在一条河流最高的阶地上,当时那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较多的动物可供捕猎(考古发现被捕猎的动物种类就有42种)。随着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类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大,由热带、温带逐渐扩展至寒带,创造出各种形式的聚落环境。
第三,张光直先生认为,考古文献应该做到“藏之名山,传诸奇人”。作为一门科学,文字的简明清晰,叙事的条理清晰,感染力的丰富,都是该学科发展,增加受众的重要方式和基本要求,考古学亦如此。考古学(Archaeology)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在中国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其他国家多从属于人类学,也有划归艺术史的。
在各种各样的学科中,我们能看到很多的例子。数学有《解析几何》《九章算术》,汉文有《诗经》、汉赋、唐诗、宋词,英文有《茶花女》《老人与海》,物理有《经典力学》《时间简史》《相对论》,化学有《元素周期表》。这些耳熟能详的东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有开启民智、教化大众之意义,除了天生智商有缺陷者,几乎人人能懂。因为懂,所以民众才会去研究,才容易发现其学科的意义。而考古学著作,大部分晦涩难懂,价格不菲。很少有能让人民认识考古学、了解考古学、热爱考古学的著作。现今国人对考古学的认识,要么停留在《盗墓笔记》《鬼吹灯》等胡说八道的盗卖文物的小说电视剧中,要么停留在“考古学等于历史学”的概念中,甚至“考古就是挖墓”的错误观念中,何其荒谬。
第四,张光直先生认为,考古作为一种解读人类过去的学科,理应有它自身的地位,这点也是得到我们广大考古工作者的认可的。在这里,国内有一种观点,更认同进入文献的历史。国外亦有一种观点,更认同有证据的历史。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国内认为进入文献的历史,就是历史,国外认为只有有证据的历史才是历史,就算是进入文献的历史,没有证据,也不是历史。因此国外不太认同我国的《史记》和夏朝,这其实是国外早期的文字水平发展低,文字历史水平达不到记录历史的作用,因此以己度人,妄自猜测罢了。所以在这里说,我们国内的考古工作者,也未必非要把考古学工作和历史大事件、大人物挂钩,好像这样才能显示出来我们的意义。考古只是为证明历史而服务。考古学所专注的是历史的实物、遗存、遗迹等物质层次的东西,而思想性的东西更多的是历史学家的任务。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们不必妄自菲薄,也无需目空一切,我们做我们应该做的就可以了,这就是我们研究考古的意义所在。
作者简介:康莎(1993-),女,汉,山西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文物与博物馆。